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遇见,感谢有你

赵虹

<p class="ql-block">  当甘南游成为热点后,我们就决定要去甘南。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我们这个群体最能一拍即合的事,从决定出行到组团成功不到一天时间,和靠谱的人在一起要的就是这样的简单干脆。</p> <p class="ql-block">  过去缺少旅游经验的我们单纯看团费,以为便宜总归不是坏事,殊不知,套路太深了,旅行社打着旅游的旗号,把我们带进购物店,好心情被强买强卖弄得荡然无存。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主动要了高价位的团费,只为彻底玩,不受强买强卖的限制。这一趟回来,感觉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去哪看风景固然重要,但和谁一起看风景,看啥风景更重要。从2015年和姐妹们结伴同行,到今年10年了,虽然有时会有人员变化,但团队的灵魂不变,主打的就是快乐无忧,同伴们多是老师,利用假期放下工作,卸下职业带来的拘谨,也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在旷野中飞奔,在峡谷中呐喊,在花丛中流连,绽放最纯粹的笑脸。当然也可以用教育者的视野在回望历史中沉思。</p> <p class="ql-block">  看风景养的是眼,舒服的是浑身每一个毛孔。但我们的旅游不止养眼养心,还补充知识上的空缺。</p> <p class="ql-block">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当置身于诗中的龙城天水时,对边塞,对历史有了全新的理解,无论是以卫青为代表的集团军作战,还是以霍去病为代表的特种兵作战,都是不辱使命的疆域之争,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这样的方式具象化。</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天水境内的伏羲庙,享有“华夏第一庙”的美誉,藏着我们中华文明的密码。伏羲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无论是发明文字替代结绳记事,还是规范婚姻制度,无论是教人围猎还是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无论是创立八卦还是创立龙图腾,单有一个贡献就可以彪炳史册了,何况这些都出自伏羲一人,而他的贡献又不止这些。拜谒伏羲庙,对每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寻根的需要,对语文老师,历史老师来说,更是可以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丰富自己学识的同时给学生更好的输出。</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是天水市另一个及其有名的景观。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p> <p class="ql-block">  一个地级城市有一个有影响力的景区已经很了不起了,而天水不止一个,难怪有“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文化旅游还体现在追寻黄河母亲河。虽然我们的家乡就在黄河几字湾,但一定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就想知道甘肃境内的黄河与我们家乡的黄河有怎样的区别。既然来了甘肃,不去看看黄河第一湾,黄河第一桥,总会有遗憾的,于是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讲,兰州市内的黄河在平时都是碧波荡漾的,只有在汛期才会混浊不清,我们恰好是在汛期来的,于是就赶上了看混浊的河水,在羊皮筏子上游了十分钟,终于知道甚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也知道“一碗水,半碗沙”不是夸张。</p> <p class="ql-block">  这两个体现黄河母亲河的文创吸引了游人的眼球,成为拍照打卡的必选,同伴抓住机会单拍景观,更是让我喜欢。</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黄河上,距兰州古城西北1公里,有一座贝雷式钢桁架公路桥,这是古老黄河上的第一座公路桥,号称“千古黄河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  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在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建筑材料,在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建成了这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雄姿英发的黄河第一桥。因为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旅行的途中,听到了游人一句有意思的调侃“哪里的草原也是绿的,哪里的和尚也是念经了”。在甘南,去拉卜楞寺感受藏族人对宗教的信仰也是行程之一。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在参观的过程中,随时可见来膜拜的藏民,有弓腰驼背的长者,也有不满十岁的小孩,他们在触动转经筒时的凝重,在叩拜佛像时的专注,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缺氧,但不缺信仰”。</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导游提醒,不能给藏民和僧人拍照,因此只能文字记录。</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旅游如果有三种内容的话,文化游结束了,接下来的红色游,是最体现老师们师者情怀的篇章。7月31日我们来到了腊子口战役遗址处,大家的心情立马就不一样了。其实在快到目的地时,在导游介绍腊子口战役时,整个车厢里的侧耳倾听就已经说明大家的心情和听自然风景是完全两样的。</p> <p class="ql-block">  深情凝重的外表,波涛汹涌的内心,享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回望先烈浴血奋战的艰辛,哪个有情怀的老师能不落泪呢?哪个有情怀的老师能不表示一下呢?于是落泪之后,齐声吟诵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声音在山谷回荡,老师们用语文的方式缅怀先烈,致敬英雄。</p> <p class="ql-block">  当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只沉浸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未免有点压抑,也有点儿做作的意思了。赏自然风景才是我们最喜欢的事了,</span>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在一望无际的绿野上,在水天相接的峡谷中,哪怕是在行驶的路上,我们的率性而为,我们的自由自在,我们的各种摆拍,都表达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随。</p>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旅行在不知不觉中就要结束了,一路上有姐妹们的各种家常小吃打发车厢里的时光,有各种自编的故事缓解跋涉带来的困乏,就用语文的方式给这次愉快的甘南游画个句号吧,期待再出发,坦荡的人带上赤诚与热爱,奔赴下一个山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