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3年春,多种因素促使已不惑之年的我下决心离开奋斗了二十多年的江西回到上海,在“失业”三个月后的一天,带着一架海鸥125相机到处闲逛,当来到中苏友好大厦时,发现那里正在举办人才交流活动,便入内想拍几张照片玩玩,不料却被上海滤清器厂相中,从而又有了“企业员工”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按照面试时的约定,我先要下车间劳动锻炼半年,等熟悉厂情后再到厂办工作。仅仅一个星期后,我在桑塔纳车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又称六车间)</span>的“锻炼”就结束了,期间认识了一些人,也做了一些事。</p> 我认识了几个人 车间主任陆云娣 <p class="ql-block">六车间主任是个女的,姓陆名云娣,<span style="font-size:18px;">快五十岁的陆主任</span>嗓门挺大的,办事红红火火,整天忙这忙那似乎没有停息的时间。我第一天报到时,她正扯着大嗓门在训斥一个员工,我见状便识相地站在一边,等她发作结束才小心翼翼地说我是新来的职工,请主任给安排一下工作。“噢!你就是我厂引进的人才吧?让你久等了,请别见怪,我就是这样的人。”随即给了我一份车间人员的花名册和周生产计划、设备维修记录等表式:“你先看看,发现问题帮我提点改进意见。”</p> <p class="ql-block">此后一段时间,只要有空,陆主任都会不厌其烦的向我介绍六车间以及厂内的情况,这为我较快地熟悉厂情并立足打下了一定基础。不久后,当我有了一定职务去车间检查工作时,虽然陆主任反过来要向我汇报,但她终究是我在滤清器厂最初的引路人,因此我对陆云娣主任一直尊敬有加。</p> 车间副主任李俊 <p class="ql-block">“老潘你好!我要去现场安排工作,你先在办公室坐一下,以后请你多多指教哦!”<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到第一眼的车间副主任李俊就像和我是老熟人似的,虽然知道是客套,不过听着也蛮舒心的。李主任是个三十出头的精干男人,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他很少呆在办公室,几乎整天都在流水线上,好像那里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不久,我在上任王桥分厂厂长后即提议<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工出身,精通电器修理知识并长期在生产一线的</span>李俊担任技术副厂长,虽然个别领导提出过不同的人选,一些员工对其也并不待见,但我坚持一定要使用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此后合作的两年半中我俩从未有过芥蒂,而</span>业务能力强脾气又好的李俊也着实解决了许多我并不擅长的实际问题,是我能在短时间内就打开分厂工作局面且一直得到领导和广大员工赞许的重要帮手。</p> 见习大学生陈伟文 <p class="ql-block">刚从职工大学毕业的见习生陈伟文,看上去文质彬彬,却给人一种十分虚伪的感觉。他虽然挂着“副主任”的头衔,其实就是在空滤装配线上跟班劳动的普通一员。我第一天到现场熟悉情况时,几个工人正边作业边议论着车间的奖金分配不公,“有本事你们现在就到车间给陆主任提意见去啊!”经陈伟文这一煽动,组长徐宏根居然真的要去按停流水线的开关,“不能停!先要把生产任务完成,有意见等休息时再说!”虽是初来乍到,面对这种局面,我还是足够能应付的。见一张陌生脸却一本正经的厉声劝阻,徐宏根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来头,正要按电源开关的手不由自主停了下来,陈伟文也不再发声,而其他工人则继续埋头作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注:长相俊秀的徐宏根虽然头脑简单,干活却十分卖力而且对上级指示从不打折扣,我在成为王桥分厂厂长后,就看中他的特点将他提拔为机滤工段副工段长,他也能很好的完成各项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戴着厂里不多见的“大学生”的帽子,不久后,陈伟文坐上了职场升迁的“直升飞机”,先是在市场部长竞聘中,虽综合评定分名落孙山却还是靠着那顶“大学生”帽子得以“加冕”,此后在调到公司混了几年后,竟然<span style="font-size:18px;">窜上了上海利用锁厂厂长的宝座,</span>也许是曾被我当面揭穿过他的“阴谋”,即便官运亨通,每次相遇,陈伟文对我总是诺诺连声。