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氏图腾 一、莊氏溯源<br><br> 莊姓,中国姓氏之一,发源于河南,莊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三百二十三位。现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一百一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现代莊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源:<br><br> 1、源自芈姓: 春秋时楚王熊旅,死后谥莊,史称楚莊王。江汉之间莊姓多为其后,莊周为战国时楚国名士,后人尊称为莊子,因为大哲学家莊子出自这支莊氏,从战国至秦汉,莊子的学说与老子一样有名,故这一支莊氏一支独放,其他莊姓默默无闻湮埋在芈姓莊氏之中,后世无从稽考。这支莊氏是组成当今莊姓的主要组成部分,芈姓莊氏的历史大约有二千六百多年。据《急就篇》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莊”,即历史上的楚莊王。楚莊王的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莊氏。<br><br> 2、源自子姓: 出自成汤之后,春秋时宋戴公名冯即武莊之后,后人以祖字为氏,子姓莊氏大约有二千六百年历史。据《姓氏考略》和《资治通鉴音注》所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莊,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莊姓一支。<br><br> 3、出自姬姓: 出自周文王之后,春秋时鲁莊公之后,名同,其后裔以其谥为氏,青兖之间多为其后,姬姓莊氏也有二千六百的历史。<br><br> 4、源于改姓:如镇海莊市莊氏家族,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了避朱元璋之讳,由章姓改为莊姓。<br><br> 5、少数民族:(1)回族改姓: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莊氏,是回族的姓氏之一,现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三亚市一带地区。(2)蒙古族汉化改姓 :蒙古族乌扎喇氏、蒙古族阿鲁特氏,明、清时期即冠汉姓为莊氏。(3)满族改姓:满族乌雅氏、满族他塔喇氏改莊姓。<br><br> 6、莊姓易严。东汉明帝名叫刘庄,为避皇帝名讳,令莊氏改姓严(因莊、严两字同义)。同时史官在修撰史书时,也将生前姓莊的历代人物,均改为严姓。如将西汉文学家莊忌改为严忌,莊君平是西汉时期的道家学者、思想家,因避汉明帝刘庄名讳,后人也将其名字改为“严君平”(严遵),东汉莊光在其去世后亦被后人改为严光。东汉灭亡后,魏、晋之际有部分严氏又恢复本姓“莊”,所以后世就有莊、严二姓之分,故有“莊严一家,莊严不通婚”之说。 二、莊姓的历史分布 <br><br> 当代莊姓人口两百余万,为全国第113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从明朝至今六百多年中,莊姓人口增长速度等同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一千年中莊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厂形的态势。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台湾、江苏,此四省大约集中了莊姓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浙江、山东、黑龙江、吉林、上海、辽宁,六省市的莊姓又集中了19%,广东为莊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大约25%的莊姓人口,全国莊姓的分布特征是以东南沿海为重心,向外扩散的形状。<br><br> 莊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莊姓在人群中,主要分布在粤、琼、闽、台、浙江、江苏大部、安徽西部,山东东南,江西大部,云南西部,黑、吉大部。莊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8%以上,中心区域可达1.3%以上,上述区域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土地面积的1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73%的莊姓人群。在鲁皖大部,江苏北部豫鄂东部,江西西北,湘黔大部,广西、云南东部,四川、重庆南端,陕甘青西部,河北东端,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北,莊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6-0.18%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5%,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2%的莊姓人群。