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华英雄

<p class="ql-block">中午吃饭,长春突降大雨,路边好多车辆被淹,下水道口已成喷泉。好在饭后风停雨住,没有影响我们参观伪满皇宫。</p><p class="ql-block">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是一座在溥仪宫廷旧址建筑群基础上建立而成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以其多重内涵、独特价值,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皇帝的垂死挣扎,更见证了日本侵略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血腥与残暴,是中国近现代殖民文化的典型警示性纪念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1932年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1934年,伪满推行帝制,“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1934年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基大典,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p> <p class="ql-block">同德殿是日本人为溥仪及其家眷设计建造的临时宫殿,1938年竣工,地上地下共三层,建筑面积3707平方米。其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贴覆米黄色面砖,采用黄色琉璃瓦覆顶,在瓦当和滴水分别有篆书“弌德”“弌心”字样,寓为“日满一德一心”之意。整体建筑风格,既采用了中国传统宫殿样式和日式古代建筑的许多构件,又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属于近代折中主义范畴。</p><p class="ql-block">叩拜室。</p> <p class="ql-block">广间,即同德殿大厅。内部主色调以金色为主,富丽堂皇,精美无比。同德殿是伪满皇宫旧址内体量最大、建筑宏伟、体现中日合璧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便见室。</p><p class="ql-block">电影室。</p> <p class="ql-block">中式间。</p><p class="ql-block">日式间。</p> <p class="ql-block">钢琴房。</p><p class="ql-block">台球房。</p> <p class="ql-block">二楼原为溥仪及婉容寝宫,后因溥仪疑心窃听设备未使用,1943年改为‘福贵人’李玉琴居所。‌‌</p> <p class="ql-block">溥仪卧室,担心窃听一次都没有在此住过。</p> <p class="ql-block">兰花御纹章是日本关东军为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设计的御用徽章,于1934年溥仪称帝后开始系统性使用。该徽章被广泛装饰于帝宫建筑构件、礼仪器具及生活用品之上,包括宫门楣饰、皇旗、餐具、佩刀等皇室专属领域。</p> <p class="ql-block">日本当局以"金兰之交"为名义推广该徽章,实则通过视觉符号强化对伪满政权的控制。</p> <p class="ql-block">现存带有该纹章的文物涵盖银壶、酒杯、纪念章等品类,成为研究伪满时期殖民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伪满委任状。</p> <p class="ql-block">勤民楼始建于1914年,建筑面积1392.7平方米。1932年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后,根据“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祖训,以“勤民”二字命名此楼,并将此作为处理政务、举行典礼、接待来宾、赐宴、从事祭祀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五间房是日本关东军宪兵队伪满皇宫勤务班的驻地,位于勤民楼与同德殿之间,表面为协助近卫军保护溥仪,实则为监视控制伪满皇宫的核心设施。‌‌</p> <p class="ql-block">天井里的树。</p><p class="ql-block">勤民楼以其独特的北方罕见天井设计而闻名,溥仪曾在此坐井观天,身心皆不自由,如同井中之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本顾问吉冈安直办公室(实际掌控政务)。‌‌由于监视控制溥仪非常得力,十年内由中佐升至中将。</p><p class="ql-block">候见室,供日伪官吏等候觐见。</p> <p class="ql-block">西便殿。</p><p class="ql-block">西便殿是伪满皇宫内的重要建筑,又称御学问所,是溥仪的书房及非正式接见场所。该建筑由日本人设计,主要用于溥仪处理非正式政务或接待伪满官员、外交使节。 西便殿为日本式建筑风格,与伪满皇宫其他传统中式建筑形成对比。其名称“御学问所”反映了日本人对溥仪的定位——希望他成为“学者型傀儡皇帝”。 ‌溥仪常在此处理非正式政务,如与伪满官员商讨政策、接见日本顾问等。该建筑未被溥仪正式启用为政务场所,更多作为私人书房使用。亦为办公及召开“御前会议”之处。‌‌在伪满时期,他几乎每日都会莅临此地,深谋远虑地规划着如何重振大清的基业。</p> <p class="ql-block">勤民殿(正殿):溥仪登基、接见外宾场所。正殿铺大红地毯,御座置于金黄色神龛下,保留有"兰花徽"饰宝座。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此举行了一生中的第三次“登极大典”,充当了伪满洲国皇帝。</p> <p class="ql-block">该殿平时用屏风隔为两部分,北部为御座所,也称仪式谒见室;南部为通常谒见室,也称东便殿,遇有重大活动合为一室。这里是签署《日满议定书》等文件的场所。《日满议定书》是在1932年9月15日,由日本国与伪满洲国签订的出卖中国东北地区主权的非法议定书。该伪议定的签订,使日本自日俄战争以来,攫取中国东北权益的企图得以实现,表明东北完全被纳入日本人的统治范围。