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之间

无云

<p class="ql-block">  我的名字很普通很大众,我却一直很喜欢。芸,读起来是舌尖轻卷的温柔,吐气时带着点清苦的回甘。与人介绍的时候,我会特地强调,是“芸芸众生”的“芸”,不是“流云”的“云”。</p> <p class="ql-block">  记起年少,刚进初中,班主任让我们做自我介绍,我大约是这样说的:“我叫吴芸,口天吴,芸芸众生的芸,我就是佛说的普通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芸芸众生”源自于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芸芸”描述万物繁茂之状态,“众生”涵盖一切有情识的生命,结合所指即世间大众,普通人而已,那时还不懂“复归其根”的深意,只当是“普通”的注脚。这就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对“芸”的浅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但,别人总错喊我“云”,我呢,越活也越喜欢“云”。瞧这字,自然想到悠远、自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逸,“万里浮云卷碧山”的壮阔,带着轻盈灵动的空净美,带着随心而动的自由感,成为我对不羁生活之向往的隐喻。因此,微信名坚持叫“无云”,很长时间我都认为,我这片“云”是飘在天上的诗,而那个“芸”只是踩在地上的土。</p> <p class="ql-block">  但,四季渐过盛时,年过半旬,我又开始重新审视“芸”。“芸”很普通,但它却是那片自由“云”落地的根呀。在一个人人都心浮气躁的社会里,做好一个普通人谈何容易!普通,并非平庸!</p><p class="ql-block"> 虽“众生必死,死归尘土”,但我们并不排斥努力、坚守、热爱,众生皆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芸芸之中也可藏着认真生活的态度,《淮南子》还曾记载“芸,可以死而复生。”这个“芸”字的翻盘力多么惊人,多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  日子久了,凡是带“芸”字的,都像带着暗号,总忍不住多瞧几眼。有读《浮生六记》,认识了一女子,芸娘。她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在我看来有些夸张,但这女子的确有点意思,她会用竹帘改造活花屏,用茶泡芥卤乳腐作为佐餐小菜,能把清贫的日子经营的有滋有味,感觉她应该是蒋勋推崇的生活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一段写芸娘“荷花制香”,夏月,用小纱囊撮茶叶置于花心。翌日清晨,露水还凝在花瓣上,芸娘轻轻取了这沾染荷香的茶末冲泡,瞬间茶香裹着荷香,袅袅升腾。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赌书泼茶”,想想都觉得鼻尖沁着甜,古人的生活也可如此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  我最近才认识芸豆。在网上看到一种“芸豆炒肉”的做法,甚是心动,于是去菜场买,我攥着手机里的芸豆图片,在葱姜蒜的气味里穿梭,转了三四个摊位,都说没的卖,我都有些急了,直到一位东北大姐操着大嗓门笑“哎呀,就四季豆呗,说什么芸豆。”说着抓了一把四季豆塞我手里。我左看看四季豆,右看看图片,怎么不像呀,而且我做过芸豆糕,那饱满的芸豆粒,感觉和这个芸豆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家查了资料,才发现,北方说四季豆就是芸豆,而南方分的细,芸豆豆荚宽厚,四季豆则是细长的。简单说,它们是菜豆的不同品种,一个娘生的,俩儿子,换了点模样,却都是在烟火里扎扎实实的生长,我终于搞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  除了餐桌上香喷喷的芸豆,文字里的“芸”也藏着香气。北宋《梦溪笔谈》中曾提到“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它们都属于芸香科,“芸”就是这一类香花植物的泛称。写到这里,我都觉得浑身开始泛着香气了,“芸堂春早,正芳苞紫萼,笼烟调雨”“碧映船窗水,香焚绮幕芸”,美美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提《七里香》?熟悉吧,是席慕蓉的一首诗,还有周杰伦的同名歌曲,化用了席慕蓉诗的意境。诗是对故土淡淡的思念和眷恋,歌是青春与初恋的浪漫憧憬,用七里香的花香作为符号,串联起青春、爱情、时光和乡愁,虽浅淡却悠长,萦绕在记忆深处,那是青葱岁月里的回忆呀!很佩服方文山!</p> <p class="ql-block">  一个“芸”字,牵出这么多光阴里的细枝末节,日子本就这样,看似寻常的字眼,藏着千万种相遇与注解,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努力把寻常又认真的日子过成自己的,趣趣的、香香的,可不就是最好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