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的仲夏

冷空气

<p class="ql-block">  蔚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似朵朵棉花,似片片羽毛,美到了极致,惊艳到了极致。这景致于西安来说实属少见。</p><p class="ql-block">  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像是大自然慷慨又炽热的馈赠,又像在用酷热表达着焦躁和不满。这长达一月有余的高温炙烤以及甘露不洒的盛夏,于西安更属异端。</p><p class="ql-block">  于是,整日地寄身于空调房内,读书,品茗,写写画画,倒也成就了别样韵味和记忆。</p> 不像假期的暑假 <p class="ql-block">  七月上旬带领团队完成了上一学年的所有总结,并用连续几场务实高效的论坛,在思想碰撞中明问题、找方向、理过程、思方法;七月中旬,协同总务顺利开启了利用假期必须推进的修修补补和改善提升;七月下旬,号召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坚决打赢生源攻坚战。间或,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县域高中专家型校长培训班,又受博雅教育兰院长邀请,参加了“智启未来AI赋能教育管理创新”的圆桌会议,聆听了十余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专家、名校校长的讲座与实例分享,认识了十多位在各自领域专注工作,乐于分享的行业精英,长了见识,阔了视野,开了思路,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群随时随地激情四射光芒万丈的新朋友身上,汲取到了持续精进的能量与方向。</p><p class="ql-block"> 西安邮电大学的赵宁教授,在头条上关注她(赵小赵)很长时间了,那天的欣然前往的原因也是知晓她为主讲嘉宾。关注到她,始于颜值、年轻和专业;持续关注,则是因为她无比充沛的精力,对于生活的热情,坚持阅读且深度思考并持续分享,特别是利用AI助农的研究与服务方向。那天她刚一讲完,便迫不及待地上前,介绍自己并表达希望能邀请她来校为老师们授课的愿望。如所料般热情且健谈,疏朗且开阔,很快地形成共识并约定好主题与时间。而后的每天,总能在头条或朋友圈中看到她忙碌奔波身影,置身不同场景内承接的不同任务,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景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思考和感慨。感受得到她对于生活、工作、自我感受的极端纯粹,她说自己就是热爱写作,乐于分享,因为表达无罪,文字无罪。她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脆弱,也都很孤独,我们在信息的孤岛,彼此渴望被看见,被温暖……</p><p class="ql-block"> 那天还认识了来自河南济源一中的王晓琳老师,专注于用电影课打开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和影视教育的连通,获得了2019年度教育新闻人物,2020年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那天,她带着“百城千校”影视教育进校园活动,五分钟左右的讲解便吸引了一众目光,我与郭校长兴致颇浓,即刻下单购书,并约定好下学期的校内开设计划。</p><p class="ql-block">  都说,持续奔跑的人自带光芒。包括兰院长,虽然各自奋力耕耘的方向不同,但满心投入,乐享其中的状态让人羡艳,更欣赏的是,她们往那儿一站就自带中年女性特有的气场,那是把琐碎熬成了从容,把经历酿成了底气,举手投足间都是故事筛过的通透和骨子里的舒展。</p><p class="ql-block">  与优秀的人同行,富养学识;与乐观的人相处,滋养心气;与舒服的人深交,舒心自在;与善良的人往来,福泽深厚。</p><p class="ql-block">  这,也许算是七月里最大的收获了。</p> 一杯咖啡一本书的闲适 <p class="ql-block">  我跟老师们说,暑假的首要之义便是“休”。平常教学中,像高速旋转的陀螺,深陷在无尽的事务中,神经长期紧绷,身体极端透支。假期里,关掉闹钟、停止操劳,允许自己“无所事事”,允许灵魂暂时放空。于是,案上一杯咖啡,手上一本闲书,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蜷缩于沙发亦或床角,一待半晌,半醒半梦,竟也成了这个假期里我许给自己的新样态。</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的迷路者》是余华老师2025年最新出版的作品集,是对自己40年创作生涯的回顾与反思,充满智慧与洞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呈现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视角与独到见解。</p><p class="ql-block"> 第一辑“在时间的影子里”,他详细地罗列了自己每一部作品创造的背景,过程,探索,特别是在创作前后,甚至再版前后他自己心路以及认知的不停变化,不断升华。第二辑“我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更加接近真实”,则立足于作家本身,感性细致又深刻精准地描写出了一个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家对于时代的敏感,对于事物的关注,对于追求的勇气,对于自我的坚守。第三辑“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大抵便是作家对40年滚烫的写作人生的全面复盘后,思想与认知抵达升腾之境又落入尘埃重赴烟火。他说: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一部作品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作者自己,因为实实在在的经历并不是作者全部生活,作者的生活里也包括了想象和欲望,理解和判断,察言观色和道听途说。</p><p class="ql-block">  书的扉页,他用文字描绘出一幅画卷:日落的余晖下,公园的长椅上,他独自一人,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此刻的孤独形象或许激发了你的同情,然而你永远无法体会到他正在经历一段美妙的旅程,在回忆的马车里,他的生活重新开始,而且这一次的生活是他自己精心挑选的。</p><p class="ql-block">  画中的形象,与他在这本书中塑造的形象完全吻合——他亲手撕下了“冷峻叙事者”的标签,将一个作家的困惑、挣扎与重生,以一个“迷路者”的身份,向所有在人生岔路口徘徊的人们,递出了一盏文学的灯。</p><p class="ql-block">  很喜欢加缪的一句话:“只要我还一直读书,就能够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无知、狭隘、偏见、阴暗,见招拆招。所以始终坚持不懈地保持阅读,读小说,读历史,读哲学,困惑迷茫时读书,孤独寂寞时读书,悲伤消沉时仍然选择读书,在书中找寻答案,用书本抚慰心灵,用坚持振奋精神。只为,在这浮躁的时代寻找灵魂的栖息之处,治愈生活中时时处处便会奉上的焦灼甚或煎熬。</p> <p class="ql-block">  月初,中国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则视频,用多帧美好的画面,配以唯美且治愈的文字,将这流火的七月亦描绘成人间之盛景:人间热烈滚烫,“上蒸下煮”时,何以寻得一方清凉。你看蝉鸣的午后,湿润荷风正消解着夏的溽热,山野清泉,悄然为万物注入生机,葱茏草木,尽力平息着蒸腾的暑气,隐隐雾霭,裹挟着灵动的自然之息。所以,若避不开热浪,可学万物用智慧安然栖于漫漫长夏,用炽热的光,把云烧成漫天流霞,借酣畅的雨,把人间洗涤得清澈明亮。真正的消暑是心境疏朗,于喧嚣中守住一份静气,便会懂得,盛夏的热烈里,心若清凉,便是人间好时节。</p><p class="ql-block">  借之并分享之。愿这流火的仲夏里,能静下来,让喜欢的事成为生活;能淡下来,任光阴慢煮寻常烟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