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波捷奥匈四国逰

yz

<p class="ql-block">     东欧国家原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奥匈帝国也曾建造了横跨东西欧大陆的一代霸业。 华沙、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这些世界上名闻遐迩的城市,不光是景色宜人,古迹繁多;还流传着哥白尼、居里夫人、莫扎特、茜茜公主这些名人故事,为遥远中国的大众所熟悉。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波兰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国家。它位于俄国与德国两个国家之间。先后被奥地利、普鲁士与俄罗斯灭国三次。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它的国土沦为了德、俄二国驰骋交火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在波兰首都华沙的大街上,两侧的街面建筑虽也是欧式风情的楼厦,但看来多是战后重建,已没有陈旧厚重的那种古老建筑的历史感。市区内有一座典型的斯大林时代建筑风格的大厦,矗立在广场道路的边上,显得与周边建筑十分违和;据说华沙当地的民众大多反感。尤当苏联解体,波兰从苏联阵营中解脱出来之后,深感祖国被俄侵占与控制年代所受到的屈辱。我途径城里的一个树林处,见到有好些市民在凭吊卡廷事件中被俄杀害的2.2万名波兰军官与知识精英。树丛前挂着一些图片标语,地面上供着市民送来的鲜花。路过行人纷纷停留观望。更可怕的是2010年4月,波兰总统座机共载96位高官前往70年前的卡廷惨案现场,为悼念被俄军杀害的2.2万名波兰军人与社会精英;居然在俄境内的邻近机场发生了总统专机失事坠毁。包括总统、总统夫人及机上高官乘员全部遇难。旧仇新恨,促使波兰国家迅速投向西方、背靠北约,处处与俄为敌。1980年的波兰工人领袖瓦文萨组织“团结工会”,曾捅开了苏联体制统治下的铁网。晚上的空余时间,导游曾领着我们在城里穿街过巷,在一处颇为繁华的街口广场上停了下来,据说这里就是瓦文萨的团结工会经常举行集会及示威游行的地方。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波兰华沙的哥白尼广场</p> <p class="ql-block">      波兰科学院前有14世纪伟大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座像纪念广场;座像中的他似乎还在思索着什么。他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了“日心论”的学说,大胆地推翻天主教”地球中心论”的宇宙观。这在当年是惊世骇俗的异端邪说。他被教会烧死500年后,在波兰龙堡大教堂中发现了他的遗骸。波兰政府于2010年5月重新举行了隆重的入葬仪式,教会主持人表达了恢复哥白尼的荣誉,并认可人类的科学精神与宗教信仰的统一。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瞻仰了哥白尼的纪念碑广场之后,就匆匆前往近旁的一座教堂内观光。这座名为圣士家教堂进门左侧第二个柱子底下,埋葬着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肖邦的心脏。这位浪漫的诗人钢琴家因祖国波兰被邻国欺凌瓜分又反抗无望,遂出走西欧。最终定居法国,逝世于巴黎。他39岁临终之前要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波兰,埋葬在祖国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圣士家教堂内埋有旅法音乐家肖邦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居里夫人的故居在一座距离教堂不远的街道上,她是我们物理课本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女科学家。我们如愿以偿地在古城朴素的楼房前找到了居里夫人的故居,现在已辟为了博物馆。遗憾的是她真实的故居已在二战中毁为平地,目前这栋三层楼房是新建后恢复原状的。解说词中写道:居里夫人在年轻时经常从这儿步行到不远的那座教堂去做礼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华沙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位于市区的肖邦公园内,时值初冬的景色。树木扶疏,落叶遍地。潇洒而又忧郁的钢琴王子肖邦的铜像站立在公园前台拉着小提琴,似乎回到了这座曾经苦难深重的城市,受到了波兰人民的欢迎。仅凭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三位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伟大人物,波兰民族就可以倨傲天下了。