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津马场道,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里深藏一座博物馆,叫北疆博物馆,预约时知道她是天津博物馆的前身,慕名而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疆博物馆外观就是一幢教学楼,不起眼,但门口的铭牌记载着悠久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感动这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主人桑志华在中国北方长达25年的科学考察,行程5万多公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之二:他25年的考察成果,标本化石,除了不得不赠送给巴黎历史博物馆标本复制品,没有一件运出中国。他离开中国时候,也什么未带走,连纪念品也没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桑志华,1876年出生于法国北部里尔大区的伦比斯镇,1912年在法国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后萌生了来中国北方考察的念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4年3月,桑志华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来到中国天津,开始了在中国北方长达25年的科学考察之旅,足迹遍及中国北方各省,行程5万多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桑志华在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1920年6月4日,他在甘肃庆阳幸家沟从原生黄土地层中发现一件人工痕迹清楚的石英岩石核,这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一件有确切地层记录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战时期天津沦陷后,迫于局势,桑志华于1938年回国,1952年在法国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北疆博物馆旁边的桑志华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居里,桑志华的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桑志华是他中国名字,请记住他的本名保罗·埃米尔·黎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观完博物馆和故居,不禁更加钦佩这位法国人,向桑志华深深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