</p> <p class="ql-block">溥仪用过的汽车。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御车之一。该车是1941年由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泊卡德( Packard )汽车公司制造的名牌豪华老爷车。车长5.7米、高1.8米、宽1.7米、八缸发动机、右柁轮。该车具有马力大,速度快、行车稳等特点。溥仪逃往通化大栗子沟期间,曾乘坐过此车。</p><p class="ql-block">祠堂:供奉清室列祖神位。</p> <p class="ql-block">餐厅。</p><p class="ql-block">佛堂。</p> <p class="ql-block">白熊皮、溥仪礼服。</p><p class="ql-block">溥仪在苏联关押期间创作的艺术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溥仪将这八个字设计成组合字形,整体造型呈现“手舞足蹈”的动态感,笔画中蕴含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1934年由溥仪下令建造,主要用于祭祀祖先。该建筑为二层青砖结构,位于勤民楼背后。 ‌</p><p class="ql-block">缉熙楼‌是伪满皇宫的核心建筑之一,始建于1908年,1932年起成为溥仪及其后妃的寝宫,取《诗经·大雅·文王》“於缉熙敬止”命名,寓意“继承康熙、敬仰光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证了溥仪傀儡生涯与末代皇室的生活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二楼东侧为皇后婉容的生活区,含书房、卧室。</p> <p class="ql-block">嘉乐殿‌原为伪满洲国时期的大型宴会场所,现作为《从皇帝到公民》专题展厅,展示溥仪生平及日本殖民统治历史。</p> <p class="ql-block">人生两重天。</p> <p class="ql-block">宫内府始建于1909年,1932年,溥仪入住后改为宫内府办公地,统辖掌管宫内一切事物。宫内府大臣先后由沈瑞麟、熙洽担任,宫内府次长均为日本人。</p><p class="ql-block">西御花园畅春轩与植秀轩都建于伪满初期,畅春轩先是四格格、五格格的闺房,1937年7月,溥仪之父载沣到伪满祝贺溥仪称“帝”时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出口。</p><p class="ql-block">伪满皇宫博物院出口处收藏的火车头是1898年由美国鲍尔温机车厂制造的蒸汽机车,1905年随沙俄中东铁路南支线建设队伍进入中国东北,曾用于工程运输。1936年在拉林河桥试运行中意外坠江,埋藏河底近70年后于2005年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离开长春,傍晚赶到哈尔滨。经过大名鼎鼎的哈工大立交桥。</p><p class="ql-block">晚上在同和居吃饭。</p> <p class="ql-block">爆肚,口感没有想象中的惊艳。</p> <p class="ql-block">烧鸡和丸子。</p> <p class="ql-block">D8:7月19日早8:30出发东北虎林园,观虎饲虎后11:00出园,去4S店保养车辆,中午简单午饭后参观哈药六厂版画博物馆,15:00回宾馆午休。晚18:00打车去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吃俄餐,夜游中央大街,晚21:00共享单车回宾馆。</p> <p class="ql-block">东北虎林园坐落在松花江北岸,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拥有700多只人工饲养繁育的纯种东北虎。自1996年对外开放以来,东北虎林园以它浓厚的野趣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慕名而来,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25万人次以上。</p> <p class="ql-block">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虎。</p> <p class="ql-block">虎园分为普通车和惊险车两种。</p><p class="ql-block">这是惊险车,特制铁网车穿越虎群,可以肉条投喂,老虎扒窗互动刺激。‌‌</p> <p class="ql-block">虎虎生威。</p> <p class="ql-block">看这两只,可以理解古人为什么称虎为大虫了。</p> <p class="ql-block">20元一根肉条,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喂给老虎。老虎们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见了肉就来个饿虎扑食。天天有无数的人喂,早就不是饿虎了,都懒洋洋的爱理不理。我们买了两条还差点没喂出去。</p> <p class="ql-block">等苹果吃的黑瞎子。</p> <p class="ql-block">萌萌的幼虎。</p> <p class="ql-block">这只幼虎正在睡觉,一名男性游客为了让它起来,竟然用矿泉水洒它。饲养员发现后当场发飙,抱起来用毛巾擦拭的同时,把所有虎宝宝都抱里面垫子上了。唉!素质确实有待提高。</p> <p class="ql-block">最后压轴的是网红"二埋汰"。‌</p><p class="ql-block">车辆正在前行,司机师傅忽然大喊"二埋汰出来了"。只见“二埋汰”依旧是以独特的泥浆造型出镜。这只7岁的雄性东北虎以浑身黑泥的“埋汰”形象闻名,但偶尔为“相亲”短暂洗澡‌,“为爱整洁”的短暂行为再度因相亲失败回归埋汰本色‌。二埋汰以沉迷泥坑打滚著称,尽管工作人员曾怀疑其健康问题,但检查证实仅为个性偏好‌。</p><p class="ql-block">司机师傅说人和虎都烦它,不仅仅因为它浑身泥浆,还到处撒尿……</p> <p class="ql-block">虎园出来,保养车辆吃午饭,然后参观哈药六厂版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入口是洗浴中心,并非博物馆入口。好多人都会走错。