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是中国旅游名山,也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总面积446平方千米16。崂山地势东高西缓,主峰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崂山水资源丰富,且水质纯净清冽,是青岛啤酒的重要水源之一。动植物种类繁多,山区林木覆盖率达62.2%,有森林、灌木丛、草丛、沙生植物等多种植被类型,包括狐狸、獾等多种兽类,杜鹃、鹊鹰、猫头鹰等鸟类以及鲅、鳓、鲐等200余种海洋生物。</p> <p class="ql-block">此外,崂山蕴藏大量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以及中药材资源681种,有“天然药库”之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崂山的核心游览区主要包括巨峰、太清、华严、仰口、九水等7个游览区,有问道太清、巨峰览胜、太平拜寿、华严祈福、九水画廊等精华游览路线。崂山还是中国道教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1982年,崂山成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名胜区自设立以来,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23年,崂山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42万人次,组织各项收入7.02亿元;2024年春节期间,崂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0.01万人次,同比增长80.54%,营业收入911.38万元。</p> <p class="ql-block">崂山按其山脉的自然走向,可分为4个支脉,分别是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门山支脉和午山支脉;巨峰支脉包括巨峰干脊主体和东流水直插黄海诸山,最高峰为巨峰,位于山区东部,海拔1132.7米;巨峰为崂山的主体,支脉四出,分东北、东、东南、南、西五个小分支;三标山俗称标山,为崂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脉,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诸山,主峰为三标山,位于山区西北部,海拔683米;分干脊、东北、西南三个分支;石门山支脉包括白沙河以南和张村以北的诸山,主峰为石门山,位于山区西部,海拔570米。石门山支脉以巨峰西支的茶涧为界,分南北两支;午山支脉包括张村河以南和黄海北岸的诸山,主峰为午山,位于山区西南部,海拔398.3米。</p> <p class="ql-block">崂山风景区有巨峰、太清、华严、仰口、九水等核心游览区7个,有问道太清、巨峰览胜、太平拜寿、华严祈福、九水画廊等精华游览路线。其中,巨峰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区中部,以冰川遗迹和山海风光著称;太清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区东南部,以道教文化著称;仰口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区东北部,以福寿文化著称;九水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区北部,以山水风光著称,负氧离子高达42000个/立方厘米,是国家最高标准的20倍,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华严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区东部,南接太清,北靠仰口,西通巨峰,东临大海。主要有华严寺、那罗延窟等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俗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是崂山规模最大的古老道观。太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由张廉夫创建一座三官庙。两年后(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唐代李哲玄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名曰三皇庵。五代时期,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刘若拙建“驱虎庵”供奉老子像。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刘若拙奉敕重修太清宫殿宇,新建三官殿,重修三皇殿,太清宫已具相当规模。丘处机、张三丰等著名道士曾慕名而来潜修。</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殿宇房舍150余间,分为单开山门独立围墙的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座殿堂等。太清宫规模仅次于北京的白云观,称为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太清宫院内有银杏、紫薇、牡丹、耐冬等古树名花。三清殿院外石阶下有一口清泉,名“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名泉之一。</p> <p class="ql-block">崂山是中国道教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自春秋时期,崂山就聚集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海内的“东海仙山”。</p> <p class="ql-block">崂山山区内尚存道观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通真宫、华楼宫、蔚竹庵、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其中,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皆修葺一新,成为道教宗教活动的重要场。</p> <p class="ql-block">自宋元以来,道教宫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鼎盛时期更是达到了“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的壮观景象,其中太清宫、太平宫、华楼宫等古迹至今犹存,它们依山而建,多采用石壁瓦舍结构,风格简朴而又不失道家文化的深邃与宁静,尤其是太清宫内的汉柏唐榆,历经千年风霜,依旧苍翠欲滴,见证着岁月的流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