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妙应寺)以其独一无二的元代巨型白色藏式佛塔闻名于世,是北京古老的地标,凝聚了汉、藏、蒙、尼等多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 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由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修建。设计者是著名的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这座白塔是元大都(今北京)的重要工程,也是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元代藏式佛塔。 白塔通体洁白,高约51米,由巨大的石砌须弥座、覆钵形塔身(俗称“塔肚子”)、相轮(十三天)和鎏金铜制华盖与塔刹组成。其造型古朴雄浑,融合了中尼佛塔的建筑艺术精华,是藏式佛塔(覆钵式塔)在中国内地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白塔不仅是重要的佛教圣地(塔内曾供奉舍利和佛教经书),更是元大都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北京城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元代建筑、宗教、文化及中外交流的珍贵实物。白塔独特的造型使其成为北京老城内一道醒目的风景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 元代白塔所在的寺院原名为 “大圣寿万安寺”,是元大都的皇家寺院,规模宏大。明代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后改称“妙应寺”,但明末寺院建筑已严重损毁。现存的妙应寺(寺院建筑群)主要重建于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奠定了今日妙应寺的格局。 如今,妙应寺白塔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既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和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其丰富的历史内涵,更是一些网红的必到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