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贵阳后几次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心中纠结着一件事:是否该去朝觐那座被誉为中国“溶洞之王”的织金洞?从文旅推广宣传、“驴友”推荐介绍,织金洞犹如地下仙境,景观千姿百态,银雨树的琼枝玉叶,广寒宫的冰晶玉砌,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世界地质奇观,一直令世人心生敬畏和向往,也是我一直期望前去领略这一世界遗产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然而织金洞单向游览不走回头路,全程6公里,需连续徒步行走3小时,涉及上下阶梯2000多级,部分路段坡度还较大,地面湿滑且无无障碍通道。这对于任何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讲,去游览确实是一场体能消耗、身体素质的全面挑战。人生能有几次与世界地质奇观如此接近?仅因“全程6公里,上下阶梯2000级,陡步3小时”不去一趟?我不甘心留下遗憾,于是说服了老伴还是单打独斗,充满自信地报名参加了织金洞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从旅游集散中心乘坐直通车,二个小时不到那座沉睡两亿年的地下宫殿就赫然眼前。织金洞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最高处175米,上下四层拥有47个厅堂,其中5个超万米的厅堂,17个洞穴通过6公里的游线串联,展现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特征。刚踏入洞口,森然寒气裹挟着远古的潮湿扑面而来,最后一缕天光在“迎宾厅”百米穹顶处湮灭。我沿着唯一的主游步道拾级而下缓缓深入,湿滑的小径台阶时上时下,蜿蜒迂回,小心挪步同时不忘观景拍照。望月楼的石笋如嫦娥广袖,南天门的石柱若天兵列阵,广寒宫里的玉树琼枝就像吴刚斫落的月桂碎片。最为震撼的是十四米高的像西楚王遗落在乌江畔的战盔状石笋 “霸王盔”和像万千雨线纤细银丝通体晶莹凝固于空中的“银雨树”。这些形象各异的石笋、石柱、石塔、石幔、石瀑在灯光映照下,构成了岩溶艺术惟美惟肖、美轮美奂的万般奇景,壮美不乏妖娆,实在令人称奇。在温度只有13度的洞内,我连备用的外套都没穿上还是汗流浃背。近三个小时的跋涉如同一场漫长的角力,当走出洞口智能手表上“129/79”的血压显示和自己的体能自我感觉良好。</p> <p class="ql-block"> 在回程的大巴上,当我翻看手机里近百张在洞中拍摄的那些模糊照片时,突然想起出行前那些曾经担心的忧虑,似乎就像洞顶偶尔滴落的水珠,在浩瀚的地质奇观面前转瞬即逝。四个小时往返车程,三个小时高强度跋涉,地心之旅带回的不仅是地质奇观的永恒美景,更是破土而出的战胜自我的勇气。——这就是我织金洞之行的两大收获!</p><p class="ql-block"> 丁国平</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5日于贵阳</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