</p> <p class="ql-block">哈药六厂版画博物馆始建于2006年1月15日,位于哈药六厂办公楼4楼到6楼,由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出资建设和管理的公益性艺术类文化机构。</p> <p class="ql-block">以法国卢浮宫为原型,融合古典主义与巴洛克风格,金碧辉煌,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水晶吊灯、金色穹顶、旋转楼梯被称为"东北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收藏黑龙江省60余位版画家的优秀作品200余件,收藏全国各省市225余位版画名家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代表作品360余件。</p> <p class="ql-block">所藏作品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特色鲜明,涵盖木版套色、水印、粉印、绢印、彩拓、黑白木刻、木口木刻和铜版、石版、网版、综合版以及纸版、砖刻、塑料凸版等不同版种。</p> <p class="ql-block">中药材拼成的黑龙江省地图。</p> <p class="ql-block">晚上逛吃中央大街。已经是第N次来了,每次都是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旧称“中国大街”,主要为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以及现代多种风格等欧式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是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哈尔滨的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的地砖铺设始于1924年,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主导设计。其灵感源于俄式面包的形状,故称“面包石”。每块方石长18厘米、宽10厘米。方石竖直夯入地下,深度达20-30厘米,确保路面稳固。每块方石价值1银元(当时足够穷人一月生活费),整条街耗资约870万银元,按现代银元收藏价估算,地面价值超30亿元人民币。‌‌被誉为“黄金铺路”。</p> <p class="ql-block">来中央大街当然要吃马迭尔冰棍,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建,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名称“马迭尔”从清朝到民国到解放后,一直沿用未改。马迭尔冰棍的特点:“甜而不腻,冰中带香”,且无膨化剂,其固化物(牛奶、鸡蛋等)投放比例远高于冰淇淋。</p> <p class="ql-block">秋林格瓦斯由俄国商人伊·雅·秋林于1900年在哈尔滨创立,传承俄罗斯传统工艺,以俄式大面包(大列巴)为原料,经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制成。</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位于中央大街,是中国“新政协筹备活动旧址”,为典型的法兰西路易十四古典式建筑。由俄国籍犹太商人约瑟·开斯普1906年修建。</p> <p class="ql-block">2013年,马迭尔宾馆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阳台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晚上马迭尔西餐厅品尝俄餐。</p><p class="ql-block">女儿刚发了加班费,这顿大餐是女儿请的。咱没有吃过俄餐,也不会点菜,要的是四人套餐。数量不少,口味尚可。</p> <p class="ql-block">红汤。</p> <p class="ql-block">披萨。</p><p class="ql-block">盘肠。</p> <p class="ql-block">七分熟的牛排。比想象中的要好吃。</p> <p class="ql-block">等菜间隙,我上到二楼三楼宾馆参观名人住过的房间。这些房间仍可住宿,房价都在千元以上。</p><p class="ql-block">由于已经有客人住宿,室内无法参观。</p> <p class="ql-block">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p><p class="ql-block">郭沫若、何香凝、孙起孟、贺子珍。</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章伯钧、谭平山、许广平。</p> <p class="ql-block">沈均儒、蔡廷锴、李得全、朱学范。</p> <p class="ql-block">茅盾、埃德加.斯诺、田汉、宋庆龄。</p> <p class="ql-block">丁玲、徐悲鸿、周立波。</p><p class="ql-block">新政协筹备处。</p> <p class="ql-block">国母宋庆龄住过的房间在走廊尽头。</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夜景,异国情调浓郁。</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仍旧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3D广告。</p> <p class="ql-block">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中央大街北段松花江畔广场,斯大林公园中部。是为了纪念1957年哈尔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水而建的。塔基有两层不同高度的底座,分别表示1932年和1957年特大洪水的水位;塔身下部有全市各界人民抗洪抢险的浮雕;塔顶有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群雕像。</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上无人机表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