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2011年7月6日山东援疆济宁支教教师携子女同游达瓦昆湖</p> <p class="ql-block">2011年7月6日,英吉沙清晨8:00。</p> <p class="ql-block">太阳刚从戈壁尽头探出,校园的杨树叶像镀了一层薄金。两辆越野车停在英吉沙县第三中学门口,司机用生硬的汉语催我们上车。车门“砰”地一声,尘土扬起,像给新的旅程盖了印章。</p> <p class="ql-block">同行四人:</p> <p class="ql-block">我与同事老周,济宁援疆的第七批支教教师;</p> <p class="ql-block">我的儿子——大三的物理系学生,背着60升的登山包,包里塞了本《时间简史》;</p> <p class="ql-block">老周的女儿——新闻系大二,脖子上永远挂着那台二手佳能500D。</p> <p class="ql-block">出县城,314国道笔直得像用尺子比过。左侧是寸草不生的戈壁,右侧是寸寸龟裂的盐碱地。老周摇下车窗,风卷着沙粒冲进来,打在脸上生疼,却带着旷野特有的清甜。儿子举起相机,对着远处一排排风力发电机咔嚓一声:“这才是真正的‘白色森林’。”</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后,沙丘突然退到地平线以下,一抹蓝像被刀劈出来,毫无预兆地出现——达瓦昆湖。</p> <p class="ql-block">司机故意猛踩油门,车子冲上一道沙梁,再俯冲下去,湖体瞬间铺满整片视野:蓝得澄澈,蓝得霸道,仿佛把天空整块掰下来镶嵌在黄沙之中。</p> <p class="ql-block">湖边只有零星的毡房和两峰拴在木桩上的骆驼。我们脱了鞋袜,滚烫的细沙没过脚背,像踩着刚出炉的芝麻烧饼。老周的女儿把相机调到连拍模式,指挥我们跳起抓拍。四个人同时起跳,影子在沙面上被拉得老长,像一串不连贯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午饭在湖边唯一的餐厅解决:大盘的手抓饭、烤得冒油的羊肉串、现打的酸奶。酸奶太酸,儿子撒了三勺白砂糖仍龇牙咧嘴,逗得隔壁桌的维族大叔直乐。大叔用生硬的汉语说:“小伙子,酸奶要配馕嘛!”顺手撕下一块馕,蘸满酸奶递给他。儿子咬了一口,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饭后租了一条铁皮船。船底被太阳烤得发烫,我们脱了外套垫着坐。老周掌舵,船桨划破水面,发出“哗——沙——”的声响,像钝刀切过丝绸。远处几只白骨顶鸡被惊动,扑棱棱掠过船头,翅膀拍打的声音像一串急促的鼓点。</p> <p class="ql-block">儿子突然指着船舷左侧:“看,水下的沙漠!”</p> <p class="ql-block">我们俯身,阳光透过湖水,把细沙的纹理照得根根分明,水波晃动,仿佛整片沙漠在水下缓缓呼吸。</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太阳西斜,光线变得浓稠。我们爬上湖南面的沙山,走一步滑半步,鞋里灌满沙粒。登顶的一刻,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带着湖水的凉气与沙子的燥热,两种矛盾的温度在皮肤上打架。</p> <p class="ql-block">老周的女儿把三脚架插进沙里,设置延时自拍。镜头里,我们四人背对夕阳,剪影被镀上一层血金。快门咔嚓一声,定格了那一瞬——援疆教师与大学生孩子,在塔克拉玛干边缘,把各自的影子交叠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儿子偷偷把空矿泉水瓶装满湖沙。“带回去放在书桌上,”他说,“摇一摇就能听见新疆的风。”老周笑着摇头,却没阻止。</p> <p class="ql-block">傍晚返程,车窗外晚霞像被谁打翻的调色盘:橘红、玫紫、孔雀蓝层层晕染。后排的两个孩子头靠头睡着了,相机还死死攥在女孩手里。司机把车载音响调到《十二木卡姆》选段,悠扬的弹拨尔与远处的驼铃混成一首催眠曲。</p> <p class="ql-block">我回头望,达瓦昆湖已缩成一条细线,像谁用蓝墨水在最后的天幕上轻轻划了一笔,却划进了我们此后十年的梦里。</p> <p class="ql-block">后记</p> <p class="ql-block">回到济宁后,儿子把那瓶湖沙摆在了宿舍书架第二层,旁边是霍金的中文版《果壳中的宇宙》。</p> <p class="ql-block">2019年冬天,老周的女儿把那张剪影照片投给《国家地理》旅行专栏,配文只有一句:</p> <p class="ql-block">“在沙漠与湖水相遇的地方,我们学会了把辽阔装进口袋。”</p> <p class="ql-block">那天其实把“达瓦昆沙漠—湖泊”整个景区串成了一个环线。除了主湖区,我们还顺路跑了四个“附带景点”,每一处都因为带了俩大学生而玩出了实验室和新闻现场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1. 