</p> 机滤组长黄炳根 <p class="ql-block">机滤组长黄炳根是个遭许多人讨嫌的家伙,他对下属弹眼落睛、刁钻撮掐,<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点旧社会拿摩温的腔调,动不动就是训斥,被训者也往往是敢怒不敢言。</span>我到王桥分厂上任厂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利用他敢说敢管和急于表现自己的心态,不顾总厂领导的反对,坚持把最重要的机滤工段交给他,让其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员工,如果过份了就点拨一下予以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效果居然不错,不但对我言听计从,机滤工段生产井井有条,职工纪律严明,连龚斌超厂长都感到诧异:“老潘是怎样管住他的?”其实我就是调动他的“管人荷尔蒙”和有点暴戾的手段去管另外一些刺头,从而使这些刺头有所收敛。</span></p> <p class="ql-block">黄炳根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在他心情好时会埋头苦干得到大家的赞许,一旦臭脾气发作就会像一头犟驴不顾一切地撒野,旁人大都无法忍受,对私人感情也是如此,他在用花言巧语将厂内公认的一枝花曹莉萍揽入怀中后不久,往往会因一些琐事或酗酒后就随意欺凌娇小的妻子,我就曾多次被曹莉萍紧急叫去做“老娘舅”,阻止情绪失控的黄炳根。在多次接近家暴边缘的事件后,曹莉萍再也不相信他的忏悔和求饶而与之一拍两散了。</p> 空滤芯组长严园明 <p class="ql-block">初次认识严园明时,我发现这个空滤芯组长的个子虽小脾气倒不小,多次看见他当面顶撞李俊副主任,而李副主任也常常让他三分。</p><p class="ql-block">在我上任王桥分厂厂长前一日发生的一件事,我才知道严园明其实是一个率性正直且十分讲义气的人。那是1996年8月6日,小严带领十几个空滤芯组的职工到总厂找领导要求解决关于部分产品交由南浦分厂生产的事宜。也不知是有什么把柄给拿住了,面对周爱娣等一帮女职工的质询和谩骂,厂长龚斌超显得毫无办法,推脱说要到公司开会便离开了,还冠冕堂皇的对我来了一句“这是分厂的事,不能越级到总厂解决,应该由你老潘负责处理”,并强调“严园明这个人你决不能用。”天哪!我还没到岗呢,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了解了来龙去脉后,我允诺小严和他的属下明天到分厂后一定会给他们满意的答复。第二天我正式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推心置腹的交谈,使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经过这次正面交流后,发现这些以前没怎么接触过的职工中的大部分是通情达理的,在我劝说下都能理解厂部的决定,小严也给足我面子,承诺由他去说服其余几个情绪激动的人,就冲这一点我下了决心:不管龚厂长怎样看待,严园明这个人我用定了。不久,我在改组了分厂的生产管理体系后,将严园明升为空滤工段的工段长,成为我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也是至今与我保持密切联系的至交。</p> 刺头宋光喜 <p class="ql-block">六车间有一个滤清器厂的头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刺头人物宋光喜,</span>出口成脏的他自由散漫惯了,车间领导无法将他安排在流水线上工作,因为那样肯定会影响整条线的进度,只能让他在“机滤芯中心管整形”的岗位上独立操作并实行计件制,这既<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影响其他人的工作,</span>他的积极性也被提高起来了,有时甚至还会主动加班呢!然而,就是这“主动”的背后藏着他的贼心。</p> <p class="ql-block">宋光喜对任何人都不屑一顾,对我则好像格外尊重,常常会主动找我搭腔并滔滔不绝的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反倒使初来乍到的我从侧面知道了不少厂里的人和事。不过,我却做了一件“对不起”宋光喜的事,事情源于我一次成功的“诱骗”让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协助”公安部门破获了两起涉及十余人的盗窃大案的同时也导致他吃</span>了几年牢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是1995年10月9日晚上,</span>我正在厂部值班,十点左右,南市区公安分局来了几个便衣警察,问我有没有宋光喜这个人,因涉及一桩自行车偷窃案,需找他了解情况。