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古镇记行(2025)

一阵风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整体为徽派建筑风格,又融合了当地吴文化特色。房屋多顺河而建,装饰有砖木雕刻,打破了建筑空间的封闭性,形成了独特的水旱街坊空间格局 。古镇核心区域围绕着惠山,保存了唐以来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控保单位39处,其中包括108处古代祠堂及遗址,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祠堂群之一 。央视曾在《记住乡愁》中聚焦惠山古镇的祠堂文化,呈现了这里的历史传承和人文故事。</p><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的主要景点有寄畅园、惠山寺、天下第二泉、阿炳墓、无锡中国泥人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 ,借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诗意,历经500多年未换过秦氏以外的主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寄畅园的借景、叠石、理水、建筑等造园手法精湛,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均临幸此园。乾隆还在北京仿建寄畅园,分别是颐和园“谐趣园”和圆明园“廓然大公” 。</p> <p class="ql-block">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现存有石经幢、金莲桥、听松石床和御碑亭等文物古迹。</p><p class="ql-block">金刚殿前左右对称立有一对经幢,南侧为唐乾符三年(876年)所建,北侧为宋熙宁三年(1070年)所建,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金莲桥始建于北宋靖康年间,是无锡最古老的石桥。</p><p class="ql-block">听松石床相传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等曾在此石上听松品茶,石上有明代书法家王问所书“听松石床”四字。</p><p class="ql-block">御碑亭内保存有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御碑题词。</p> <p class="ql-block">唐代“茶圣”陆羽品评天下泉水20种,认为庐山康王谷洞帘水为第一,惠山泉为第二,他称赞“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元代书法巨匠赵孟頫挥毫题写了“天下第二泉”。</p><p class="ql-block">据说阿炳常在夜深人静时来到惠山泉畔,聆听泉声,手掬泉水,神接月光,创作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该曲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阿炳墓地面积742平方米,主体由墓墙和翼墙组成,状如音乐台。墓墙为黄石砌筑,正中嵌着约一人高的深色花岗岩碑,镌刻着“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之墓”12个字。墓前立有瞎子阿炳铜像,由钱绍武雕塑,展现了阿炳演奏时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惠山泥人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相传已有400年历史,创始于明代,兴兴盛于清代。惠山泥人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色彩强烈显眼,富丽明快,多采用正绿、云青、金黄、大红等纯度高的原色及强烈的对比色。线条先浓后淡,先实后虚,富有韵律,人物开相手法独特,面部神情开相传神、细腻。</p> <p class="ql-block">老曹小吃铺的豆腐花, 唛秆绳的油赞子,</p><p class="ql-block">朱顺兴的油酥饼。</p> <p class="ql-block">龙光塔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昆山状元顾鼎臣认为无锡不出状元是因惠山像龙、锡山像龙头,而龙头无角,于是嘉靖元年(1522年),顾懋章父子建实心石塔。后因有人认为石塔实心无法发挥“龙角”听的作用,万历二年(1574年)又建成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万历四年(1576年),常州知府施观民题名“龙光塔” 。</p> <p class="ql-block">2025年惠山古镇的新春非遗灯会作为央视春晚分会场,展示了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的夜景灯光设计以暖黄色灯光为主色调,营造出温馨、浪漫、古朴的氛围,使古镇在夜晚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水墨画,充满诗意与韵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