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旗渠工程的名称最初叫“引漳入林工程”。在工程开工20天后,时任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县委第一书记的杨贵提出建议将引漳入林工程改名为“红旗渠”。其中寓意为:红旗象征着革命,象征着胜利,把引漳入林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就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既表明了林县人民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也表明了林县县委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林州市,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今林州市)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域内多山峦沟壑,多陡崖、峡谷,地貌类型复杂,为嶂石岩地貌,地质结构则为垂直岩石层理。</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总干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引水,沿浊漳河右岸,经山西省石城镇和王家庄乡,到牛岭北坪沟的南平村入林县(今林州市)境;由三省交界牛岭山村河口穿越青年洞到卢家拐村,经木家庄、盘阳等村蜿蜒向南,沿露水河左岸,在白家庄村西以空心坝穿越浊河,过南谷洞十孔渡槽横跨露水河,转向右岸北行,经尖庄村到回山角折向东南至分水岭,全长70.6公里,下分为一、二、三干渠。</p> <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红旗渠开始致力于景区打造,以红旗渠工程为核心,红旗渠精神为内涵,将这一世界奇迹与太行山自然风景相结合,规划建设了红旗渠分水岭和青年洞景区,于1991年对外开放,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分水苑牌楼、红旗渠纪念馆、虎口崖、凌云亭、小三峡、神龟洞和铁索桥等。现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面积达24.16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现已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等多个称号。</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精神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先念等曾先后亲临红旗渠视察;2022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安阳考察,来到红旗渠,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实地察看红旗渠分水闸运行情况,并来到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2023年1月,景区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与“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