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刘公岛(5A景区),位于山东威海湾内,是中国甲午战争的重要纪念地,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刘公岛名称来历主要有两种传说:一是汉代刘氏皇族避战乱迁居此岛,二是因刘公、刘母救助遇难船民被立庙祭祀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们从威海码头乘船前往刘公岛,船附近的海面上海鸥特别多,飞行的慢而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微风轻拂,阳光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海鸥在空中自由翱翔,发出清脆鸣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向左将香肠插在竹签上举起,等待海鸥俯冲叼食。海鸥习惯了人类投喂,它们在空中盘旋观察人类的动作,判断准确后便会飞向手举的食物,</span>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啄走食物。争抢时鸣叫声此起彼伏<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这张照片是一段录像中的截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 游船靠岸前,站在甲板上拍摄的刘公岛上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刘公岛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甲午名将邓世昌雕像~岛上的标志性景观,雕像高耸于基座之上,衣襟随风飘扬,象征甲午战争中的英雄形象。 </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我们游玩刘公岛第一个参观的景点,先摄影留念,然后再进去!</p> <p class="ql-block"> 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为抵御外侮,中国广大军民前仆后继,浴血抗敌,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p> <p class="ql-block"> 甲午战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此战不仅改变了亚洲的传统战略格局,而且对世界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屡次入侵中国,终于使清政府认识到建设近代海防的紧迫性。通过创办洋务事业,订造先进军舰,筹建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建设,增强了海上防务能力。</p> <p class="ql-block"> 1894年6月李鸿章奏报,中国自(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p> <p class="ql-block">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天皇专制政体,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奉行 “脱亚入欧”理论,制定并推行大陆扩张国策,侵略目标直指中国和朝鲜。</p> <p class="ql-block"> 半岛偷袭北洋海军,清军平壤大溃败。</p> <p class="ql-block"> 左宝贵血战玄武门,甲午平壤战役中,率军防守牡丹台,亲临玄武门指挥作战。炮手阵亡后,亲自操炮击敌,不幸胸部中弹,壮烈捐躯。他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清军最高级将领。</p> <p class="ql-block"> 陈京莹家书场景,甲午战争爆发前,他在写给父亲的家书中,表达了战死沙场、为国尽忠的决心。黄海海战中力战不屈,与管带林永升等将士大部壮烈捐躯,时年32岁。</p> <p class="ql-block">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鸭绿江口的黄海大东沟海域遭遇,爆发了自有蒸汽装甲战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海战历时约5个小时,北洋海军损失4舰,日本海军也遭重创。此后,北洋海军逐步丧失了黄海与渤海的制海权。</p> <p class="ql-block"> 黄海海战后,日军兵分两路,第一军突破鸭绿江防线,牵制清军主力,第二军从花园口登陆,南下攻陷旅顺基地;随后两军会合,威逼山海关和京津。</p> <p class="ql-block"> 金州曲氏井,1894年11月6日,日军攻破金州城。破城之际,城内西街曲姓一家妇幼10人,为免遭日军凌辱,毅然投井自尽。</p> <p class="ql-block"> 1895年1月,日军转而发起山东半岛战役,旨在全歼北洋海军。清军由于海陆互不统属,陆战失利,炮台资敌,北洋海军被困孤岛,顽强抵抗,直至弹尽援绝,全军覆没。</p> <p class="ql-block"> 清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迫使清政府走上求和之路,李鸿章奉派赴日和谈。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p> <p class="ql-block"> 甲午、辛丑巨额赔款,列强以关税抵押借款给中国,严重损害了中国关税自主权;列强还获得在中国驻军、筑路、开矿、司法管辖等特权。</p> <p class="ql-block"> 甲午战争是一次沉重的挫折。战争的惨痛失败,使中国从“天朝大国”沦为“东亚病夫”;继之又遭到列强疯狂瓜分,使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p> <p class="ql-block"> 甲午战争也是一个重大转折。战败的强烈刺痛,惊醒了沉睡千年的中国人。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追求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在屈辱中奋起抗争,在苦难中不懈探索,走上了救亡图存之路。