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5年6月8日。 <br> 天气:小雨。 <br> 上午从宁波坐火车,中午到杭州,入住后吃中午饭,然后坐公交车来到杭州西湖雷峰塔景区。 <br> 雷峰塔(Leifeng Tower),初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俗称“黄妃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15号,地处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之上。雷峰塔总高71.679米,总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089平方米;塔身对径28米,边长11米,周长88米。1雷峰塔是“西湖十景”之一,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h3> <h3> 雷𡶶塔。</h3> <h3> 雷峰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塔底为原雷峰塔遗址。关于雷峰塔的兴建,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吴越王钱俶(929-988)妃子黄氏得子为祈求平安所建,另一种认为是为“佛螺髻发”。据说,雷峰塔的建造者是吴越国开国钱缪之孙钱俶。钱俶终身信奉佛教,毕生建了许多佛塔,而雷峰塔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2002年。 </h3> <h3> 雷峰塔命名 <br> 命名 历史沿革 景区布局 重要景点 。雷峰塔并不是本名,考古发掘出土的碑刻上明确记载“塔因名之日皇妃”,佛塔建成后,钱俶为感恩北宋朝廷的谥妃之典,缅怀夫人孙氏,将塔命名为“皇妃塔”,又因为塔建在雷峰上,百姓习惯称之为“雷峰塔。</h3> <h3> 雷峰塔 经历损毁 <br> 明嘉靖年间,雷峰塔木结构檐廊毁于兵燹,仅存赭色砖塔塔芯。 <br> 清代初期,仍为赭色砖塔,康熙帝南巡时题额“雷峰夕照”。 <br> 清代后期,雷峰塔因年久失修,愚民盗砖,塔基削弱。<br></h3> <h3> 雷峰塔。</h3> <h3> 雷𡶶塔重建记。</h3> <h3> 雷峰塔南门,我们从南门进入。</h3> <h3> 原来雷𡶶塔图片。</h3> <h3> 雷峰塔台基底层 <br> 雷峰塔遗址位于今塔正下方台基处,在空间布局上由里向外分别由塔心室、内套筒、回廊、外套筒、木构副阶、台基组成。底层台基用深红色坚硬山土夯筑而成,高约2米,平面呈八角形,对径长约38米,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台基外围,包砌有石灰岩基石,石面雕刻须弥山海涛波纹、鱼龙等图案,象征“九山八海”;台基之上围砌副阶,宽约4.5米,副阶有24个长1.2米、宽1.2米、厚0.3米的方形柱顶石;副阶以内为雷峰塔遗址砖砌塔身,对径长26米,边长1 1米,每边正中开设塔门,共有八门。外套筒墙体厚度为4.8米,回廊宽2.2米,内套筒墙厚3.7米,只设四门,即正东西南北各辟一门,直通塔心室。塔心室也呈八边形,对径长4.7米,四角各有一个柱洞。雷峰塔的砌筑技术十分讲究,在深红色坚硬山土夯筑的基础上铺有砖砌地坪,厚达1.5米左右,塔身就砌筑在砖砌地基上,底层残高约有3-5米,局部保存完好。</h3> <h3> 台基底层雷峰塔遗址。</h3> <h3> 台基二层 <br> 台基二层是雷峰塔内部最大的空间,是观赏雷峰塔遗址的最佳位置,四周悬挂有十六罗汉画像。 <br> 暗层 <br> 雷峰塔暗层用东阳木雕的形式,描绘有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白蛇传》,采用圆雕、半圆雕、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五种雕刻技法相结合的“叠雕”形式,加强了对白蛇传故事情节的讲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h3> <h3> 台基二层。</h3> <h3> 台基二层暗层木雕:许仙和白娘子爱情故事。</h3> <h3> 基台二层暗层。</h3> <h3> “西湖全景图”壁画。</h3> <h3> 在五层顶向外四周观景,真的太美了,雨中有雨中的风景。</h3> <h3> 重新修缮 <br> 1983年5月,国务院批准《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中重建雷峰塔工程计划。 <br> 1988年,浙江省旅游未来研究会、杭州市旅游经济学会、杭州市园林学会、杭州市佛教协会、灵隐寺、浙江省侨联、杭州市侨联、华侨饭店、钱江晚报、江南游报等联合发起以民间组织形式筹组雷峰塔重建促进会,并草拟重建缘起,但由于诸多原因仍未能付诸实现。<br> 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批准雷峰塔重建工作正式列入议事日程。 <br> 2000年12月1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开启。</h3> <h3> 五层 <br> 雷峰塔五层有运用精湛贴金艺术制成的金色穹顶,穹顶中心是一朵硕大的莲花,它象征着圣洁,表达对普世和平的愿望,穹顶上方有暗阁,辟有天宫,放置有传给后代的纪念文字和物品,如雷峰夕照重建大事记、雷峰新塔仿真模型等;五层墙壁上有很多小佛龛,每个佛龛里都有一座金涂塔,共有2002座,象征和纪念雷峰塔在公元2002年重建。</h3> <h3> 五层内木刻佛龛雕画。精致美观。2002个金涂塔。</h3> <h3> 五层内顶。</h3> <h3> 从雷𡶶塔下来出大门右转步行到西湖。 西湖,又名钱塘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讨论,杭州市区西部,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为江南三大名湖之一。 <br> 国家5 A级旅游景区。 <br> 杭州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淡水湖泊,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201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r> 主要景点 <br> 西湖十景为核心景观,包括: <br> 1、苏堤春晓(春日垂柳如烟)。 <br> 2、曲院风荷(夏季荷花盛放)。 <br> 3、平湖秋月(秋夜湖月相映)。 <br> 4、断桥残雪(冬雪覆桥如断)。 <br> 5、三潭印月(湖中石塔与月光交辉)等。 <br> 此外,灵隐寺、岳王庙等历史遗迹,以及现代修复的杨公堤、雷峰塔等,共同构成多元文化景观。</h3> <h3> 游船码头。</h3> <h3> 曲院风荷。</h3> <h3> 远拍雷峰塔。</h3> <h3> 苏堤上的古桥 苏堤上有六座始建于北宋(960-1127年)的单孔半圆拱石桥,每座桥的净跨约6-8米,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桥体为条石砌筑,桥栏雕花,形态小巧、工艺精致。</h3> <h3> 苏堤上的锁澜桥。</h3> <h3> 锁澜桥: 桥长16.9米,净宽6.4米,单孔净跨6.2米,是一座半圆石拱桥。“锁澜”二字和“映波”是对仗的。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h3> <p class="ql-block"> 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p><p class="ql-block"> 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p> <h3> 三潭印月。</h3> <p class="ql-block"> 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p> <h3> 游船码头。</h3> <h3> 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苏堤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堤岸两侧柳树成行,绵延近3公里。苏堤上有六座桥,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苏堤的美景,苏堤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h3> <h3> 苏堤。</h3> <h3> </h3> <h3> 补给站。</h3> <h3> 望山桥:桥长16.9米,净宽7米,单孔净跨4.7米,半圆石拱桥。望山桥上东眺吴山,西观丁家(山),层峦叠嶂,岚翠可挹,望山之趣更在“双峰插云”“不见庐山真面目““妙处难与人说”</h3> <h3> 望山桥。</h3> <h3> 苏堤牌。</h3> <h3> 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景观由苏堤和清明时其上泛绿的植被组成。苏堤是跨湖连接南北两岸的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整的景观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h3> <h3> 苏堤春晓碑是西湖十景之—“苏堤春晓"的标志性景观,位于杭州市西湖苏堤压堤桥南端,由康熙帝题写并建亭保护。该碑刻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采用行书字体,碑身正面刻有“苏堤春晓”四字,背面刻有乾隆帝题诗。 历史背景 苏堤由北宋诗人苏东坡主持修建,用疏浚西湖的淤泥筑成,贯穿南北两岸,全长2797米。南宋时期,“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康熙南巡时题名并建碑亭以示紀念。</h3> <h3> 苏堤春晓碑亭。</h3> <h3> 苏堤春晓 清代 乾隆 通守钱塘记大苏,取之无尽适逢吾。 长堤万古传名姓,肯让夷光擅此湖。</h3> <p class="ql-block"> 苏堤春晓碑背面。</p> <h3> 碑亭为四角攒尖顶木构建筑,采用传统木构架工艺,匾额题“仁風亭”,篆刻“仁風亭”字样。亭内保存着康熙御笔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为西湖十景中唯一原始石碑。 现状 碑亭曾于1966年被毁,后经修复重立。碑身正面为康熙御笔题字,背面及侧面刻有乾隆题诗,展现了清代皇家文化与西湖景观的融合。</h3> <h3> 仁風亭。</h3> <h3> 西湖的美丽景色常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简直就像是世间天堂。<br><br></h3> <h3> 苏堤上的压堤桥:桥长16.9米,净宽4.0米,单孔净跨6.3米,是一座半圆石拱桥。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h3> <h3> 压堤桥。</h3> <h3> 东浦桥:桥长16.8米,净宽4.3米,单孔净跨5.9米,是半圆石拱桥。东浦桥亦有称“束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东浦”二字点出了岳湖水流东注的意思,而杭州话“东浦”和“东坡”的发音也差不多。</h3> <h3> 东浦桥。</h3> <h3> 岳王庙历史沿革与建筑格局 岳王庙初名“褒忠衍福禅寺”,明代改称“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格局,1979年按南宋风格全面整修,分为三部分: 1、墓园:岳飞与长子岳云合葬于此,墓前有秦桧等四奸臣跪像,象征历史审判。 2、忠烈祠:正殿供奉岳飞戎装塑像,匾额“心昭天日”出自其遗笔,壁画展现其生平事迹如“岳母刺字”。 3、启忠祠:原为祭祀岳飞父母,现为岳飞生平史料陈列区。</h3> <h3> 岳王庙。</h3> <h3> 西湖浏览到此结束。西湖如同一幅活动的画卷,每一刻都在变幻,每一幅都充满了生命力,宛如大自然给予的绝美礼物。登雷峰塔,俯瞰湖光山色,岁月悠悠,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与遐想。今天虽然下着小雨,但是雨中的西湖显得更加清新怡人,让人流连忘返。 图文/幸福家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