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蝉鸣渐盛,暑意正浓,当艺术的种子遇上“善”的滋养,便在假期的时光里悄然发芽。这个夏天,我校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五善并举”为实践路径,将“善艺”为钥,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段浸润心灵的美育之旅——第四期德育特色作业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善艺”之约,看看同学们在歌声中、舞步间和指尖绽放的美好吧!</p> 一、走进花灯之乡 <p class="ql-block">唱一曲《弥渡山歌》,在传统韵律里藏着对文化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跳一段灵动舞姿,让肢体语言间传递着对生活的热忱!</p> <p class="ql-block">弥渡的山风里,总飘着《放羊调》的清响!</p> <p class="ql-block">《小河淌水》,一首源自云南弥渡的经典民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如同一股清澈的山泉,流淌过岁月的河床,浸润着无数人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十大姐》是云南民歌中一曲充满鲜活气息的佳作,它就像一幅流动的民俗画,让听者仿佛置身于云南的村寨市集,去感受那份独属于这片土地的质朴与欢腾。</p> 二、品影视之韵 <p class="ql-block">《音乐之声》是1965年上映的,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改编自奥地利特拉普家族的真实故事,是影史最经典的音乐电影之一。</p> <p class="ql-block">《音乐之声》最动人的,是它用音乐编织了一张对抗冷漠与黑暗的网。孩子们通过观看,用笔尖记录了美好!也懂得了:它不仅是歌舞片,更是一则关于“如何活着”的寓言:用热爱对抗麻木,用坚守对抗强权,用歌声提醒我们,生活永远值得被温柔以待。</p> <p class="ql-block">2004年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以1949年的法国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教师克莱门特·马修(热拉尔·朱诺 饰)与一群被贴上“问题少年”标签的男孩之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通过观看这部电影,孩子们懂得马修的伟大,不在于“拯救”,而在于“相信”——相信每个孩子心里都有春天,哪怕暂时被寒冬覆盖。而音乐,不过是他递给孩子们的一把铲子,让他们有勇气自己推开冻土,迎向阳光。</p> 三、音乐无极限 <p class="ql-block">这个假期,我们总能撞见孩子们与音乐撞个满怀的模样。他们无拘无束,也不必在意我是谁,只要旋律一响,眼睛里就亮起小星星,仿佛整个假期的快乐,都藏在那些跟着心跳起伏的音符里。</p> <p class="ql-block">本次德育作业,远不止是技艺的打磨与精进,更如一场以艺为舟、载善远航的修行,一曲以美为泉、润泽心灵的清歌。孩子们每一份作品都裹挟着掌心的温度,每一次沉浸体验都悄然播撒下善意的种子,待其在心田扎根、抽芽,终成滋养品格的绿荫。这便是艺术的力量,让德育在美的浸润中,自然生长出向上向善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