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故事之一:七天格竹

秣马夫3833203

<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只出了二个半圣人,为春秋孔子,明朝王阳明,清朝曾国藩(半个),圣人的标准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不愧圣人称号。</p><p class="ql-block">他是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儒家阳明心学的创立人。战攻卓著,无一败绩,著有《传习录》,《王文成公文集》,其学说对后世中国政治军事影响很大,远传播于韩国日本以及西方,为很多中外名人大家所推祟。</p><p class="ql-block">青年王阳明信奉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认为研究事物(格物)能获得真理(致知)。 他决定实践,选择了父亲官署庭院里的竹子作为“格物”对象。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竹子看,试图从竹子本身“格”出它所蕴含的终极道理或宇宙规律。连续格了七天七夜,不仅毫无所获,反而因为心力交瘁、思虑过度而大病一场。这次失败让他深刻怀疑并最终否定了朱熹这种向外求理的路径。这成为他思想的重要转折点,促使他后来转向“心即理”、“致良知”的内求之路。 王阳明用“格竹子”实践朱熹理论失败,病倒后开始质疑向外求理的方式,为创立心学埋下种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