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 好久没有写美篇了,但对《道德经》的思考,没有停止,常常半夜醒来到天明。对《道德经》的解读,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认为自己的见解有理,被大家认可,就是好的。</p><p class="ql-block"> 二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如何解读这句开场白,很重要,决定了你对老子《道德经》理解的基础。各种见解差别很大,有的观点甚至是完全对立的。</p><p class="ql-block"> 三 第一种观点:凡是能用文字记录下来的“道”,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p><p class="ql-block"> 1 这是看到的第一种解读,赞同的人也不少,不论是书上,还是网上言论,持这种观点不少。</p><p class="ql-block"> 2 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单一地从字面去强解,第一个是”道“是指规律,这是共识,第二个”道“指文字记载和语言描述,”非“,来个转折,”常道“,真正意义上的“道”。</p><p class="ql-block"> 3 这种观点,最大的缺陷,就是否定了“道”的客观存在,能用文字记载和语言描述的不是“道”,不能用文字记载和语言描述的,就更不是“道”了。</p><p class="ql-block"> 4 “道”都不存在了,还怎么去论“道”呢?成了“空空”道人,他们说的“道”都是自己“造”出来的?自相矛盾。看到有人解释为“道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再把“道”“请”了回来,自圆其说,解释得有些玄乎,把”道“蒙上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四 第二种观点:“道”是可以用文字记录和语言描述的。</p><p class="ql-block"> 1 这种观点,否定了第一种观点,肯定了“道”的客观存在。</p><p class="ql-block"> 2 这种观点,是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已知世界和未解之谜。道可道,可以用文字记录规律,是已知世界;非常道,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 五 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足有半年多时间,基本赞同第二种观点,换个角度来理解,从规律的特点着手,运用哲学思维来解。</p><p class="ql-block"> 1 道可道的“道”,是可以用文字记录和语言描述的规律,在常规条件下,是相对不变的,是基本规律。例如水在常规条件下,总是往低处流。</p><p class="ql-block"> 2 非常道的“道”,在特定条件下,规律也会发生变化,那是变化规律。变,是绝对的。例如水在特定条件下,遇高温会变水蒸气,向高处流;遇超低温,会结冰而不流了。</p><p class="ql-block"> 3 所以,规律可以细分为“基本规律”和“变化规律”。</p><p class="ql-block"> 4 再进一步思考,把“基本规律”和“变化规律”的关系理顺了,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宇宙规律的变化,是永恒的——是不变的。这上升到哲学理论高度,是“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p><p class="ql-block"> 5 这个“道”,还深藏着极高的内涵——“规律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道”的多样性,“道”的可变性。用现代理念,悟出了老子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本意”。</p><p class="ql-block"> 6 我把“道可道,非常道”,理解为:道是可以用文字记录和语言描述的规律,道除了“基本规律”,还有“变化规律”。</p><p class="ql-block"> 六 至此,对《道德经》第一句的解读,有了较满意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七 关于“道”,创造了许多“第一”。</p><p class="ql-block"> 1 “道”,是老子《道德经》全文的第一个字。</p><p class="ql-block"> 2 《道德经》第一句话,六个字中,“道”用了三次。</p><p class="ql-block"> 3 “道”,是老子《道德经》全文的核心思想。</p><p class="ql-block"> 4 《道德经》是老子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唯一的一篇·。</p><p class="ql-block"> 5 由“道”,创建了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著名学派——道家。在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八 《道德经》的最后一句:天之道 , 利而不害﹔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 。(有些资料写作,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p><p class="ql-block"> 1 有人会疑惑,天道没有祸害吗?洪水、地震等。老子的观点也是有条件的,人要顺应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成功,这里的“利而不害”,是告诫人们:要趋利避害,洪水来了,往高处走,不被洪水困扰,不可“大逆不道”,这样就"悟"到位了。</p><p class="ql-block"> 2 有人会疑惑,人要积极向上,为何为而不争?那是人的认知、观念会有很大差异,不可以用个人意志强加于他人,非得争个高低、是非。否则可能两败俱伤,保护好自己,是第一位的。</p><p class="ql-block"> 3 从老子《道德经》的第一句,说到最后一句,我认为,第一句是总纲,全篇围绕此展开论述。最后一句是总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 </p><p class="ql-block"> 九 老子《道德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辩证哲学思想。有很高的认识论,宇宙世界客观规律有被认识的,也有未知的。客观规律还有多样性,可变性,基本规律和变化规律。有很好的方法论,为人处世之道,多个章节讲述。</p><p class="ql-block"> 十 老子的学识,令人折服,难怪孔子拜见过老子后,回来数日无语,当弟子问他对老子印象如何?只答了五个字,“见首不见尾”。</p><p class="ql-block"> 十一 结束语:《道德经》被人误解、误读的地方很多,甚至是严重错误(包括书上),带偏了很多。所以学习《道德经》需要细细品,好好悟,要有自己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二,三图选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