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血洒沂蒙 浩气永存</p><p class="ql-block"> 一一记张经邦烈士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张店区编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初冬,我军全歼了盘据在沂蒙山区费东县薛庄的大汉奸刘黑七属下的胡团。这伙祸国殃民的败类被消灭后,当地军民欢欣鼓舞,热烈庆祝胜利。可是,我山东纵队一旅二团二营四连的指战员们,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因为在这次战斗中,他们失去了衷心爱戴的好指导员张经邦同志。</p><p class="ql-block"> 投身抗日</p><p class="ql-block"> 张经邦同志,一九一六年生,淄博市张店区上湖田村人。他入伍前,家中有六大亩地,五间草房,还烧着一座石灰窑,养着一头大黄牛。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小康人家。其父张奎林既务农又烧窑,既搞经营又参加劳动,为人厚道,与乡亲邻里关系极为融洽。经邦兄弟二人,他是老大,因家中缺少劳力,所以高小未及毕业,父亲就让他辍学参加劳动,又种地、又放牛、又烧窑,年纪不大,即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可是他始终未忘记学习,一有空闲即书不释手,《三国》《水浒》《杨家将》《精忠说岳》是他常读的书;武松、岳飞、杨延昭是他崇拜的历史人物。经邦逐步进入成年,国家也正走向混乱危亡的关头。国内军阀混战,外寇步步进逼,特别东三省失陷后,他更为国弱民穷而焦急不安。他决心效法历史上的爱国名将,盼望有机会弃农从戎,投身到救国救民的战阵中去。</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向我国大举进攻。不久,黑铁山起义爆发。一九三八年春,湖田、中埠两村的共产党员孙丰文、刘玉玺和李清贵,也拉起了抗日武装。二十二岁的张经邦受到莫大的鼓舞和启发,决心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奔赴前线,杀敌卫国,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经过反复考虑,他对父母亲说:“眼下国难当头,我要去当兵打鬼子,报效国家和民族,请父母放我走吧!”母亲一听哭了:“你才成家不到一年,你弟弟还小,你走了家里怎么办呀!”父亲也说:“打日本保国家是对的,可是当兵打仗,枪子不长眼,叫我怎么舍得呢?”经邦听罢接过话茬:“人都有父母都有家,若都只为自己一个小家着想,国家不就亡了吗?咱要不想当亡国奴,就得去和鬼子拼,只有打败了鬼子,国才能保,家才能存。再说,爹娘还不太老,弟弟也快二十岁了,传英(经邦的新婚妻子)我也和她商量好了,她很支持我去抗日。我走后,她会更加好好侍奉爹娘的。”父母亲亲眼看到鬼子占领淄博后,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现在听经邦说的句句在理,又见他主意已定,父亲便对母亲说:“我看就叫他去吧,在家还不是天天提心吊胆。”母亲流着泪说:“去就去吧,在外边可千万注意身子,常给家捎个信来,打败了鬼子早点回家团圆。”就这样,经邦获得了全家的支持,于一九三八年夏天的一个早晨,辞别了父母和妻、弟,与几个同伴一起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从此开始了他的抗日戎马生涯。</p> <p class="ql-block"> 智歼日寇</p><p class="ql-block"> 经邦同志入伍不久,就跟随廖容标同志来到了淄(川)、博(山)、莱(芜)、沂(源)交界的山区,编入第四支队四团。这里地处偏僻,日寇一时还鞭长莫及,所以适合我军在此休整、发展、壮大,但这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缺粮少衣,甚至吃盐也十分困难。