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叫丽江-丽江古城

sunhy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问云南旅行可以去几次,答案是:无数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丽江我曾经去过两次,可惜天气原因没有看到雪山的真容,模糊的记忆中只有雨后的古城随处飘荡着侃侃的那首丽江民谣《嘀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年后的夏天仍然是在傍晚的小雨中来到了丽江大研古城,从37℃一下子变到17℃有点不适应啊!厚外套大围巾齐上阵还是有点冷,店家送给游人品尝的玫瑰饮加着冰,我差点冲口而出“这大冬天的还加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停了,夜晚的古城人流如织,我们随着人流信步而行,大水车、四方街、沿河的各种酒吧……脚下的石板路和眼前黄色灯光下的鲜花小店既陌生又熟悉,当年很火的那个头戴大花朵的杨二车娜姆早已淡出视线。店家不知道已经换过几茬了,丽江还是那个丽江吗?我还是20年前的我吗?有什么关系呢,今晚的夜色很美,今天的我们悠闲自得,当下的日子永远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狮子山--前面是“狮子山”,之前怎么没走到过这里?登上狮子山眺望古城,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的古城被远处的苍山环抱,静谧而安祥。山上很幽僻,几乎没有人。“万古楼”高高翘起的飞檐金碧辉煌,雨刚停竟然有白云,还有一轮圆圆的明月挂在天上。山下红色灯光照耀下的一大片坐西朝东(取“迎旭日而得木气之意”)的院落就是木府--木氏土司府衙署。原来这里是木府土司的后花园,就象景山之于紫禁城,园子不大,倒也别致。转下山来,我们是反方向从木府后院一直来到“官门口”,街上人流又密集起来。时间已晚,木府不得而入,只见门口一处徐霞客和木增的塑像,始知徐霞客与木府、与纳西文化的渊源,他的《滇游日记》是研究明朝西南边疆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小街巷转来转去走了很多冤枉路,两上狮子山,竟然有点高反。却意外转到了“顾彼得旧居”,那个让世界知道有个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一样美丽地方的人。真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晚的古城有点嘈杂,酒吧里灯光闪烁,人们舞姿正酣。转过沿河的街道往旁边一拐,没有几步路,一下子就安静了。雨后的树叶和花朵上不时有滴水的声音。小巷的墙壁上写着“天雨流芳”,下面是几个像图画一样的东巴文字。原来这里是一家书社,老板是一个中年男子,自顾地摆弄着一个我叫不上名字的乐器,也不招呼我们。正好安静的逛逛。正中的操作台上摆着刻板的工具,阵列着各种版画和拓印的图片,都出自店主之手。在摆放的图书中搜到了一本当地纳西族作家-和文光(笔名-巴人)描写纳西族风土人情的“塔城旧话”,欣喜地收入囊中,还盖上书社的印章。原来书社是全国著名的独立书店,2022年在这里开设西南分社,专门为游客了解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搭建平台。哈!我算是来对了!每到一处,收藏当地作家描写当地人文的书已经成了我旅游的标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见到了“天雨流芳”,原来这个词是汉纳两音,一语双意。汉语意为“皇恩浩荡如春雨滋润”,纳西意为“读书去吧”。放在书店还真是贴切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住的酒店离古城不远,一大早骑着共享单车再逛古城,夜生活的古城还没有睡醒,喧闹的街道上没有行人,只有繁花依旧水自流,一个个红灯笼就象它惺忪的睡眼,倒映着白云的流水就是它静稳的呼吸,一簇簇三角梅掩映在绿树中默默不语……这才是古城卸去浓妆的模样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