只是在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法西斯主义的背景之下,强权政治湮灭了人类的良知与人间的美好情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肖邦在小提琴演奏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战期间波兰大地上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共被德国军队残杀了110万犹太人,成为了人间的炼狱。是苏联红军的到来救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尚存一息的6000余名犹太人囚徒。苏联认为: 是依靠苏军的战争牺牲,解波兰人民于倒悬之苦。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结下的历史恩怨纠缠,至今各持己见,难以分解。如今邻国俄乌之间的战争又打了起来,如火如荼。处于大国博弈之中的波兰民族,但愿他们远离战争,能过上了一段持久和平的岁月。毕竟在这块美丽的国土上诞生过如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那样的人类精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捷克首都布拉格城内的市政广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捷克首都布拉格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风情,已经有了700余年的悠久历史。宽阔的伏尔塔瓦河静静地流淌在城区之外围。旅游者进入市内的老城广场,需缓步通过伏尔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桥。该桥是受查理四世之命,在650年之前精心设计建造的。完工之后作为皇帝加冕经过街道的一部分。桥头有查理大帝的雕像及门楼,沿途桥栏两侧有30座圣者雕像。行走在这座欧洲最长的古老石桥上,令游人不由自主地驻足四处张望;桥下河面清澈,水流丰沛。对岸沿河有一排红顶橙墙的楼房以及隐现的教堂塔楼,显露出一派中世纪的城市外貌。进入老城区之中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城内到处是古老的商店门面,人群熙熙攘攘。无一处是光怪陆离的的现代化建筑。布拉格整个老城区保留的中世纪建筑都被联合国赋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伏尔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市政厅广场、圣维特大教堂、以及老城钟楼前始终站着一群好奇的游客观望,并等待着著名的天文钟的整点钟响;一旦钟声与音乐响起,12圣徒依次出现在塔钟上。该座大钟建于1410年,据说设计制造者是天文学家汉诺斯。在大钟完工,惊动世人之后,他被戳瞎了眼睛。因为当权者不希望他在世界上其他城市再建造一座如此神妙的大钟。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桩美好的事物后面,大多隐藏着一件不堪的故事。穿行在布拉格街市城区,熙攘的市民与游客过着他们喜爱的生活。恍然如格林童话描述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布拉格老镇广场上的天文钟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然而1968年爆发的“布拉格之春”,捷克民众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摆脱前苏联阵营的控制,以杜布切克为首的改革派领导的民主改革运动,最终被苏联勃列日涅夫政权派出的军队,对捷克实行了“闪电战”后镇压了下去。如今,历史已翻过了这一页。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政府,因自身的专治堕落而宣布散伙了。东欧诸国先后加入了欧洲共同体国家的联盟,老百姓过上了他们自己愿意的生活,与俄罗斯的前苏联做了一个告别。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维也纳的美泉宫内的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      维也纳是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欧洲城市。欧洲最负盛名之一的美泉宫,曾是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内有典型的法国皇家花园。因为维也纳是施特劳斯的故乡,城内到处有音乐与喷泉;有华丽的巴洛克风情的街道建筑、金色大厅的音乐殿堂,以及哥德式外观的市政大厅。维也纳还有茜茜公主的寓所与博物馆;正如活泼动人的茜茜公主,这个城市的精美建筑与城市氛围,让游人感到清爽明快而不觉得历史的沉重。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奥地利在奥匈帝国时期,也是欧洲称雄一方的强大帝国。与普鲁士结盟而称霸于欧洲大陆。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战败而解体。