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花田小观察·菜园

张小京

<p class="ql-block">导语:山村观察贵在把握新生事物的生长点。《菜园》记录了在康养文旅产业发展背景下,土城村菜园的些许变化。让孩子看到、理解这些变化不太容易,但把握这个思路,纵深地观察下去,也能学到点社会科学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清晨爷爷带我们去看山村里的菜园。这时候园子里的菜长得最精神,菜苗身上带着露水,藤蔓伸展打开,各种颜色的菜花鲜亮夺目,泥土的芬芳和瓜果的清香让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爷爷说山里人种菜现在分几种,一种是传统方式,自家种自家吃。第二种除自己吃外,还供给在县城及乡镇里的亲戚们吃。第三种是进山旅居者享受种菜的快乐和时蔬的美味。第四种是一些种菜好手,通过种菜调剂生活,同时卖菜,增加收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乡村旅游发展以来,后两种种菜方式开始多了起来。村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些菜园向小景点方向发展。花墙式的围栏,网格式的小路,立体化的栽培,精细化的管理。它们既不是东一块西一块零零散散的,也不是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一个个看似不经意地呆在屋旁路边,却是整个美丽乡村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H婆婆的菜园在花田酒溪康养中心的大门口,她把菜园每寸土地都充分利用起来,菜一茬一茬接着长,头茬黄瓜刚吃完,接茬瓠子又满架了,后面还有冬瓜、南瓜排着队。来山里康养避暑的人都喜欢到她家买“露水菜”。现买现吃,最是鲜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W校长家的菜园在池塘边上,眼下正是荷花盛开季节,地里的蔬菜沾了荷花仙气,个个精神抖擞。一尺荷花香,十寸蔬菜美,比比谁更甜更美。菜园里小葱要和韭菜比,黄瓜要和苦瓜比,辣椒要和茄子比,丝瓜要和葫芦比……当过乡村教师的W校长非常善于调动蔬菜们自身成长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Q大妈的菜园在大路旁,随时随地都是精心打扮。小白菜、空心菜、豆角、辣椒等一畦畦的长势喜人。大陆品类的菜在她的地里长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记得有本书上说,人最大的本事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Q大妈的勤劳与智慧就是一个证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Q爷爷在山沟里的菜地今年又扩大了。儿子逐步接替了他的田间劳作。除了良种良法,精耕细作外,还会拿出一些土地搞科学试验,他们觉得新产品新方法的试验成功,比一时的丰衣足食更重要。由于身体原因Q爷爷下地少了,他把院子里废弃的酒缸当花盆种上荆芥和辣椒,用以抒发对土地的深情,激发农家饭菜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爷爷从菜地边花椒树上摘了几粒青花椒,放在我们的舌头上,麻得我们口舌打颤。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里气候湿度大,适当吃点花椒,可以除湿祛寒。难怪康养中心的饭菜里时不时可以看到花椒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同样可以调节口味滋补脾胃的还有生姜、大蒜、鱼腥草、荆芥等,它们长在地里的样子都很可爱。今天餐桌上我们吃到了黄瓜拌荆芥、苦瓜炒云耳、排骨小香菇烧笋干,都是地地道道山珍的味道。吃一口,忘不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田间蔬菜呈现出生命浪漫的一面,进入腹中又归于朴实安和。吃了数天山菜野蔬,最大的收获是打通了从视觉到味觉的通道。从此菜园之“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总说,蔬菜之美又增加了许多可以出现在记忆和笔下的细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