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作者:张松龄,注评:李宇,助读:杨守昌

鳳羽麟輝

<p class="ql-block">A:张松龄自创诗歌《七律•建军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军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松龄 绥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吴楚头颅燕赵魂,丹心碧血砺三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旌旗漫卷苍生醒,舰炮轰鸣社稷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助战东风摧恶煞,协防北斗锁妖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强国更有强兵策,万里江山万里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李宇先生的注释简评</span></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在形式上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p><p class="ql-block">①对仗工整,押韵规范。颔联、颈联的不仅对仗工整,内容上更是层层递进,从唤醒民众、建设国家(颔联)到摧毁敌人、精准防御(颈联),逻辑清晰,气势磅礴,可谓形神兼备。</p><p class="ql-block">②语言精炼,如“砺三军”、“醒”、“新”、“摧”、“锁”等字词,力透纸背。</p><p class="ql-block">③诗中“燕赵、吴楚、丹心碧血、旌旗漫卷等经典意象的传承与活化,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精神熔铸一体,使“忠魂”、“英魂”意象拥有了更广阔的历史纵深和民族凝聚力,全诗承载着深厚的古典诗歌的传统底蕴,有着鲜明的凝练美和力度美。</p><p class="ql-block">④作者并非简单套用古典形式,而是在严谨的格律框架下,运用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意象和语言,使其承载崭新的时代内容,让古韵焕发出时代生机。这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与创造性转化。</p><p class="ql-block"> ⑤作品既有“吴楚头颅燕赵魂”将历史长河中的英烈精神汇聚于当下时空交织的宏大叙事,又有“旌旗漫卷”、“舰炮轰鸣”展现现代军队的磅礴气势与强大力量的现实状阔,以及“社稷新”、“强国”、“强兵策”指向国家发展光明前景的未来展望。而“东风”、“北斗”将视角拉升至国家战略力量的层面,极具现代感和宏阔感。这种调度构建了从历史到现实再到未来的宏伟时空画卷。“旌旗漫卷” (视动),“万里江山” (视静),“舰炮轰鸣(视听)”的动静、视听结合;意象:“苍生醒” (由静到动的觉醒),“社稷新” (焕然一新的状态);想象: “东风摧恶煞”、“北斗锁妖神” (将无形战略威慑力化为具象的摧枯拉朽、精准制敌的画面)也是有效的调度,这些调度使诗歌画面感极强,层次丰富,充满张力。</p><p class="ql-block"> ⑥ 另外,作品中“东风”、“北斗”借代国家强大的战略防御和打击能力,是极具时代特色的象征符号。“恶煞”、“妖神”:象征一切危害国家安全、人民福祉的敌对势力和邪恶力量。这种象征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批判力度。</p><p class="ql-block">总结起来, 诗人娴熟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意象组合、动静视听、象征借代、对仗),将历史与现实、具象与抽象、军事力量与家国情怀有机融合,营造出雄浑壮阔、极具冲击力的艺术效果,体现了高超的文艺调度能力。是“古韵今传”的典范之作。它以严谨的古典格律承载炽热的时代情怀,通过精妙的文艺调度展现宏阔的历史与现实画卷,深情讴歌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不朽精神、强大力量和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格调高昂,是一首具有深沉历史感、强烈时代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优秀军旅诗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C、杨守昌先生的赏析助读</span></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建军节》以雄健的笔力勾勒出人民军队的精神谱系与时代担当,在历史纵深与现实维度的交织中,奏响一曲强军兴邦的壮歌。全诗意象宏阔,从精神根脉到科技强军,从军队使命到家国情怀,层层递进,尽显赤子丹心。下面我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助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精神根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首联“吴楚头颅燕赵魂,丹心碧血砺三军”,落笔便直抵军队的精神本源。“吴楚”“燕赵”泛指华夏大地,“头颅”暗喻牺牲奉献,“魂”则是镌刻在血脉里的刚毅——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有勇毅坚韧之风,不同地域的精神特质在军队中熔铸为一体。“丹心碧血”是忠诚的极致表达,“砺三军”则点出这种精神并非天然生成,而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凝聚成钢铁般的意志。这一联不仅写军队的构成,更写其精神基因: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人民军队,早已将各地的勇毅、赤诚熔铸成共同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历史与现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颔联“旌旗漫卷苍生醒,舰炮轰鸣社稷新”,跨越时空勾勒军队的历史使命与现实力量。“旌旗漫卷”是革命年代的意象,象征军队作为引领者,在动荡中唤醒沉睡的民众,让“苍生”从蒙昧走向觉醒——这是对军队“为人民解放而战”的历史注解。“舰炮轰鸣”则拉回当下,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不再是革命年代的小米加步枪,而是守护国家发展的钢铁屏障,“社稷新”正是这种守护的成果:军队的强大,托举着国家的新生与进步。一“醒”一“新”,串联起军队从“解放者”到“守护者”的角色演进,却始终不变“为苍生、为社稷”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科技强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颈联“助战东风摧恶煞,协防北斗锁妖神”,聚焦新时代强军之路的科技底色。“东风”直指我国自主研发的东风系列导弹,是国防力量的硬核象征;“北斗”则是大国重器的科技名片,代表着现代军事的信息化、精准化。“恶煞”“妖神”是对一切威胁国家主权、安全势力的蔑称,“摧”“锁”二字力道千钧,既显武器装备的威慑力,更显军队“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决心。这一联跳出传统军旅诗的冷兵器想象,以“东风”“北斗”展现科技赋能下的强军图景,让“强兵”有了具体可感的时代注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强国强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尾联“强国更有强兵策,万里江山万里民”,直击“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核心逻辑。“强兵策”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智慧,而这一策略的终极指向,是“万里江山”的稳固与“万里民”的安宁。军队与国家、人民的关系在此点明:强兵是强国的基石,而强国的终极意义,是守护每一寸土地、每一位百姓。这种“兵为邦本,邦以民宁”的辩证,让诗歌的立意超越了对军队的单纯赞美,升华为对国家、军队、人民共生关系的深刻洞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值此建军节,这首诗既是对人民军队光辉历程的礼赞,也是对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呼应。从“丹心碧血”的精神传承,到“东风北斗”的科技赋能,再到“万里江山万里民”的使命担当,全诗以“刚”为骨、以“情”为魂,让“强军梦”与“中国梦”在诗行中同频共振——这便是人民军队的底色:为家国而战,为人民而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