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东湖先生讲《西游记》作者是阎希言有感

大唐诗社

<p class="ql-block">郑建军丨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级调研员 全军十大文化博主头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茅道一出惊四邻,华阳山人采古今。集编撰写西游记,面目归真以慰心。——举争论大旗,归本来面目。 </p><p class="ql-block"> 在神话的世界里不只有《西游记》……一通“神叨”,在剪不断、理还乱中或许能找到些许脉络。在现实世界,一切超认识范围的,皆因玄幻而通通变得扑朔迷离。不认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一切都存在着时空与历史的局限性。站在当代人的视角批判古人,是有失公允的。说“倒着能点灯”,古人一定说是天方夜谭,信口开河的人一定疯了。说“铁流千里之遥朝发夕至,怎么还须千里马八百里接力加急?”,现代人一定理解不了“驿站一骑红尘”,总不至于像西晋司马衷般说出“何不食肉糜”的雷人句点吧?</p><p class="ql-block"> 因为无能理解深化而神化,进而转化作了口口相传神乎其神的神话。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天狗食月,神荼郁垒、哼哈二将,托塔天王、魔家四将……岁星镇星启明星,金木水火土五行,天宫龙宫广寒宫,瑶池蟠桃享人间。门神、土地,北斗、灶马,明堂、后土,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四海龙王、十殿阎罗,钟馗判官、城隍棂星;三清四御,道法自然;释迦牟尼,普度众生……在民间形成了影响深远时至今天的朴素的图腾崇拜。特别是对龙的崇拜,已深入骨髓,都以龙的传人自诩。</p><p class="ql-block"> 在神话传说里,有的是神,有的是仙,有的是妖,有的是魔,有的是鬼,有的是怪,有的是精,有的是灵……俱被打包进了民间异志故事里。黄帝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台骀治汾,晋祠铁人,搜神记,桃翁遇仙记,天书奇谭,飞来峰,白蛇传,天仙配,劈山救母,牛郎织女,八仙传说,老子羽化,妈祖天后,神笔马良,叶公好龙,南极仙翁,太白金星,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二十八星宿……众多的奇闻异事,好在有一帮文人辑客,收集记录梳理润色,记载于文字,集成了册子,撰写了目录,分出了章回,形成了神话类型独特的文化大餐。</p><p class="ql-block"> 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记录了众多奇闻异事乃至神话。到《淮南子》,再到《搜神记》……应该说是一脉相承互通有无的。唐诗宋词元曲的时代,这些个只能冷冰冰待在“史记”里。随着明清小说的起兴,为这些个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大众化大白话的井喷渠道。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余象斗的《北游记》《南游记》,吴元泰的《东游记》,杨志和的《西游记传》……皆具正邪不两立降妖伏魔护正的意喻。特别是《西游记传》被认为是《西游记》的早期版本。有说法是茅山道士阎希言,与李春芳、李齐芳兄弟共同成就了《西游记》,且是《西游记》的最终定稿人。</p><p class="ql-block"> 那吴承恩写《西游记》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解析《西游记》,一种是玄奘西行取经式的《大唐西域记》,另一种是徐霞客游览式的《徐霞客游记》。有杨志和,有阎希言,有李春芳,有李齐芳……吴承恩真著又当如何定位呢?但凡名著,均有争论。正如写论文,需参考,需源引,无米之炊的凭空创造当然是相当有限的,大多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一步开枝散叶、发扬光大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冠以编著比原著更贴近规律、更切合实际。这不是谦虚,而是事实。事实大于雄辩!吴承恩能接受,杨志和能理解,阎希言与杨氏兄弟也一定是这么认为的。</p><p class="ql-block"> 太公在此,诸神让位,把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真武降妖,光华伏魔,八仙过海……真正是超脱世俗各显神通。《东游记》里的棒子是“点金棒”。《西游记》里的棒子是“除妖棒”。八位仙人与师徒五人,出东海走的是鉴真路线,去瀛洲往蓬莱;向西域行的是玄奘线路,去灵山奔极乐。只不过经编辑后均艺术化升华了。《封神演义》与“四游记”之后,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以说是又具有里程碑意义了。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写神写魔转道写鬼的分水岭。由天仙情而人鬼情未了,可以说是划时代的。</p><p class="ql-block"> 《北游记》与《南游记》分别写真武大帝与光华大帝降妖除魔。《东游记》写凡人得道成仙。《西游记》写神仙贬炼凡尘。《聊斋志异》则写的是一个个含冤受屈不安分抗争着的冤魂。《封神演义》则是转了一大圈,假商周易代之事,托天神下凡各为其主斗智斗勇斗法。最终,叶落归根大家各有归属各安其所,只为历炼后的归途如虹、盖棺定论。相互成就,妖魔鬼怪成就着成神成仙的脱胎换骨。商纣王、苏妲己与唐三藏、孙悟空均有封位,看来一切只为适得其所。太公与如来都明白,反面成就,正面渡劫。正反均历,方才成熟。</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5日 于并悦书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