经邦同志尽管自小衣食充足,从未受此艰难,可他十分自觉,不管寒冬酷暑,他都勤奋学习政治、军事知识,苦练杀敌本领,所以思想觉悟、射击技术进步很快,再加他机警勇敢,对同志忠实诚恳,不断受到领导和战友们的赞扬。</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九年,部队经过两次整编,经邦所在的连队编为山东纵队一旅二团三营九连,经邦任机枪班班长。有一次,他们连在泰莱公路上的莱城以南丘陵地带设伏待敌,至黄昏时分,两辆日寇军车开来,全连一阵排枪打去,敌车慌乱逃跑。经邦率机枪班追击,当场击毙两名日寇,使逃跑中的敌车差点摔在沟里。经过战斗的锻炼,经邦愈发老练成熟。这年夏天,经邦同志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又被提任二排排长。</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〇年夏初,部队驻在博山南部山区的李家、池上一带。这里距源泉很近。源泉是个大村落,四面环山,东临淄河,又扼南北交通咽喉,是伪区公所驻地。村内修有碉堡,经常驻有二三十个鬼子和三四百名伪军,敌人依托这里不断对周围村庄骚扰破坏。我军久欲打击这股敌人,但根据当时武器较差,攻坚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上级决定伺机对敌进行伏击。可是敌人一连数日龟缩不出,多次设伏落空。</p><p class="ql-block"> 阴历四月底的一天晚上,团参谋长于松江找到九连连长刘培农,研究歼敌方案,并于当晚在甘泉庙召集九连连排干部会议,决定采取诱敌出洞、进行伏击的办法打击敌人。第二天早饭后,一排长和一名青年战士,化装成一男一女,女的骑着毛驴,男的背着大红包袱,俨然是小夫妻走娘家的模样,自东向西走在离源泉南门不远的大路上。正走着,突然毛驴长嘶,打着圈子不肯向前,女的连忙下驴,男的上前搀扶。可是那女的受此意外惊吓,怎么也不肯再骑驴了。他俩磨磨蹭蹭,吵吵囔囔。炮楼上的敌人不耐烦了,连打手势带咋呼,喝令快走,但女的坐在地上哭丧着脸,任凭男的好言相劝,仍是迟迟不肯走。敌人火了,门开走出六个荷枪上刺刀的鬼子,直朝小夫妻走来。这时埋伏在河滩旁、地堰下和沙堆后的二、三排战士们,正屏息待命准备杀敌。二排长张经邦卧伏在最前面的一个长满青草的土坎后面,用手势命令战士们不要乱动。敌人越走越近了,二百五十米,二百米,一百五十米,盼望的时刻终于到了,经邦大喊一声“打!”一排子弹齐射过去,两个敌人应声而倒,其余的立即就地卧倒,向我军猛烈反击。战士们见敌人只有四个,便一拥而上要捉活的。敌人却象野兽一样,“武士道”精神大发作,挺枪向战士们冲过来,双方展开了拼刺。三排一名战士被刺中了腹部,倒在了血泊里。战士们气红了眼,奋勇搏敌。经邦大喊:“用手榴弹炸!”战士们闻声虚晃一刀,向后一闪,经邦的一颗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响,紧接着又是几颗手榴弹的轰鸣,鬼子兵血肉横飞,又有三名敌人报销了。剩下的一个鬼子,在威严的战士们面前,“武士道”精神崩溃了,跪在地下唧哩哇啦喊饶命,被战士们的几双大手提起来活捉了。</p><p class="ql-block"> 在上述六个鬼子被歼的同时,村内据点的鬼子、伪军鸣枪、吹哨,蜂拥出村,企图增援。我埋伏在村东面山上的部队,正要趁机聚歼他们,可是狡猾的敌人刚出村便又折回,龟缩村内,紧闭寨门,坚守不出了。</p><p class="ql-block"> 这场战斗以后,源泉的敌人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到周围村庄骚扰,使我根据地得以进一步扩大和巩固。经邦同志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色,再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p> <p class="ql-block"> 鏖战阎马峪</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〇年秋,经邦被调任二营四连指导员。这个连是二营的主力连,连长是身高一米八多的郑志士。