茜茜这位法国伯爵的小公主嫁到奥地利后成为了皇后,在匈牙利逗留期间又爱上这片国土与国民,成为了匈牙利的王后。这个茜茜公主曲折而传奇的人生故事,有一大段保留在维也纳的霍夫堡宫内。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美泉宫园林内的海神喷水池雕塑群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不能不去听一场音乐会。在莫扎特雕像前的绿草茵旁,有一座宫殿般的音乐厅。我们迎着它的周边公园及蜿蜒的河岸行走,欣赏附近历久而弥新的街道建筑。入夜,音乐厅灯火辉煌,一个颇具规模的交响乐团齐齐登台;在一位精神矍铄的指挥家的纵情指挥下,一曲曲优美乐章磅礴而出,令全场来宾沉浸在其中。音乐厅容积并不大,舞台并不宽广,座位也并不讲究;但维也纳乐团无与伦比的艺术水准与魅力,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到了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轰然响起时,全场随之欢呼鼓掌,气氛热烈。我忍不住拿出手机,一遍又一遍地录下现场演奏的名曲。相当一段时间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回放欣赏。毋容置疑,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世界的瑰宝,以她独特的艺术氛围,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维也纳的音乐大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坐上游轮航行在蓝色的多瑙河上,眺望布达佩斯城市河岸上连绵不断的皇宫与雄伟的教堂建筑。耳边是“蓝色多瑙河”熟悉不过的旋律。塞切尼链一桥飞架,连接布达与佩斯二个城区。桥上的拱门石砌层叠、雕塑精美,显现出古典欧洲的王者风范。站在对岸的渔人岛上一览浩瀚的多瑙河上船舶川行,河对岸的昔日帝国的盛景恍如眼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多瑙河游轮上眺望沿岸的帝国宫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历史上,茜茜公主在匈牙利被加冕为王后的仪式,就在渔人堡上这座玛加什教堂内举行。她的私人物件还摆放在教堂底层的一个密室之内。她从奥地利而来,为民亲善,受到匈牙利万众的拥护。但这位贵为奥匈帝国的第一夫人命运多舛;随着她晚年心绪不宁地前往日内瓦旅行,途中竟遇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卢切尼的错杀,终于曲终人散。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茜茜公主曾在岛上的玛加什教堂内加冕为王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布达佩斯首都的英雄广场上,有一组威风凛凛的战马坐骑的雕塑;七位将军手执兵器,雄视八方。以此来纪念先辈们为国驰骋战场、开疆拓土的英雄历史。匈牙利人的祖先是否为古代中国北部的匈奴,至今未有定论。据史料记载,匈奴在被秦朝蒙括将军赶出西域之后,作为强悍的游牧民族掉头西往,突奔至多瑙河的东部平原。至今匈牙利的一些地方,其语言、姓氏及婚姻习俗尚能发现与汉族有相似之处,而有异于欧洲民族。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站到渔人堡开阔的平台上,还能清晰地望见东部山岗上的制高点矗立着一座苏联红军士兵的纪念像。据说苏联解体之后,匈牙利政府下令将1949-1989年期间所有与俄国有关的纪念碑或雕塑全部拆除,移置到城外僻静的一个雕塑公园里存放。作为历史的遗物,供那些怀旧的老人去浏览。苏联解体、匈牙利在摆脱了苏联模式统治之后,1956年因匈牙利事变被处死的纳吉,政府重新为其平反昭雪,举行了隆重国葬。并在国会大厦前的小广场为其完成 一座站立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布达佩斯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裴多菲在中国是耳熟能详的自由诗人,他为他的祖国奔走呼号。却不幸在1849年7月的独立战争中为国捐躯,年仅26岁。裴多菲诞生200周年,作为匈牙利全民景仰的天才诗人,布达佩斯城中有多处裴多菲的纪念碑及博物馆。这个由7名游牧部落首领带领骑兵攻占多瑙河平原,定居建国1000余年的民族,十分珍视自己国家历史上的每一位英雄与传奇人物。在首都的古老街道上到处可见极有艺术水准的雕塑铜像。如音乐家李斯特、诗人裴多菲,第一位民选总统纳吉;开国元勋七尊骑马的铜像威武地耸立在英雄广场的纪念塔座上。他们尊重自己民族的历史,对开疆拓土、为国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辈表示感恩。我发觉俄国也是如此。前苏联政权恢复为俄罗斯之后,把被苏军杀害了的沙皇一家遗骸也找了回来,重新安葬到彼得大帝要塞的保罗大教堂之内。而不是妄自尊大,用现代人的理解去轻易否定自己民族的历史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