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东方欲晓</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624747</p>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云南省的西南部靠近中缅边境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叫做腾冲。这座边塞小镇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是通往缅甸的重要门户。1941年12月,为了抗击日军,保护我国唯一的一条对外通道——滇缅公路,国军第20集团军十余万将士组建成中国远征军,从腾冲出境开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驻缅英军因为害怕被日军围歼,放弃坚守防线,偷偷撤往印度,致使我远征军陷入日军重重包围之中,伤亡惨重。日军随后长驱直入,乘机占领了腾冲县城, 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残酷统治。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历经了127天的惨烈战斗,腾冲城终于被远征军夺回,成为抗日战争以来全国光复的第一座县城。在长达四个月的惨烈战斗中,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6000余人,远征军将士伤亡18000余人。腾冲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英雄之城。</p> <p class="ql-block"> 腾冲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之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腾冲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铸成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一直没有泯灭。 从1944年的抗战到今天,这座城市一直坚守着三个不成文的原则:不欢迎日本人来这里旅游;不接受日本企业的投资;不给日本人提供接待服务。尽管这三项原则属于民间自发形成的抵制行为,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已充分表明腾冲人民对抗战创伤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p> <p class="ql-block"> 要知道腾冲人民为什么始终信守这三个原则?还得从腾冲修建“国殇墓园”说起。腾冲光复后,为了纪念在腾冲战役中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提出“理应丰碑伟塚,以祭英灵,状形绘声,传之史志”的倡议,并亲自筹划、募捐兴建烈士陵园。工程于1944年冬破土动工,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之时落成。 </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墓园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忠烈祠,整体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正中央高悬蒋中正题写的“河岳英灵”匾,祠堂正门上方悬挂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牌。祠堂内外立柱上悬挂着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立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等重要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两侧墙体嵌镶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忠烈祠是目前国内保护最完整的历史遗迹。“十年动乱”期间,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下令要重点保护,不得损毁。</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后方,矗立着一座高度约30余米的T形小山坡,坡上苍松翠柏环绕,周围盛开着黄白两色的山菊花。从坡底到坡顶,密密麻麻的排列着无数小墓碑,每一块石碑下,都静静地安放着阵亡官兵的骨灰罐。其中,有3346块小墓碑上铭刻着在腾冲战役中英勇捐躯的将士之名,另外,还有19块墓碑,分别记录着为中国抗战事业献身的盟军将士。</p> <p class="ql-block"> 从坡底向坡顶上仰望,只见小山顶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方形柱式“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身高约10米,由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砌而成。塔座正面镌刻着李根源先生题写的“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其余三面分别铭刻着第二十集团军总部所撰写的《腾冲会战概要》,详细记录了腾冲会战的历史。纪念塔庄严肃穆,象征着远征军将士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p> <p class="ql-block"> 从土坡上走下来不远,便是中国远征军纪念广场,一座高4米、长60米的大型浮雕石墙巍然矗立,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为国捐躯的远征军将士英名,每一笔刻痕都凝结着热血忠魂。 广场周围还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十几座铜质雕像,每一座雕像都生动再现了远征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身姿,昭示着中国军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让观者无不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在墓园大门西侧,有一座“倭冢”看上去显得格外特别,其形状犹如半截被炸毁的鬼子炮楼,上面长满了野草,旁边竖立着的一块木牌上刻有李根源先生亲笔书写的“倭冢”墓碑。这座孤伶伶的“倭冢”,与整个墓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p> <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倭冢”里埋葬着五名日本侵略者的尸体,其中包括侵华日军第148联队联队长藏重康美少将。这些侵略者的尸身被反绑着成跪姿下葬,面朝园内的中国军人墓地,以一种凝固历史的姿态,在为抗击侵略而壮烈牺牲的英灵之前永远“忏悔”。可以说,“倭冢”的存在,让国人在情感上得到了一种慰藉。</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后人永世铭记那段血泪历史,告慰忠魂英灵,腾冲民众还效仿南宋时期在杭州修建的岳飞墓,墓地前设置的秦桧、王氏夫妇及万俟卨、张俊四尊跪像,在庄严肃穆的远征军烈士墓前,也用石头雕刻了四尊日本鬼子跪姿石像。这些罪人的身躯,永远以忏悔者的姿态长跪于英烈墓前,向英烈谢罪。</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腾冲民众以跪像铭记历史的正义之举,却引起了一些日本学者和机构的强烈反对和抗议,他们认为“倭冢”二字是对死者的不尊敬和对日本的侮辱。日方多次妄图通过协商施压拆除跪像,均遭到腾冲人民义正词严的驳斥。1997年,日本三菱公司又抛出了“重磅筹码”——在腾冲无偿建设价值10亿元的汽车生产线,却将拆除墓园跪像、归还日军遗骸作为唯一的交换条件,试图以经济利益动摇腾冲人的立场。他们认为,经济尚不发达的腾冲人是难以抵御巨额资金诱惑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然而,小日子大大低估了中国人民守护历史尊严、伸张正义的决心。腾冲民众不仅断然拒绝了这份令人不齿的“交易”,更是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拆除日本国内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二是公开承认侵华罪行,修正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三是日本政府必须以国家名义,为长眠于国殇墓园的9618位中国烈士举行庄严的扫墓谢罪仪式。这三项针针见血的合理要求,彰显了腾冲人民不畏强暴、不忘国耻的崇高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 腾冲人民以霸气的话语和坚定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英雄之城”的刚性内涵,这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韧意志,不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吗?!</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对中国远征军的英勇牺牲精神深感敬佩,同时也被腾冲人民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所深深打动。如果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能将这种赤诚铭记于心,每一位华夏儿女都能同仇敌忾,那么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无法战胜我们。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只要民族气节长存,民族精神永驻,中华儿女的脊梁便永远不会弯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