</p> <p class="ql-block"> “定远”舰主体景观,按清末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1:1比例复制再现。定远舰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中国洋务自强时代,是清政府花费150万两白银从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属于当时世界海军中威力最大的战舰,被称为亚洲第一巨舰。</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登舰进入到里面参观,里面除了舰艇本身的构造和人像模拟外,主要是勿忘“定远”的图片展览。</p> <p class="ql-block"> “定远”舰著名人物</p> <p class="ql-block"> “定远”舰不同时期外观变化图</p> <p class="ql-block"> 刘公岛博览园是刘公岛上的一处综合性文化景点,集中展示刘公文化、甲午战争和英租历史三大主题。</p> <p class="ql-block"> 刘公岛博览园通过巨幅彩玉壁雕、东阳木雕等工艺,系统呈现刘公岛的根源文化~刘公文化(汉代刘民传说)、甲午战争史实及英租时期历史。</p> <p class="ql-block"> 海圣殿:核心展区之一,陈列30多吨天然彩玉雕成的壁画,讲述刘民漂泊至岛并扶困济贫的故事,造价达686万元。</p> <p class="ql-block"> 中华海坛:象征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祭海建筑,含“定海神针”雕塑及五十六条龙雕。中华海坛与天坛、地坛齐名,象征海洋文化信仰,坛体恢弘,是博览园内独特的祭祀景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望海楼:唐代为武则天东巡而建,重建后融合福、禄、寿、禧四层主题,楼内陈列二十多位工艺美术大师的杰作,登楼可俯瞰海天一色,寓意“登楼得福”。</p> <p class="ql-block"> 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以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为引子,通过场景复原、蜡像、影视等手段,生动再现了威海卫被英国强租32年(刘公岛被租42年)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 1898年,英国租借威海卫及刘公岛,实施军事占领。博物馆以时间为轴,详细讲述了这段屈辱历史,包括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军签订条约、英国接管过程及1930年收回威海卫的谈判历程。 </p> <p class="ql-block"> 位于成海市区东山一带的国王饭店,是英租威海卫时期在威西方人主要集居地和娱乐场所。</p> <p class="ql-block"> 英军高尔夫球场:中国大陆首个高尔夫球场,仅限英军使用。</p> <p class="ql-block">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荷园(又称荷花湾),是岛上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刘公岛南部平缓区域,以荷花景观和湿地生态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 测速标,供测量舰船航速的一组测量标志,通常设在岸边。</p> <p class="ql-block"> 相传早年刘民曾放生过一头小鲸,鲸鱼长大后恰逢威海遭遇蝗灾,为报刘民救命之恩,鲸鱼冲上海滩.将躯体献给灾民,刘公带领众人割鱼肉食之,并用鱼骨作梁建”鲸堂”,尊鲸鱼为”鲸仙子”。从此,威海人民与鲸鱼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威海市区仍有一处地名称”鲸园”。</p> <p class="ql-block"> 海军公所,又称水师衙门,始建于1887年,建成于1891年,由照壁、东西辕门、正门和三重庭院组成。时为中国近代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海军的指挥机构。</p> <p class="ql-block"> 军事指挥中心,正门悬挂李鸿章题写的“海军公所”匾额,两侧绘有秦琼、尉迟敬德门神像。院内设演武厅、地下储水池等设施,兼具实用性与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 礼仪厅,是北洋海军恭迎上谕圣旨、举行会见活动的重要礼仪场所。匾额“威震海疆”,即“威海”地名之由来。1891年和1894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两次来威海校阅北洋海军,曾在此厅内宣读上谕、接见北洋海军副将以上高级将领。</p> <p class="ql-block"> 乘船返回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清光绪年间,清政府创办北洋海军。从清光绪七年(1881年)至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刘公岛先后设立了工程局、机器厂、屯煤所,兴建北洋海军提督署、威海海军学校,海陆军官邸、营房、铁码头、炮台等。港内舰船近50艘,陆军4个营。</p><p class="ql-block">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刘公岛遂被日军侵占。</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刘公岛被英国强迫租借。</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九年(1930年),被国民政府收回。</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又一次占领刘公岛,在此设立华北要港司令部,驻扎伪海军。</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刘公岛获得解放。</p><p class="ql-block"> 1952年开始,刘公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的基地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