郑连长作战勇敢,为人诚实机敏,与张经邦同志关系十分密切,配合极为默契,每次战斗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是营里颇负盛名的两员“战将”。</p><p class="ql-block"> 抗战进入一九四一年,最艰难的岁月开始了。日寇越来越多的力量放在后方对付我军,频繁对我根据地“扫荡”、“清剿”,到处安设据点,修建炮楼,妄图摧毁我根据地,消灭我主力部队,置我于死地。我军则按照毛主席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原则,伺机给敌人以狠狠打击,以消灭和牵制敌人,保存自己,壮大自己。</p><p class="ql-block"> 章邱南部与淄川、莱芜交界的地带,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群众基础好,是我鲁中根据地之一。日寇视这一地区如芒在背,经常从淄、博、章、莱等县城出动兵马,进行骚扰破坏。驻在章邱明水的敌人,还在章邱南端的山口要地阎马峪安设了一个较大的据点,驻有一小队鬼子和一中队伪军,经常窜犯我根据地。敌人的残酷,令人发指。有一次两名地方武工队战士路经阎马峪附近,被敌人逮去。在审讯中,我们两位战士竟被日寇豢养的洋狗活活咬死,为了惩罚敌人,保护群众,团领导决定由二营拔除这个据点。营部决定由四连主攻,六连配合,即日进行攻打。</p><p class="ql-block"> 根据营部侦察员报告,此时据点内只有伪军没有日军,正是摧毁阎马峪据点的好机会。郑志士连长与张经邦指导员连夜研究制订作战方案,确定由经邦带领突击排打头阵,郑连长带领主力掩护并跟进,决心一举灭敌。</p><p class="ql-block"> 阳历三月天,春寒料峭,部队从镇门峪、马棚一带出发,先到石匣附近山后隐蔽,等天黑后行动。从这里可以俯瞰座落在山口前的阎马峪。敌人炮楼上的膏药旗低垂半展,清楚在望,战士们恨不能一下杀进村内,消灭这些祸国殃民的败类。</p><p class="ql-block"> 天已大黑,攻击时刻到了。经邦命令突击排战士臂上扎好白毛巾,向村内摸去。村口寨门前的岗楼马灯正亮,一个伪军抱枪站在门口,还有两名伪军蜷缩在岗楼内吸烟说笑。经邦一挥手,两个战士一个箭步窜上去结果了站岗的敌人。与此同时,战士们突进岗楼,活捉了另外两名伪军。经邦命令把俘虏押下,把缴获的三枝大枪收好,然后指挥队伍顺村内小巷冲向敌人中心炮楼。这时,郑连长带的两个排也攻进村内,两路队伍会合,直捣伪军中队部。经激战俘虏伪军二十名,打死伪军十多名,缴获长短枪二十多枝,轻机枪一挺,战马四匹。但是,中心炮楼上的敌人仍负隅顽抗,火力十分猛烈,并听到日军在炮楼里哇哇乱叫。这时才发现据点内日军仍在,而且在据险死守。由于当时我军武器尚差,事先又误以为鬼子撤走,准备不足,所以几次冲杀,未能接近,战斗差不多打了一夜,炮楼仍无法攻下。眼看天将破晓,恐章邱援敌开来,营首长决定停止攻击,撤出战斗,迅速转移回山。</p><p class="ql-block"> 四连战士们撤到石匣村西北面的一座山上,这时天已微明,郑连长和经邦同志见战士们经过一夜战斗十分疲惫,便命令就地稍事休息。片刻后,骤闻山下枪声突起,郑连长循声用望远镜望去,见山脚下有两股敌人正向山腰上爬来,显然章邱明水的敌人增援来了。郑连长命令部队急撤,并和张经邦带一个班断后。这时大雾迷漫,视线被阻,当连队大部撤离山头,拐向山后的凹地后,张指导员和郑连长带领的一个班也最后撤离,但这时敌人已攻上山顶。郑连长与张指导员刚刚跨出原地几步,突然一梭机枪子弹朝他们射来,郑连长胸部中弹,当即昏倒。经邦的左臂也被子弹打穿,鲜血立即染红了军衣,汩汩外冒,但他不顾自己,仍然一边挥枪向敌人还击,一边命令通讯员晁代玉背起连长朝一块巨石后奔去。由于大雾的掩护,敌人没有立即向这里追赶。通讯员把连长放下,经邦走上前见连长伤势严重,昏迷不醒,他怀着强烈的战友感情,抱着一线救活连长的希望,不顾自己左臂伤疼,和战士们轮流背着郑连长继续沿崎岖山路转移,终于摆脱了敌人追击,并在一个山村中借到群众一块门板,经邦亲自和战士们把连长抬到了营部包扎所,两人同时进行了包扎治疗,然后转到后方医院。在医院治疗中,经邦一直与郑连长住在一个草铺上,亲手给连长喂汤喂饭,日夜守护,终于使连长转危为安。两人经过一段治疗,先后重返连队。不久,郑志士同志提任二营副营长,连长由邹平光同志接任。