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同天主教堂,全名为大同圣母圣心堂,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古城都司街4号,是大同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大同古城内极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1991年竣工,2013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教堂始建于1889年,最初由意大利教士设计,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1906年重建,1991年竣工。建筑风格为古希腊式,外形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具有典型的十字形结构。正门两侧有高耸的双楼,前顶配有两个17米高的钟楼,颇为壮观。教堂内部高大宽敞,由两排立柱分隔,顶部镶嵌着精美的圣经故事画,中央的十字架是教堂的核心。教堂外东侧有一座白色大理石圣母像,雕刻精美。</p><p class="ql-block">大同天主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当时从山西北境代牧区分设大同府宗座监牧区,属比利时圣母圣心会,首任主教为高东升。1932年升格为大同府代牧区,1946年升格为大同教区。</p><p class="ql-block">作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天主教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大同市的重要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大同天主教堂旧忆</p><p class="ql-block">从小家住古城东南隅,天主教堂离我家不太远,每次上街都会路过,不过一是那个时候年龄小,二是对天主教有些神密、神圣感,而且是教堂的大门基本上是关着,只有周六日时做“活动”时才开,有一种神圣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进入天主教堂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当时我们家不远的一条“正府巷”住着一位叫“彭县长”的人,抄家之后在天主教堂里进行展览抄家的东西,其他的记不太清了,但记忆深刻的是“金条”。</p><p class="ql-block">以前曾在电影里看过“金条”,好象很大,但实际上金条只有大拇指那么宽,一个指节那么长,彻底颠覆了我对金条的认知。还有“银元”,也就是通称为“袁大头”,比我们现在的一元硬币大一圈,后来才知道银元也分好几个版本!</p><p class="ql-block">无巧不成书,到了一九七0年,我调动工作后,厂址就是在天主教堂院内。</p> <p class="ql-block">曾经工作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外围</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企业是以生产油布、镜子为主。由于厂长的思维比较超前,新增了生产扬声器产品,俗话叫“高音喇叭”。</p><p class="ql-block">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工厂单位还是农村社队,都会有一个广播站(室),每天播放新闻兼单位的通知和各种学习稿,所以产品供不应求,在这同时,又开始试制“手提喊话筒”新产品,我就是在这个试制组工作。</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工艺技术还十分落后,但这种产品的试制还很超前的。我们厂有生户高音喇叭外壳的优势,所以喊话筒的外壳可以自己制造,其他的零件是外购,中心的难度在于线路板的设计和制作。</p><p class="ql-block">依稀还记得线路板是一面带有铜面的板材,我们先是将线路设计图印刷在板材上,然后放在硫酸铜的溶液里腐蚀,完成后再手工打孔,将电阻、电容、二级管三级管、变压器等配件焊接。经过一年多的试制,虽然说产品初步成型,但质量问题还是得不到彻底解决,于是试制组解散了,我被分配到维修车间学习车工。</p><p class="ql-block">1975年局里筹办“七二一”工人大学,我便被推荐上了学,直到1977年回厂,回厂之后便被抽调到厂生产科,巧的是生产科办公室就是我们原来的试制组地方。</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天主教堂的大厅(不知道教会叫什么了)是我们厂里的材料仓库。室高且大,我们进去时总觉得阴森森。</p><p class="ql-block">近几年大同的旅游业发了展迅速,尤其是东南邑成为了旅游打卡之地。天主教堂也在这个时候对外开放,才真正领略到教堂的豪华,也可以说是金壁辉煌,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我有幸目睹了天主教堂的真实面目。</p><p class="ql-block">旧地重游,勾起了在那特殊年代的一段回忆,虽然说现在仅仅是教堂重新装饰一新,其他的房子依然破旧,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开放,天主教堂一定会恢复原来的真面目,为信仰者提供一个全新活动的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