沙漠冲浪车营地</p> <p class="ql-block">出湖区不到三公里就是冲沙起点。司机把我们塞进一辆改装的北京吉普,后排安全带还是工地安全绳改的。车子冲第一个坡时,老周女儿全程“快门优先”连拍,结果拍到一张她爸头发竖成海胆的特写,回校后做成海报贴在了物理实验室门口。</p> <p class="ql-block">2. 胡杨枯木林</p> <p class="ql-block">在湖西岸往里走十分钟,有一片倒而不腐的千年胡杨。我儿子拿手机里的磁力计 App 测了一圈,非说枯木根部的磁场比湖边高 4 μT,当场写了 500 字的“沙漠磁场异常小报告”,回山东后真的塞进他的大创项目里。</p> <p class="ql-block">3. 骆驼驿站旁的“沙漠邮局”</p> <p class="ql-block">其实就是铁皮屋窗口挂了个小邮箱,卖景区明信片。我们写了四张,全部寄给未来的自己:约定 2021 年 7 月 6 日同一时间再拆。结果疫情耽误了,直到 2023 年才在济宁家里同时拆开,四个人对着十年前的字迹傻笑了半天。</p> <p class="ql-block">4. 湖尾湿地(当地人称“小盐湖”)</p> <p class="ql-block">傍晚返程前司机绕了五公里去“看日落倒影”。那是一片只有膝盖深的盐碱沼泽,水被夕阳染成玫红色。老周女儿把相机贴在水面拍倒影,我儿子就地取材,用芦苇杆和一次性餐盒做了个“水面滑动平台”,把相机放在上面延时 10 秒自拍,最后得到一张“仿佛站在天空之镜中央”的合影——那张照片后来成了他大学社团招新海报。</p> <p class="ql-block">就这么一路“支线任务”刷下来,回到英吉沙县城时已是晚上十点。月光打在戈壁滩上,亮得像给沙子刷了一层银粉,车里的《十二木卡姆》还没唱完,俩孩子已经一人抱一个相机沉沉睡去。</p> <p class="ql-block">一句话总结:</p><p class="ql-block">“沙漠冲浪车”是整个达瓦昆之行最能把人瞬间从‘支教老师的端庄’打回原形的项目——嗓子喊劈、头发炸毛、笑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具体体验拆给你看:</p> <p class="ql-block">1. 上车前</p><p class="ql-block"> 司机(其实是兼职教练)把胎压放到平时的一半,说“抓沙不翻车”。安全带就是一条橘色工地绳,我儿子当场拿手机测了拉力,回来说“理论破断载荷 2.4 吨”,才放心把自己捆成粽子。</p> <p class="ql-block">2. 冲沙路线</p><p class="ql-block"> 一共三道梁:</p> <p class="ql-block">• 第一道“开胃坡”——30°,全车人只是轻轻失重,老周女儿还能抽空拍视频。</p> <p class="ql-block">• 第二道“甩尾弯”——车屁股横着滑下去,沙子像金色瀑布拍到车窗,我儿子当场把《时间简史》掉在脚底下。</p> <p class="ql-block">• 第三道“魔鬼墙”——几乎 70°,车头冲顶那一下,所有人都飘离座椅,安全带勒得锁骨疼,结果全车一起尖叫,分贝仪 App 测到 104 dB,相当于小型摇滚现场。</p> <p class="ql-block">3. 彩蛋时段</p><p class="ql-block"> 冲完坡司机突然在谷底来个 360° 大回旋,车尾离沙丘只有一拳距离。老周吓得把帽子甩了出去,那顶“山东援疆”红帽子在空中翻了三个跟头,被风挂在一株梭梭树上,成了我们回程时的坐标点——“看,帽子树到了!”</p> <p class="ql-block">4. 小插曲</p><p class="ql-block"> 车停之后,大家头发里都能倒出二两沙。我儿子把沙粒收集进密封袋,贴标签“冲沙样本 1”,说要拿回学校测粒径分布;老周女儿把 GoPro 绑在车头自拍杆上,剪成 15 秒短视频,当晚就传到微博,配文“沙漠蹦迪”,点赞破万。</p> <p class="ql-block">5. 值不值</p><p class="ql-block"> 80 元/人,全程 8–10 分钟。时间不长,但下车后的肾上腺素能持续半小时。如果同行有大学生,强烈建议坐第一排——视野最炸,且方便他们拿各种奇怪仪器做“科研”。</p> <p class="ql-block">唯一提醒:</p><p class="ql-block">• 戴墨镜,沙子打脸真不是闹着玩的。</p><p class="ql-block">• 把手机挂绳缠紧,我儿子的屏保就是在车里撞碎的。</p><p class="ql-block">• 女生扎丸子头,不然头发会和安全带缠成死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总结一句话:冲浪车让“援疆日记”瞬间升级为“冒险番外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