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到海口,一定会想到海南,第一次见有昆明—海口的大巴车,频次很高,还以为是跑海南的车。直到在翠湖遇到一位说上海普通话的老师,他说他是从海口光学仪器厂退休的,当年是从上海来到这三线军工企业的,他这厂是制造中国第一具军用望远镜的地方。还说海口挺不错,可以去走走看看。我这才知道在昆明滇池的西岸也有一个叫海口的地方。滇池只有唯一的一个出水口---螳螂川,与滇池相接处为一喇叭口河道,在远离大海的云南,将湖泊称之为海,因而这一带区域得名海口。滇池水通过海口河,流经螳螂川,最后汇入金沙江。来到海口,发现海口竟是一个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历史印记的老工业基地,海口见证了云南工业发展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沿着西山和滇池西海岸的大路往南走,很快就到了海口。</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一百多年的川字闸</p> <p class="ql-block">川字闸,又名屡丰闸,是滇池唯一出水口海口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它通过分流滇池水至螳螂川,控制滇池水位和螳螂川流量,至今仍承担着防洪、灌溉功能。闸桥合一的石拱桥结构独特,被誉为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川字闸由石材垒成,闸全长约109米,20孔,桥面宽3米,是一座桥闸结合的多孔石拱桥,是传统古桥闸结合的典范。滇池水经此闸,导入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闸分三座:北闸、中闸、南闸,皆为石砌。由于水出三路,形如川字,故称“川”字闸。其中南闸最为雄伟。川字闸是滇池蓄水、排水的枢纽工程,既是古代水利设施,又为水陆交通提供了方便。是我国最大的古代船闸结合的石拱桥,也是古代昆明人治理滇池水患的重要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南闸,10孔桥,极具历史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 站在南闸桥上,向东看是新建大闸,向北看流向螳螂川汇入金沙江。</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闸,7孔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南闸和中闸,三闸之间裹夹着村庄,要同时拍出南闸中闸北闸得航拍,就能清晰看出滇池水的一为三和合三为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北闸,3孔桥。</p> <p class="ql-block"> 新建滇池出口闸</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雨季正是开闸放水的时候,川字闸的石桥横跨在绿色的河流之上,桥面两侧生长着茂盛的绿色植物,桥下河水清澈,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蓝天白云,站在桥上,微风拂面,仿佛能感受到百年来川字闸守护滇池的沉稳脉搏。</p> <p class="ql-block"> 一百多年的桥面风采依旧</p> <p class="ql-block"> 一百多年的闸座印着沧桑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耀龙电力公司抽水机房,石龙坝水电站的配套工程。看出它的西式建筑风格了吧。</p> <p class="ql-block">骑行的人很多,大多是从昆明市里骑行过来的。桥边有给骑行者休息的场所,他们大都停下车,驻足片刻,仿佛是在与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对话,感受它跨越时光的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开闸放水的季节钓鱼的很多,说是不开闸不是雨季的时候,这段河的水有时很浅才到膝盖。</p> <p class="ql-block">看完川字闸,驱车来到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发电厂。</p> <p class="ql-block"> 石龙坝水电博物馆,是耀龙电厂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位于昆明西山区螳螂川畔,始建于1910年,1912年正式建成发电。石龙坝采用德国设备和技术,保留了德式建筑风格,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的三进四合院、跑马转角楼。石龙坝的建成不仅推动了云南的工业发展,还促进了水资源利用和农业灌溉。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水电站,石龙坝至今仍有多个车间正常运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独特作用。</p> <p class="ql-block"> 看这一百多年的地面,铺设和排水系统挺不错,整个院落从没有淹过,地砖也没有换过。</p> <p class="ql-block">石龙坝水电站,中国水电事业的起点,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对光明与希望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看博物馆的前言介绍,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水电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其作为民族工业企业的意义和对国家电力事业的贡献。石龙坝水电站的诞生是爱国主义的结晶,见证了中国水电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一水电大国的艰难历程。</p> <p class="ql-block">介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到“耀龙电灯公司”的成立背景及其在中国早期民族工业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展示的是“耀龙电灯公司”的成立过程、资金来源及在实业救国大背景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展示了一张历史文件,文件内容详细记录了耀龙电灯公司的招股情况,包括招股金额、股本、资金来源等信息。强调股票可以买卖,但只能卖给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看这图片和介绍,在川字闸那看到的抽水站。川字闸旁的抽水站是石龙坝水电站的配套设施,主要用于旱季抽水补充水源以保证发电需求,其设计体现了早期蓄水发电的雏形。 </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935年,是德国工程师设计并主持建造。</p> <p class="ql-block">这配电盘是大理石的,当年是用手工磨平钻孔制造出来的,依照当时的条件想想都知道多么的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一九一二年使用的配电盘。这是石龙坝水电站早期的电气设施和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碑,算的上镇馆之宝之一了。</p> <p class="ql-block">石龙坝水电站的发电机组是通过滇越铁路从德国运至昆明的,从昆明走水道经过一个月的艰难运输完成安装。</p> <p class="ql-block">还在运行着的建厂时的德国产的水轮发电机</p> <p class="ql-block">这还是第一次进入水力发电厂近距离参观水力发电流程。以前对火力发电和热电有点熟悉,对比看,水力发电工艺流程简单环保,前期投入大建设工期长,后期运行成本低。它的稳定性特别是小水电厂是不是要弱于火电。现如今国家的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的发展和技术进步都很快。</p> <p class="ql-block">在昆明很少见到工厂,来到海口,有云南光学仪器厂、西南仪器厂、云南磷肥厂等。据说海口200号信箱、300号信箱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在云南叫得挺响。很久以前有人在200号信箱或是300号信箱工作,那是很让人羡慕的,福利好生产先进的军工企业。想想也是,那时的央企国企真的就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社会,企业里有学校有医院……一应俱全。来海口原本想看看中国光学历史博物馆的,结果到了地方说是正在改造升级暂时不让参观。只能看了看周围的厂区,老企业宿舍楼的感觉,变化不是很大。海口第五十一兵工厂,于1941年6月试制出中国第一挺机关枪,而后实现量产。国营第二九八厂,中国的第一具军用望远镜在这里诞生,中国的光学工业在这里成长,被誉为“中国光学工业的摇篮和故乡。二九八厂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昆明建立的兵工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曾是中国唯一的军用光学仪器厂,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厂区内的十三座生产洞库,是抗战时期为防止日寇轰炸而开凿修建的。2016年其中一座洞库改造为中国光学历史博物馆。第一批光学玻璃,第一批军用望远镜,第一台红外夜视望远镜,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高速摄影机都是在这里生产的,真的是中国光学仪器的摇篮。来回走在海口的路上,看到海口的磷化工企业,还有来来回回跑在路上的大车,看不出拉的什么矿石,红红火火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