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像她那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大陆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的面积约932平方千米,差不多有我们中国那么大了。我去年刚去过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因此对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特别亲切。</p><p class="ql-block"> 三毛去撒哈拉共写了十二篇文章,每篇的题材都很新颖,向我们展示了撒哈拉沙漠的异域风情。</p><p class="ql-block"> 男孩子最关心的肯定是吃了,因此在故事中我最先看“沙漠饭店”这一章,想象那里有我从来没有吃过的奇珍佳肴。我曾经听人介绍过一些那里的特色菜,如冰菜,它表面覆盖冰晶泡状细胞,可储存水分和盐分,口感脆嫩;如木薯,口感虽类似我们的红薯,但做起来搭配肉类、蔬菜,味道更佳;如塔吉锅炖菜,它少水慢炖,使肉类快速酥烂而蔬菜不失脆爽……</p><p class="ql-block"> 可是看了三毛的文章,不免有些失望,文中的情景完全不是这样的,三毛写的居然是家庭饭店,是中国饭店,沙漠中的材质一点也看不到。然而,三毛也没有让我太失望,她这个大厨利用家里材质最多的粉丝,变着花样做出各种菜肴,又给它们取了很好听的名字。她将粉丝汤比作“春雨”,她将粉丝炒肉丝比作“蚂蚁上树”,她将切成小段做馅的粉丝比作“鱼翅”,真是太有创意了,想象力十分丰富。</p><p class="ql-block"> 一个我们的餐桌上最平常不过的材质,竟被三毛取出这么好的名称,真是让我感到又惊讶又佩服,三毛真会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又感慨三毛的乐观精神,她住在荒凉、落后、贫穷的大漠之中,却处陋不悯,处贫不怨,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