冰城书屋暖意中,——冰城记忆

山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2021年的冬天,我来到了冰城哈尔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的冬晨总是裹着一层雾幔,而我却在这样一个呵气成霜的清晨,撞进了果戈里书店的暖光里。这座坐落于南岗区果戈里大街164号的百年建筑,红灰相间的外墙在初雪覆盖下更显古朴,推开那扇雕花木门的瞬间,凛冽的寒意被咖啡香与油墨味温柔截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店的前身是 1921 年的格罗斯基药店,如今它踩着古典主义的纹理重生。一楼入口狭窄如一条时光隧道,两侧墙上挂着的哈尔滨老照片里,马迭尔宾馆的尖顶、中央大街的石板路,与窗外的现代城市景象奇妙叠印。穹顶垂下水晶吊灯,折射的光斑落在墨绿色绒布沙发上,仿佛某种神秘的邀请。我裹紧羽绒服拾阶而上,每一步都在踩实木楼梯上留下轻微的吱呀声,像叩响历史深处的门坎。</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楼豁然开朗。高挑的天花板上,七彩玻璃穹顶投下斑斓光影,与环绕墙壁的雕花书柜构成一幅油画。正值书店晨间营业,穿驼色毛衣的店员正踮脚整理新到的俄文诗集,她的指尖掠过书脊时,带起一阵细小的尘埃舞蹈。靠窗的位置已坐着几位读者,有人对着笔记本电脑敲击键盘,有人在摊开的《契诃夫小说选》旁放下半杯拿铁。我特意挑了张描金边的扶手椅,蜷进厚实的羊毛毯里,翻开一本迟子建描写东北往事的散文集。窗外飘着细雪,而书页间夹着的时光风干后,正渗出松木与篝火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楼的会员区传来柔和动听的钢琴声,是德彪西的《月光曲》。书架间陈列的手稿复制品里,竟有萧红未发表信札的影印件,泛黄纸页上“家乡白月”的字样,让这个雪天突然有了更深的重量。转角处遇见一位银发老者,他戴着圆框眼镜,正用放大镜细看一本1950年代的《哈尔滨日报》。我们相视一笑,他眼角皱纹里藏着的,或许正是这座“东方莫斯科”的记忆密码。</span></p> <p class="ql-block">  直到日头漫过窗棂,我才舍得起身。结账时,店员递来一枚黄铜书签,上面刻着果戈里大街的门牌号。推门而出的刹那,雪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而怀里的书籍和掌心的书签,却让这个冰城的早晨,从此有了值得反复摩挲的温度。让我牢牢记住了2021年的冬天,让我牢牢记住了哈尔滨果戈里大街 一百六十四号,那个温馨的果戈里书屋。</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5日晚写于家中。图片来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