</p> <p class="ql-block"> 巧打鏊子崮</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秋,连队转战在鲁南的沂水县王庄一带,与国民党五十一军一个连占据的鏊子崮对峙。</p><p class="ql-block"> 鏊子崮是有名的沂蒙七十二崮之一,地处沂水与蒙阴交界处,山峰突兀,峭壁危崖,易守难攻。顽军打着抗日旗号,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他们占据着七十二崮中的大部分山崮,与日寇遥相呼应,对我军不断制造摩擦,蚕食破坏我根据地,使我军经常处于日顽夹击之中。</p><p class="ql-block"> 为了抗日,必须反顽。一九四一年秋收刚过,驻鏊子崮的顽军四出抢粮。他们不但抢粮抢物抢牲畜,还抓捕了我数名基层干部。为了严惩顽军,保护群众,巩固抗日根据地,四连奉命攻打鏊子崮。在这次战斗中,由于对敌人工事和火力配置不熟悉,又系白天强攻,连队伤亡较大,攻势受挫而止,但却摸清了敌人情况。不久,张经邦与连长邹平光根据敌我情势,经过周密研究,重新制订了作战计划,决定再次攻打整子崮。营部同意了他们的计划,并令五、六连配合攻打。</p><p class="ql-block"> 次日夜晚,部队开始行动。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邹连长带两个排,携带炸药、云梯,从侧面登崖而上;一路由经邦带领一个排从正面摸进,沿小路通向敌制高点处的一个秘密小门,然后破门而入与邹连长前后会合,以出奇制胜。</p><p class="ql-block"> 经邦带领的二排,神速地行进在崎岖狭窄的山道上。他们一面走一面注视着前面卧在夜幕中的那座巨大的黑色山头。战士们怀着无比的仇恨,踏着坚硬的石路,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峭壁,避开顽军巡逻的手电筒光,接近了山门。我军的行动,顽军毫未察觉。经邦和战士们一起撬开寨门,攻进山寨,一个排的顽军立即被我解决。制高点上的顽军顿时惊慌失措,胡乱向我射击。在这同时,邹连长带领的两个排,也已冲到顽军据点东侧的崖壁下,先用炸药炸开一条坡道,随即沿坡道登上悬崖,与张经邦带领的二排一起对敌人展开前后包抄、夹击。敌人混乱了,四散奔逃,伤亡过半。其余的都跑向悬崖,用绳子向崖下滑落。因敌人争相逃命,一根绳子上挂着几个敌人,结果绳断人落,顽军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崖上的敌人无处逃脱了,纷纷举手投降。战斗仅进行了两个小时,兄弟连队还未投入战斗,顽军一个整连就被我四连全歼。一百多枝步枪,三挺轻机枪,大量弹药粮秣皆成了我四连的战利品。这一场战斗,我四连指战员无一伤亡,战后,受到了团、营首长的多次表扬。</p> <p class="ql-block"> 鏊子崮战斗后不久,反顽战役正要全面展开,日寇投兵五万的大扫荡开始了。部队从沂蒙地区向徂徕山地区紧急转移,我军先后在蒙阴的石人坡和新泰的土门两次与日寇遭遇。张经邦指导员与邹平光连长带领四连在六连的配合下发挥了敢打敢拼、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充分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巧妙阻击敌人,连续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成功地掩护了团直机关和二、三营主力安全转移。特别在土门遭遇阻击战中,经邦同志肩部被敌弹穿透,但他始终不下火线,一直和连队战斗在一起,使战士们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仍斗志昂扬,奋勇杀敌。战士们都感动地说:“指导员真是硬骨头,铁汉子!”连队在张经邦指导员的带动和影响下,又立战功。可是张经邦同志并不恃功自傲。他每次战斗后都是主动检查自己的不足,虚心听取战士们的批评意见,不断总结战斗的经验教训。这是经邦同志进步快,连队战斗力强的重要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 英勇捐躯</p><p class="ql-block"> 历时一个月的日寇大扫荡,以失败而结束。