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妈(65)

陆剑岐

<p class="ql-block">  那时条件差,学生课外活动器具少。推铁环便十分普及;一个圆环,一把推杆,成了学生必备。有买的,也有自制的。推铁环有技巧,保证铁环稳稳前进、转弯、变速。要有一定时间操练与修练。时间一长,摸到了规律,便驾驭自如。</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推着铁环上下学,没有公路,没有汽车,也没有交通隐患,自由自在。铁环也有装饰,大环上套几个小环,行走时,大圈滚动,小圈上下碰撞自转,“啷啷!”声清脆、动听。</p><p class="ql-block"> 不久流行耍陀螺游戏,我们称之为灵角。商店有出售,没钱买,我们自制。找来质地坚硬树木,截下一段,用刀削圆锥体。上小下大,表面刻上浅沟线,以便绕细绳,底部装上铁钉。绕上细绳,狠命往地上一掷,并顺势抽去细绳,这陀螺便飞快地旋转起来。人蹲下身子,伸手一抄,陀螺便在手掌中转动,十分有趣。</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大伙比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后来有了赌博行为。在地上中间划一个小圈,再划一个大圈。划拳定输赢,输了的把灵角放在小圈内。赢了的在大圈外用灵角砸小圈内灵角。把零角砸出了圈,且自已的灵角照转。这灵角便归胜者、我们叫板(谐音)灵角。于是,大伙的灵角越做越大,有时能把别人的灵角一劈为二。</p><p class="ql-block"> 那日中午,我们在教室前操场上扳灵角。四周围满了观战的男女同学。水兴吡牙裂嘴,狠命砸圈内灵角。用力猛,反作用力大。他的灵角弹了起来,落在女生杨萍辉头上。尖尖的铁钉在她头上钻出了一个小孔,顿时鲜血直流。杨老师发怒了,没收了全部灵角,扬言扔进食堂灶肚里烧掉,也禁止再带灵角来学校,令我们十分地惶恐与不舍。</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他改变了主意,把数十个灵角扎在一起、挂在屋顶十字梁上。开出了条件;如果期中考试第一名,便发还。自此,我们没有耍陀螺的乐趣,没有了扳灵角的刺激。课时、课余,我们时常抬头看自已的灵角,为了索回,只能努力学习。期中考试如愿,杨老师发回了灵角。但学校禁止扳灵角,我们只能在校外过过瘾。</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很有艺术细胞。每年六一儿童节,全辅导区学生在大礼堂举行文艺汇演。杨老师喜欢排练课文剧,并在道具、艺术水准方面下很大功夫。</p><p class="ql-block"> 我班演过“收租院”,我担任解释员,根据不同剧情,同学穿着相应角色的服装,摆出不同姿势,似雕塑一般。侣鸿扮演了地主刘文彩,长脚培德扮演狗腿子,真是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 也演过“金色的鱼钩”,我扮演了红军老班长角色。长征路上,老班长为了给伤员补充营分。用缝衣针做了一只鱼钩,钓来鱼熬汤给伤员喝、自己吃野菜,最后老班长倒下光荣牺牲。我班的节目质量高,深受同学欢迎。演出过程,我们也深受教育。</p><p class="ql-block"> 那日我返家,听说杨老师上吊自杀了。闻讯,我急冲冲向母校奔去。偌大的校园人流如潮,水泄不通。人们议论着;有同情、有唏嘘、有激情慷慨地鞭挞……校园内满满是呱噪。</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自尽地在北埭教室里,造反派里三层外三层筑起了人墙,外人根本难以接近。传来了师母叶胜兰老师悲凄的嚎啕声;惊天地、泣鬼神!早已拉出了大幅标语“杨兆时畏罪自杀,罪该万死!遗臭万年!”白底黑字,浓浓的血腥……</p><p class="ql-block"> 尔后,又听说了高老师一手拿着镜子,一手用剪刀剪自已气管,自戕求死的惨事。她被隔离审查,无止休地被揪斗,精神崩溃,以死抗争。杨老师、高老师,一男一女,秉性有异。但有人格,重自尊,士可欺而不可辱的气慨与特质是相同的。在那种恶环境中,不愿苟涎求生,宁可求死解脱。</p><p class="ql-block">作者:陆剑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