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 <h1>清晨六点五十分,晨雾尚未散尽。张阿姨像往常一样推着婴儿车来到河畔步道,两岁的小孙子趴在车沿上,好奇地盯着水面游过的锦鲤。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凉亭栏杆上新挂了个物件——一抹鲜艳的红在薄雾中跳动,像朵永不凋谢的木棉花。</h1> <h1>这个直径六十厘米的救生圈采用高强度聚乙烯材质,表面环绕着三道反光条,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金光。它被两根不锈钢链条稳稳固定,下方垂着一条三米长的救援绳,绳结处特意编织成便于抓握的麻花状。设计师还贴心地在圈体印上"紧急拉动"四个荧光绿大字,在夜间也能清晰可见。<div><br></div><div>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近六成发生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水域。这条穿城而过的景观河,虽然平均水深仅1.2米,但河底铺设的鹅卵石遇水湿滑,去年就曾发生过两起儿童失足事件。为此,社区特别邀请水上救援队进行风险评估,最终选择在凉亭设置救生点。这里位于河道中段,辐射范围覆盖整个住宅区,周边监控探头24小时运转,与物业中控室实时联动。</div></h1> <h1>当夕阳染红河面时,在这个夏日的早晨和晚上,我看到李大爷对乐器的爱好,总爱坐在凉亭里拉二胡。他的目光也注意到救生圈旁新添了个二维码,他问我这个二维码是用来干嘛的,我走近李大爷面前跟他说:“扫码后能看到急救知识动画、河道水深示意图和救援电话”。</h1><h1><br></h1><h1>李大爷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原来是上周社区与晶桂物业中心还组织了演练,物业人员现场演示如何抛投救生圈:要侧身站稳,双手举过头顶呈抛物线抛出,避免被绳索缠绕。"现在有了这个红圈圈,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也安心多了。"他调着琴弦感慨道。</h1> <h1>暮色渐浓,救生圈上的反光条开始散发柔和光晕,像一双永不闭合的眼睛。它不仅是个救援设备,更是社区安全网的重要节点。当孩子在河边嬉戏时,它是无声的提醒;当意外发生时,它是生命的第一道防线。这抹红色,正在每个居民心中种下安全的种子,让守护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