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上照常6:00起床,收拾好后就出门,在洮河岸边逛逛。碌曲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洮河,藏语“碌曲”,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东麓,自南向北流经碌曲县,在甘肃省岷县折向北流,最终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 碌曲县城玛艾镇座落在洮河岸边,一排排藏式建筑,街道干净整洁。213国道从县城西边穿过,国道车水马龙,这儿吃饭、住宿都有点小贵。</p> <p class="ql-block"> 逛一圈后回来吃早饭,“京味包子铺”的羊肉包子、牛肉包子,小米粥、大米粥都不错,但一点点咸菜1元/袋,性价比太低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碌曲县城,走568国道很快就到了夏河县境内,转316国道穿桑科草原而过。夏河县桑科草原景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距夏河县城西南13千米。桑科草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草甸草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桑科草原是桑科镇达久滩草原的一部分,周围是环绕的群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高山草原。桑科草原气候寒冷湿润,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明显。桑科草原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是青藏高原最原始风貌的草原之一,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大夏河水从南到北流过,水草丰茂,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刚进入草原,就遇到了成群的牛羊,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这些草原精灵们,很是兴奋。游客穿插于牛羊群中,牛羊对我们也是毫无敌意,自顾自地吃着草。</p> <p class="ql-block"> 网上评论说桑科草原是土拨鼠出没最频繁的草原,要想看到它们,来这总会有机会遇见。果然不出所料,一进入草原就发现了它们的踪迹。我们车行十几分钟后,在没有牛羊干扰的地方停下来,去追寻这些小精灵们,远远地拍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 草原上土拔鼠的洞穴</p> <p class="ql-block"> 土拨鼠,学名旱獭,是松鼠科下的一属,共有15种物种。旱獭是大型啮齿类动物,体长超过400毫米,体重通常在3~7千克之间。头部短而宽,耳朵较小,上、下颚各有两颗门齿突出,尾巴末端略扁。毛发长而浓密,多为黄褐色。</p><p class="ql-block"> 旱獭主要分布于北美洲部分地区,也栖息于北半球的山地和平原地区,包括平原草原、山地草原、高原和高寒草甸等旱獭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草和植物为食。它们是穴居动物,喜欢在岩石斜坡下挖掘洞穴。白天在洞穴附近觅食,夏季中午会返回洞穴避暑。冬眠时间因地区而异,通常持续6至8个月。旱獭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生活,并通过声音和姿势进行沟通。</p> <p class="ql-block"> 上午草原上湿气重,蒸腾、蒸发的水汽在山坡上凝成雾,增添了些仙气。</p> <p class="ql-block"> 翻过分水岭,水往北流,这草坡上涓涓溪流汇集为桑曲,入大夏河,注入刘家峡水库。我们车停在距桑科镇8km的地方,这儿草场碧绿、牛羊成群、溪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 关键是还有藏袍出租点,在藏区转了这么久,总要穿回藏袍体验一下吧!租藏袍20元/件、头饰20元/人(不可回收)、帽子10元/顶(不可回收),我们4个人花了140元。</p><p class="ql-block"> 藏袍以肥腰、长袖、大襟、右衽为核心特征,其设计源于高原气候适应性与游牧文化需求,兼具实用功能与民族审美。肥腰长袖的藏袍普遍长过身高,袖长等身,腰部宽松,形成自然兜囊便于携带物品(如糌粑袋、小刀等)。</p> <p class="ql-block"> 右襟搭左襟的穿法利于快速穿脱,通过腰带调节松紧,白天可褪下半袖散热,夜晚收紧保暖,适应高原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但我更喜欢双袖穿着整齐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拍好藏袍的照片,已是正中午时了,开车去桑科草原游客中心吃午饭。话说这游客中心环境十分干净卫生,我们在这儿吃了自热米饭,躲了会阳光。</p> <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驾车穿过桑科镇,半个多小时后过拉卜楞隧道,就到了拉卜楞寺景区。</p> <p class="ql-block"> 拉卜椤寺的游客也很多,316国道上摆起了汽车长队、停车场满满当当。我们在西门附近停好车后,先上桑曲河(大夏河)对岸的观景台,远观寺院建筑。</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坐落在大夏河北岸,西北山似大象横卧,东南山松林苍翠,寺前开阔平坦,大夏河自西南向东北蜿蜒而流,形如右旋海螺。</p> <p class="ql-block"> 从观景台下来后,从西门进入寺院。入院参观僧舍和经堂需要购买40元/人的门票,但外围参观和转经筒是免费的。</p> <p class="ql-block"> 过桥后就是转经筒,顺时针转到白塔后,走寺院后方(北方)的转经道。走到寺院东北角后,向南、再转向西都是转经筒。拉卜楞寺的转经长廊总长约3.2公里,由约1700个转经筒组成,是世界最长的藏传佛教转经道,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完整转经耗时约1小时,顺时针方向转动经筒是传统礼仪。我们没有买票,寺院南边靠河的经筒没有转。傍晚6:00过后经堂关闭,寺院是开放的,我们就住在寺院旁边,晚饭后又进去逛了逛,把下午没转的经筒补上了,转了个圆满。“指尖划过1700多个经筒,将祈愿随转轮刻入时光年轮"里。</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0.5千米处,寺院坐北向南,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p> <p class="ql-block"> 绿瓦寺</p> <p class="ql-block"> 贡唐宝塔是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西南角的藏传佛教建筑,由三世贡唐仓·贡曲丹贝仲美于1805年创建,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现存建筑为1993年重建,高31.33米,呈菩提式五层结构,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内供尼泊尔迎请的无量光佛像及历代贡唐仓活佛舍利塔,藏有佛经两万余卷。</p><p class="ql-block"> 贡唐宝塔门票20元/人,我们去的时候,宝塔正在维修,不能登塔看全景,只在傍晚时去一楼转了经筒。</p> <p class="ql-block"> 走了转经道,转了东侧经筒后,就到拉卜楞寺的游客中心。从这儿过桥,沿大夏河南岸的步道走回西门停车场,今日阳光很好,迎着太阳向西走,晒得直冒油。</p> <p class="ql-block"> 离开那卜楞寺,开车一公里到达那卜楞镇,今晚入住“村居民宿”。这是个藏式四合院,从大门框到院子、再到房间,无处不透着民族特色。我们放下行李,就忙着拍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到村居民宿后,就下了大暴雨,收拾好洗了个澡。等雨也停了,就出去逛顺便找吃的。晚上在“老李头川菜”吃饭,这儿与拉卜楞寺近在咫尺,吃过饭又去寺院里逛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今晚还买了拍照道具披肩,50元/2件,价格还算合理。卖披肩的小姑娘说是安徽老乡,一问竟然说是金寨的,还真不敢相信!</p> <p class="ql-block"> 今日行程约100公里,走的绝大部分是316国道,全程畅通无忧、游览轻松愉快。一路上景观丰富多样,给予我们无限惊喜,开心不断升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