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游记:古韵里的清凉探寻

何利平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3 - 4日,正值高温酷暑,我与女儿一家在四川泸州探望父母返京途中,顺道踏上了前往宜宾李庄的旅途。这座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镇”的历史文化名镇,宛如一方清凉的净土,在炎炎夏日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初入李庄,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在岁月的打磨下光滑而温润,仿佛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一段故事。街道两旁,明清时期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花门窗,无一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我们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p><p class="ql-block">沿着街道前行,我们来到了李庄的“文化抗战纪念馆”,这座陈列着古镇李庄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所处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要历史地位,</span>“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更让我们了解到了李庄在抗战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1940到1946年间对中国文化事业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当年,</span>为了躲避战火,除了同济大学,还有一大批文化机构,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也到李庄寻求庇护。众多文化名人如傅斯年、李济、陶孟和、童第周、梁思成、林徽因等也在此云集。李庄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文化精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避难所”。一个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庄,接纳了各文化机构学者、师生1.2万余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庄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文明的火种,无愧于“文化脊梁”的称号!这段历史,让我们对这座小镇充满了敬意。</p><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我们来到了江边。万里长江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江边的垂柳依依,随风摇曳。此时此刻,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李庄古镇灯火辉煌。打造一新的“月亮田”风景如画,夜晚的灯光秀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围观(周六周日还有歌舞表演)。我们品尝着当地的特色美食,李庄白肉、黄粑、白糕,感受着舌尖上的美味。饭后,我们漫步在古镇的小巷中,感受着夜晚的宁静与祥和。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这次到李庄之行,虽然正遇高温酷暑,没有我们想像的清凉,但我们对这座历史文化名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李庄,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小镇,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品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萬里長江第一古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庄古镇位于四川宜宾城东19公里的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镇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批天府旅游名镇。</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李庄以"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字电文盛邀,迎来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研究所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科研和学术机构。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四大抗战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