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行唤醒米轨时光

逐光追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水古城旁,临安车站别有风情,中西合璧,法式韵味浓厚:亮黄外墙配连贯弧形屋顶,绿边门窗对称分布。</span></p><p class="ql-block"> 室内异域风情中,候车室的墙钟标识与繁体中文透着民国味,风格交融自然。站内两个售票窗口,分售建水至石屏、团山的单程或往返票,线上仅售往返票。建水至团山的票竟很抢手,我们只买到次日下午的有座票。</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一段跨越百年的铁路史,或许就藏在那台废弃的英国产蒸汽机车头和低矮陈旧的站房里。它们像沉默的引路人,邀你踏上一段慢节奏的悠悠旅程。</p><p class="ql-block">站台上,几块钢板静静陈列,上面镌刻的文字串联起小火车的岁月轨迹:1928年10月,它带着建水步入铁路寸轨时代;1970年8月,完成米轨改造,继续向前;2003年6月,客运业务悄然停止;直到2015年5月1日,建水至团山的观光旅游小火车正式开通,让这段历史重新焕发生机。</p><p class="ql-block">登上小火车,车身轻微的摇晃带着时光的韵律,敞亮的车窗将沿途风光尽数收纳。在这里,旅客不必追赶时间,只需静静感受那份“从前慢”的从容与惬意,让思绪随铁轨延伸,触碰百年铁路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一声悠长的汽笛撕破天际,小火车平稳行驶二十分钟后,缓缓停靠在双龙桥站台。</p><p class="ql-block">七节车厢的列车员立刻转换角色,化身为热情的导游;车上的旅客也心照不宣地切换身份,变作满怀期待的游客,准备开启三十分钟的双龙桥探秘之旅。</p><p class="ql-block">被誉为“十七孔桥”的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全长148米,高9米,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廊桥。桥本是渡河的介质,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关键。自建成那日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渡过无数行人,斯者已去,古桥依然!</span>桥上三座飞檐翘角的阁楼,与两端两层八角攒尖顶的桥亭相映成趣,既凝结着桥梁建筑的科学智慧,又彰显着精巧的造型艺术。1965年,它被茅以升选入全国最著名的十余座古桥之列;2006年,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静静诉说着岁月沉淀的厚重与辉煌。此刻,桥也成了连接古今文化传承的媒介。</p> <p class="ql-block">建水小火车从双龙桥站行约10分钟便到了乡会桥站。</p><p class="ql-block">此处最大看点就是乡会桥站本尊。是个很有特色的车站,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上的重要站点,见证了滇南铁路的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变迁。站房主体为中式木结构歇山屋顶,又有法式炮楼状砖石结构部分,色彩醒目,造型独特。曾是重要货运站,办理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现仅保留一条米轨,主要服务于建水古城小火车停靠。是网红打卡地,因停车只有30分钟,周边有乡会桥、汤武桥等古迹及田园村落没有来得及游览。</p> <p class="ql-block">小火车从乡会桥站出发,10分钟后抵达距建水县城西13公里的团山站。换乘短驳大巴5分钟,便到了有600余年历史的团山村。</p><p class="ql-block">古村落位于圆形小山包上,彝语称“突舍儿”,意为“有金有银的地方”。村中完好保存着以张家花园为代表的20余处传统建筑,涵盖古民居、寺庙与宗祠等,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漫步团山民居,古朴气息扑面而来。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与住着本地居民的老宅相映成趣,让整个村落满是生活气息。景区分为东寨门、张家花园、皇恩府等区域,每处院落都藏着专属的历史故事,精美的雕刻更是随处可见。其中,张家花园作为最大最完整的宅院,不仅有独立的碉堡和寨门,其精巧的三进院落设计,尤为值得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列小火车载着从临安站出发的旅客,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下车时俯身一摸,那标准的“米轨”凉丝丝的,比起如今高铁的“大长腿”,活脱脱是铁路界的“小短腿柯基”。别看它迷你精巧,当年在滇南可是响当当的“顶流交通担当”。</p><p class="ql-block">这条“小短腿”跑了百余年,没如法国人设想的那般成为“资源输送管”,反倒成了串起乡愁与风景的项链。历史的幽默大抵如此:本想修条路来掠夺,最终却修了条路让人心生眷恋。</p><p class="ql-block">如今小火车依旧慢悠悠地跑着,时速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这反倒成了它独有的“萌点”。坐在车厢的木椅上,时而能望见车头冒出的白烟,像条懒狗似的缀在后面;铁轨接缝处“哐当哐当”的声响,又像老祖宗在耳边絮叨:“慢点走,瞧瞧两旁的景致哟。”</p><p class="ql-block">其实这米轨哪里是什么“小短腿”,分明是条时光传送带。你在木椅上轻轻晃悠,看两侧稻田由绿转黄,看土坯房蜕变成民宿,看穿校服的娃娃追着火车奔跑——仿佛在看一场慢镜头电影,百年的故事都藏在那“哐当”声里,等着有心人用耳朵去捡拾。</p> <p class="ql-block">写于2025年8月5日金坛城南。</p><p class="ql-block">本文中所有均为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阅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