正好当晚宋光喜在加班,我便去六车间叫他:“光喜!光喜在吗?”“老潘,做什捏?你阿是喊我喝酒噻!”满口苏北话的宋光喜笑嘻嘻地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你朋友搁外头叫你去耍呢。”我假装轻松地学着他的话,当跨出车间大门的一瞬间他就知道情况不妙,刚想“滑脚”,被几个便衣一把按住“请”到了面包车上。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在请示了总支书记王如玉后才让带走。三个小时后,警察又来了:“我们原本是来调查宋光喜偷窃自行车的,没想到一上车,以为我们掌握了他盗窃机油滤清器的事,慌乱中主动交代了监守自盗的事,对此你们厂里一点都没有察觉吗?”“啊!”一脸讶异的我不知说什么好。</p><p class="ql-block">此后三个多月,经过南市区派出所和厂保卫科的共同努力,宋光喜涉及的两桩案子终于水落石出:因监守自盗案的数额较大<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价值约5300元)</span>宋本人被批捕判刑外,还牵出了质管科副科长高剑根和顾建平等几个涉案人员。</p> <p class="ql-block">而自行车案也有了结果,宋光喜曾将盗窃的十多辆自行车倒卖给职工,作为收赃者的这些职工虽够不上刑事处罚,但都给予了厂纪处分,其中陆金娣、俞花下岗一年,记大过,扣年终奖100%;吕有宝下岗一年,扣年终奖100%;其余柏之强、是敏柔、丁凤英、蒋美霞、叶丽萍、蔡敏娟、李海云等14人通报批评,扣年终奖50%。</p> 我做过的两件事 完成了一项任务 <p class="ql-block">我在六车间做的第一件事是完成陆云娣主任交给我的“秘密”任务:到美女如云的汽油滤小组测算工时定额并据此制定计件制方案。</p> <p class="ql-block">汽油滤小组的工作相对轻松,能进入该小组工作的一般都是有点“花头”的人,长期以来该小组的汽油滤月产量徘徊在4万只左右,而随着大众汽车公司的扩产和市场保有量的增加,这个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人员和设备条件下增加产量,成为六车间的当务之急。</p> <p class="ql-block">为了完成“秘密”认为,接连两天,我手握秒表,站在美女们身后悄悄记录着每道工序的用时,她们既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一如既往的边嘻嘻哈哈边笃笃悠悠地操作着,把我当作空气。</p> <p class="ql-block">握有江西财经学院统计专业文聘的我在上饶机务段时曾长期担任统计主任和企管主任,不但对数字有特殊的敏感性,更擅长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因此,我在对现场所测到的数据通过“优选法”和“散布图”进行分析比对时,发现“摩擦”和“泵水”两道工序耗时最长,一旦降速,前后工序都会受影响,为此我又依据“木桶理论”分解出这两道工序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和最小产量,并最终编制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汽油滤生产计件制方案提供给了陆主任。</p> <p class="ql-block">在按我的方案实行计件制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女们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月</span>产量由五月份的42558只提高到六月份的50288只,三个月后始终稳定在6万只以上,而美女们的月收入也由平均300元猛增至500元左右,以实行计件制前后的五月份和九月份相比,五月份收入最高的沈秀琴为326元,最低的宣卿卿为273元,而九月份则分别是顾红霞的652元和严娓娓的329元,收入大幅增加且差距也明显拉大,多劳多得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为此后在其他小组实行计件制提供了模板。</p> 提交了一份建议 <p class="ql-block">短短一周时间,我除了完成上述“秘密任务”外,在对车间的管理现状有大概了解后,还起草了一份“加强桑塔纳车间管理的建议”给陆云娣主任和厂长龚炳超。<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潘,今天开始不用下车间了,你就在厂办工作吧。”</span>龚厂长看了这份建议后的第二天就决定提前结束在将我引进滤清器厂时“到车间劳动锻炼半年并熟悉厂情”的约定,让我到厂办做他的参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