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洪泽湖镇境内景点</p><p class="ql-block">洪泽湖镇水铁牛是位于洪泽湖镇的景点,清康熙年间建成,用以镇水。</p><p class="ql-block">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立“九牛二虎一只鸡”于大堤之上,以此镇水。洪泽湖镇水铁牛系生铁铸成,除牛角均已残缺以及部分铭文锈蚀外,余则保存较为完好。铁牛身长1.70米,宽0.57米,高0.68米,有厚0.07米的一块铁板与牛身铸为一体,共重约2250公斤(一说重4000公斤)。</p><p class="ql-block">洪泽湖镇水铁牛</p><p class="ql-block">如今已是虎归森林,鸟飞远去,只有憨厚的铁牛与洪泽湖朝夕相伴,可惜仅存五条。其中两条在蒋坝三河闸管理处,俩条在公园和高良涧进水闸,一条在淮阴高埝。铁牛系生铁铸成,除牛角均已残缺以及部分铭文锈蚀外,余则保存较为完好。铁牛身长1.70米,宽0.57米,高0.68米,有厚0.07米的一块铁板与牛身铸为一体,共重约2250公斤(一说重4000公斤)。牛身肩肋处铸有阳文楷书铭文,铭文曰:“惟金克木蛟龙藏,惟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从铭文得知,铁牛是用来镇水的。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洪泽湖大堤多次溃决,仅从公元1575年--1855年280年间,就决口140余次。当时清王朝除广集民工修筑外,决定铸造铁牛,以期镇水,去除洪害。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大司马张鹏翮(四川遂宁人)等于端阳节午时在高良涧开始铸造,原计划9条,后材料有余,遂铸成16条,铸成后的铁牛分置在洪泽湖大堤各险工要段。</p><p class="ql-block">相关传说</p><p class="ql-block">这是洪泽湖区流传最广的故事。现在,人们常常用“九牛二虎”之力,显示把力道用足,而“九牛二虎一只鸡”的故事,则反映了治理洪泽湖的艰难。</p><p class="ql-block">康熙年间,黄河夺淮冲进洪泽湖已经超过500年,泥沙不断淤积在洪泽湖底,湖床越来越高,逐渐高于两岸平地,洪泽湖大堤同样越筑越高,洪泽湖成为“悬湖”。此时的洪泽湖大堤虽经历代修缮,形成了土工和石工并存的结构,抗洪能力比单纯土堤提高很多,但遇上较大的水患之年,洪泽湖大堤土工段还是会经常崩塌、决口。时任总河于成龙察看洪泽湖水情,发现洪泽湖大堤险要处共十二处。因“十二”之数顺应天数,既与十二个月相符,又与十二生肖相合,于是,他便想在洪泽湖大堤险要处,以十二神兽镇水,祈求神灵保平安。</p><p class="ql-block">以何物镇水,令于成龙难以定夺。时任御史的夀鼐,对造镇水物事,有自己独到见解:因牛是镇水的神物,可取水牛为证。且江淮之地,乃粮仓之地,水牛是重要的农耕牲畜,造九牛于大堤之上,意借九五至尊的力量,镇水必成。于成龙觉得,以水牛镇水甚为妥当。但洪泽湖水患源于黄河和淮河,黄河的水怪是冯夷,淮河的水怪是巫支祁,于是,便再造二虎各管一怪。又因传说当年庚辰奉大禹之命捉拿巫支祁,用的武器就是戟,便取“戟”音,再造公鸡一只。于成龙便以此方案上报朝廷。</p><p class="ql-block">经朝廷文史官验证,以此三物作为镇水神兽,符合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牛、虎、鸡是一物降一物的关系,牛属土,土克水,用九头牛镇压水怪;虎属木,木克土,用二只虎监督牛不许偷懒;鸡属金,金克木,担心“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就又用最守时的鸡来提醒。这样,老虎打不了盹,牛也偷不了懒,洪泽湖大堤就平安了。</p><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年,监造官奉命督造神兽。“九牛二虎一只鸡”全用生铁铸造,其中尤以牛造得最好,每头牛有康熙四十年,监造官奉命督造神兽。“九牛二虎一只鸡”全用生铁铸造,其中尤以牛造得最好,每头牛有2500公斤重,肚内有金心银胆,昂首屈膝伏卧在铁板上面。铁牛腹部刻有铭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着证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和“维金克木,蛟龙远藏。土能制水,永镇此邦。康熙辛巳端午日铸。”</p><p class="ql-block">建好后,“九牛”一头放置在淮安东边的大口子附近,一头在码头镇的街口,一头在淮阴高堰乡河堤上,两头在高良涧船闸,另有两头在三河闸附近,洪泽县城南边的周桥、蒋坝镇五里牌各有一头。“二虎”放在淮阴区码头镇一个叫奶奶庙的地方。进了庙门,南北有两个亭子,虎就分别放在亭子里,虎头向西,尾巴翘起来,虎还背着一米多高的石碑。“一只鸡”有说是置于高良涧禹王庙的锁蛟井上,有说被安放在清江浦越河街东端山西会馆屋脊上。</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