部队经过这次严峻考验,虽蒙受了一些损失,但战士们的思想觉悟、战斗素质较前更加提高,更加成熟了。为了建设和巩固抗日根据地,部队又返回沂蒙山区。一九四一年的秋末冬初时节,连队驻在当时的费东县。这一带地区,偏僻贫困,连年荒旱,再加敌寇扫荡袭扰,抢掠烧杀,群众生活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部队给养供应十分困难,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饱饭,而且大都是以荞麦、高粱、黑豆和糠菜充饥。由于战士营养不足,病号不断增多。经邦更由于多次负伤,又得不到营养补充,患了肺病,身体日渐虚弱。冬季到来后,衣被单薄,取暖困难,他不断感冒咳嗽。但他始终不把自己的疾病放在心上,总是集中精力做好连队的工作,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有饭他先让战士吃,有活他抢着干。他经常和战士们一块推碾推磨,和炊事班一块烧火做饭,有空还和战士们啦啦家常,说说笑话,读读报纸。战士们有话也总愿和他说,他成为大家信赖的贴心人。</p><p class="ql-block"> 部队来到费东后,对手是大汉奸刘黑七(刘桂棠)部下的胡团。这个团的团部驻在费东县的薛庄,他们有枪有炮有围墙,又有鬼子作靠山,所以长期以来有恃无恐,无恶不作,周围群众恨之入骨。旅团领导决定坚决消灭薛庄这伙为虎作伥的汉奸。</p><p class="ql-block"> 任务落在了二、三两个营的身上。这时已任二营副营长的四连老连长郑志士,亲自到担任主攻的四连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 老战友重逢,格外亲切。经邦同志与郑副营长略事寒暄,即到前沿阵地观察地形,共同制订具体作战方案。</p><p class="ql-block"> 战斗于次日下午两点打响。四连战士在营、连首长指挥下,首先隐蔽在薛村东面不远的一片坟地,准备第二步在火力掩护下,爆破围墙,打开缺口,强攻入村。</p><p class="ql-block"> 这时匪徒们已发现我军,于是双方猛烈交火。郑副营长与张经邦指导员、邹平光连长一起伏在一座坟头下,观察土匪火力情况。我军一阵射击过后,郑副营长抬起身子喊道:“经邦同志留下掩护,我和邹连长带队冲锋。”话音刚落,经邦同志抬身急呼:“副营长快趴下!”一阵枪弹随即呼啸而至,经邦未及闪身,中弹倒下。郑副营长随即再次起身与邹连长一起指挥部队朝围墙冲去。霎时,爆破声惊天动地,围墙出现了巨大的缺口。战士们呼喊着冲进村内。与此同时,其他兄弟连队也从几个方向攻入村内。作恶多端的匪徒,实在不堪一击,战斗进行了不到两小时,匪团部及数百名匪徒全部就歼,只有匪团长化装逃走。战斗胜利结束后,郑副营长命通讯员快找张指导员来研究战后事项,通讯员这才得到机会,痛哭失声地向副营长报告说:“张指导员已经牺牲了!”张经邦同志是在发现围墙上敌人向郑副营长瞄准,抬身呼喊他卧倒时,头部中弹牺牲的。</p><p class="ql-block"> 郑副营长听罢,不禁失声痛哭,连说:“经邦同志两次在战斗中救了我,最后竟为我牺牲了自己!他没有亲眼看到这次战斗的胜利!他再也不能和我并肩战斗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战友!”</p><p class="ql-block"> 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战士,就这样离开了多年战斗过的连队。但是,他那种热爱同志、热爱人民解放事业的思想和视敌如仇、有敌无我、机智勇敢战顽敌的大无畏精神,一直激励着四连的全体指战员奋勇前进。</p><p class="ql-block"> 张经邦同志血洒沂蒙,浩气长存!</p><p class="ql-block"> ——淄博市人民政府烈士事迹搜集编写办公室,一九八八年四月,苏少田 左焱 主编,《英名千古(四)——淄博市革命烈士事迹选》,第 104~114 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