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笑三语:形态、姿态、动态——45 聊写意画之构图</p><p class="ql-block"> 晨安诸君!在这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清晨,我是清和堂主人范云峰,愿与诸君再次聊写丹青之奇妙。上次三语聊了“藏露法”构图所蕴含的独特韵律,今日则续聊“呼应法”之妙用。</p><p class="ql-block"> 呼应法,乃是写意画构图中极为重要的法则,它通过画面中的呼应关系,让整个画面达到更加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这呼应,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是景物之间的呼应,也可以是色彩、线条等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呼应。</p><p class="ql-block"> 先来说说形态呼应。画面元素通过形态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巧妙地形成联系。就像我们在欣赏一幅描绘山峦的画作时,山与山之间呈现出朝揖姿态,仿佛它们在相互问候、交流,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树与树之间的枝叶交错,也是形态呼应的精彩体现,它们相互穿插、交织,构建出一种自然而生动的画面感。再看人物画,人物动态的呼应同样妙不可言。比如黄胄的《奔腾急》,画中少数民族姑娘骑马姿态各异,有的身姿矫健,有的微微侧身,然而,她们通过统一的前进趋势形成了一种内在默契。这种形态呼应,让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能感受到那激烈的马蹄声和姑娘们的豪情壮志。</p><p class="ql-block"> 动态呼应,则是利用物象的运动趋势或情感流向建立联系。以经典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例,画中人物围绕琵琶演奏的动态聚焦,每个人的动作都仿佛有着独特的节奏。有人专注倾听,有人微微点头,有人随着音乐轻轻晃动身体,通过这些动作节奏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观者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那场夜宴之中,感受到当时的热闹氛围和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p><p class="ql-block"> 笔墨呼应,是通过墨色浓淡、线条疏密等技法形成视觉关联。管道昇的《墨竹》堪称典范,她以墨色的深浅变化暗示竹叶的生长方向。墨色深的地方,竹叶仿佛离观者更近,充满生机;墨色浅的地方,则给人一种竹叶向远处伸展的感觉。恽冰的《紫藤虞美人》同样精彩,她用不同笔触表现花叶的层次感。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花朵的娇艳,粗犷的笔触则展现出叶子的繁茂,让整个画面充满了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虚实呼应,是留白区域与实景部分形成空间互动。在山水画中,常常能看到云雾的虚化处理。那些若有若无的云雾,看似简单的留白,实则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们既平衡了画面,避免了画面过于拥挤,又延伸了视觉深度,让观者的视线在虚实之间游走,使主体物更加突出。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在云雾的烘托下,更显神秘与雄伟。</p><p class="ql-block"> 最后聊聊情感呼应。人物眼神交流、器物摆放的指向性等细节都能强化情感传递。齐白石的《铁拐李》便是很好的例证,画中铁拐李转头望向观者的姿态,打破了传统人物画的静态模式。那一瞬间,仿佛铁拐李穿越了时空,与观者进行着一场无声却深刻的情感对话。这种情感呼应,让观者与画作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使画作具有了更深厚的内涵和魅力。</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写意画中的呼应法,形态、动态、笔墨、虚实、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呼应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精彩绝伦的艺术作品。希望诸君在欣赏写意画时,能细细品味这呼应法的奇妙之处,感受写意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p><p class="ql-block">范云峰乙巳闰六月十三北京早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