<br><br> 先秦时代,莊姓已经向各地播迁,主要活动在山东、湖北、湖南地区,一度西到陕西南部,东南触安徽、北达河南南端。战国末期,莊氏始涉四川,经贵州入云南,北驻河南腹地。秦汉以后,莊姓很快散布到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南北朝时莊姓迁入甘肃。唐朝两次南迁大潮中,莊姓经江西大量进入福建,宋时莊姓已经散布到全国各地。清朝初年莊姓由福建、广东进入台湾地区。<br><br> 宋朝时期,莊姓不足五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6%,莊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庄姓人口的3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苏、河南,这三大省约占全国莊姓人口的80%,其次分布在山西、浙江等省。全国形成了以东南沿海、河南为中心的两个莊姓聚居区。<br><br> 明朝时期,莊姓大约有十二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二位。宋、元以来,莊姓人口增长速度大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福建仍为莊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庄姓人口的25%.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广东、浙江、江苏,这四省莊姓大约占全国莊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广西、安徽、山东、河北、湖南等省。宋、元、明时间,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闽粤为中心的沿海地区莊姓人口聚居区。 桃源莊氏聚居分布 三、桃源莊氏的来源与分布<br> 江苏省泗阳县,旧称江南省淮安府桃源县,民国时期因与湖南省桃源县重名而改称泗阳县。据先辈流传,我桃源莊氏源于河南省开封府郑州荥阳县(一说为祥符县)一个叫草桥漆园的地方。北宋年末,宋徽钦两帝为金人所掳,宋高宗赵构南渡。远祖讳桢,其时职授兵部统领,同弟礼会随驾至杭州建都。绍兴九年(1139年),镇守苏常镇三府,遂卜宅于苏州阊门外吴县黄泥桥之地。迨元朝时,迁于常州府武进县。迁桃始祖镒公,本讳龄,曾以军功出仕为常州武进巡检,适值元末徐泗兵起,授职镇抚,弭盗安民。后因帝顺失政,群雄割据,徐泗失守,约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弃官更名,避处淮阴路桃源驿,卜宅于桃源县崇河乡老鹳汀(即现泗阳县莊圩乡老莊村)。元顺帝北辕,待洪武定都后(约1368年)复迁居老鹳汀,桃源莊氏自此始。<br><br> 桃源莊氏,郡望天水,堂号漆园。我族自十二世祖讳令公于乾隆三十年创修族谱,已八修。桃源莊氏历经七百年,蕃衍为人口较为众多的大家族。据第八次续修族谱统计数据,桃源莊氏谱载丁口有六万余,占江苏省莊姓人口的31.5%,占国内莊姓总人口的3%,是江苏省内人口较多的一支莊姓。桃源莊氏族人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苏省泗阳县的莊圩、王集、刘集、葛集、里仁、爱园、众兴、中扬、屠元等乡镇,一部分分布于宿城、沭阳、新沂、灌南、滨海、阜宁、淮安、淮阴、涟水、泗洪、盱眙、宝应等县区。我桃源莊氏没有什么显赫的名人,明清时期也没有出过什么进士。据谱上记载,明清时期,共有文庠生73人,武庠生9人,监生62人,贡生11人,举人1人,修职郎18人,有三人被举孝廉方正,获五品衔有2人,六品衔2人,七品衔3人,八品衔5人,九品衔57人。 桃源庄氏宗祠图 我族原来有规模比较宏大的祠堂。桃源莊氏宗祠是第十世涵一公始建于明末,若愚公于清嘉庆六年(1800年)迁祠堂至前莊圩东里许的祠堂莊,后经受民、临之、新樵、次山诸位先祖的建修,规模较大。有供祖大殿、前殿、穿堂、厢房、东西两廓、书屋、夹室、餐堂、照壁围墙等,还有大片的祭田,足见当时的规模。1940年前后,为防日寇在此建筑炮楼,地方政府动员拆除部分砖瓦建筑,后只剩供祖大殿,到1967年前后,又遭破四旧而被全部拆除,桃源莊氏祠堂彻底消失,令人痛惜。家庙原有两处:一处位于今泗阳县莊圩乡王码村,清康熙年间毁于洪水;一处位于泗阳县南刘集乡南端六塘河北岸的莊滩村,后因战火及破四旧而消失,遗迹无存。 桃源莊氏祠堂祠基祠田 桃源莊氏奉漆园为堂号,乃先人所立。族谱始创于清代乾隆前期,或许因源自先祖所居住的河南省开封府荥阳县草桥漆园之地,或是先祖确系源自漆园一脉,亦或为尊本氏族先贤莊子傲骨多才,取其精神文化象征。因年湮代远,今已无据可考,不去力证为是,亦不必矫推为非。然慕莊子之多才,羡先贤之高洁。其乃我辈之楷模,立世之标杆。漆园之精神,当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