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耀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221527</p> <p class="ql-block">武昌古城的街巷肌理中,藏着数百年的历史密码。西厂口与先贤街,两条看似寻常的街道,串联起清末民初的风云变幻,也镌刻着文人武将的精神印记。</p> <p class="ql-block">西厂口位于武昌阅马场西端,与东厂口东西相对,如今已融入体育街的市井烟火。清末张之洞督鄂期间,一场兴学运动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生。当时的新式学堂多因地制宜,将旧官署、祠庙改建为校舍,西厂口周边便成了学府荟萃之地。那些由古建改造的校园里,朗朗书声与斑驳砖墙相映,旧式建筑的飞檐斗拱下,正孕育着近代中国的新思想。</p> <p class="ql-block">若说西厂口见证了教育转型,那么长街(今解放路)则承载着武昌古城的繁华记忆。这条古街曾是武昌最热闹的商埠,一座跨街楼矗立其间,传说文人雅士常在此凭栏远眺,将长江月色与黄鹤楼影融入诗行。楼旁东侧的先贤街,因“南楼连通黄鹤”的地理意象,更添几分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先贤街的得名,源于街道上错落有致的纪念建筑:湖南会馆、曾公祠、先贤宫、黄龙寺、轩辕殿,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历史长卷。曾公祠与先贤宫尤为瞩目,前者纪念曾国藩,后者供奉胡林翼等六位先贤,因二人同为湖南籍,祠堂便紧邻湖南会馆而建,成为湘楚文化在武昌交融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胡林翼与武昌的缘分,深植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咸丰六年(1856年),这位湖南益阳籍进士率领清军与太平军在武昌城外展开激战,从豹子澥到小龟山,从油坊到鲁家港,他督军掘壕困敌,终复武昌,随后被实授湖北巡抚。他在奏折中痛陈湖北军务积弊:“闻警先惊,接仗即溃”,却也深知“武汉为荆襄咽喉”的战略价值。如今武昌民主路曾用名“胡林翼路”,便是对他治鄂功绩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的影响更不必说,《清史稿》称其“中兴以来,一人而已”。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去世时,百姓巷哭,各省立祠纪念,武昌曾公祠由此而来。有趣的是,当时礼部特意规定“专祠宜择隙区旷土,毋害民居”,这份对民生的考量,让冰冷的官署文书多了几分温度。</p> <p class="ql-block">漫步今日的体育街与解放路,西厂口的学堂旧影或许已淡,但先贤街的祠堂往事仍在街巷间流转。那些曾在此吟诗作对的文人、浴血奋战的将领,虽早已远去,却让武昌的每一块砖石都浸透着历史的厚重。这里的街名变迁,从来都不只是地理坐标的更迭,更是一座城市精神血脉的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