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城墙遗址——东南角楼

京郊王海春

<p class="ql-block">  明朝内城墙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为了加强防御能力,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在内城四角兴建城角箭楼,正统四年(1439年)建成。而如今的北京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p> <p class="ql-block">  角楼建于突出城墙的方形台座上,沿城台外缘转角建起,呈曲尺直角拐弯状。楼体内侧随主楼各出抱厦,亦相连成转角房,每边抱厦开一门,一向西,一向北,两门上有相连的直棱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角楼内是可以参观的,要从抱厦朝北的门进,朝西的门出。走进箭楼,是一个L型高大空间,二十根巨大的圆木金柱支撑着整个楼体,金柱间还有横木相固定。</p> <p class="ql-block">  一层似乎在展示明代汉服及图片介绍,最西侧有木楼梯可以登上二层,二层还有上三层的楼梯,但三层不对外开放。每层朝外的方向都有箭窗,箭窗内侧宽大,往外则有些内缩,最外面如今有玻璃封堵,不知原来作为防御射孔时,是不是直接通透的。另外这墙体太厚,以至于这孔道也比较长,感觉射箭并不适合,似乎比较适宜用那些鸟铳。</p> <p class="ql-block">  二层是明城墙内九外七各城门的图片展及部分实物展示。其中有明嘉靖三十一年城砖,看来那时重修过。而我在箭楼上看到的更多是没有年款,但刻着“通顺窑记”的城砖。这里还展示了装饰着五爪龙的绿色琉璃瓦当和滴水,还有刀和弓箭,巨大的城门锁等。</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根很长的挑檐檩上,有不少密集的小坑洞,那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南角楼被八国联军的炮火击中,以至严重损毁,清末时曾有修补。而这挑檐檩上的坑洞就是那时炮击后,大量的铁砂枪弹冲击形成的,可见当时的惨烈。</p> <p class="ql-block">  那些展示的城门老照片极其珍贵,让大家还能了解各大城门的壮丽,而且还有城门的介绍。例如阜成门:位于内城西城垣,元时名“平则门”,明正统初年重修并加筑瓮城、箭楼等,改名“阜成门”。城内所需煤炭皆于此门运入,称“煤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他各门介绍大体如此,位置、曾用名,什么时候加箭楼、瓮城,此门的主要用途等。再有就是城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及其城门里、城门外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沉浸在这些照片中,就仿佛从北京穿越到了北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