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旅游胜地~建水古城(下)

张建勋

<p class="ql-block">  上篇介绍了建水古城的朝阳门、文庙、朱家花园、临安府署等几个重要景点。但旅游名城的景点和打卡之地实在是太多,一个美篇根本容纳不下来。所以用下篇继续介绍。</p><p class="ql-block"> 本篇来说说建水古城的学政考棚、老街风貌以及古城外的双龙桥、团山古村等名胜之地。</p> 学政考棚 <p class="ql-block">  建水学政考棚全称为“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位于古城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是明清时期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政定期亲临举行院试的专用考场,也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科举考试遗址之一。当然,目前这个学政考棚是经过精心修复重现的。1993年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建水古建中占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 来这个考棚参加“院试”的学子来自于当时的滇南四府(临安、元江、开化、普洱)。“院试”是科举制度中“童生考秀才”的关键环节​。,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通过者即为“秀才”,具备参加乡试的资格,堪称“仕途起点”​。</p> <p class="ql-block">  学政考棚设六进院落,每个院落的功能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进院,鼓厅与号门:考生点名、击鼓启考之地(上图)。</p><p class="ql-block"> 二进院,龙门:象征“鱼跃龙门”,正式步入考场的象征(下图)。</p><p class="ql-block"> 三进院,东西文场:即考场号舍,考生答题之所。</p><p class="ql-block"> 四进院,校士馆:考官阅卷、监考之地。</p><p class="ql-block"> 五进院,戒慎堂:用于考前训诫与纪律宣读。</p><p class="ql-block"> 六进院,学政公署:学政办公与住宿之所。</p> <p class="ql-block">  学政考棚坐北朝南,整体呈中轴对称六进院落式布局,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共有房舍百余间,功能分区明确、等级森严​。</p> <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临安府(建水)共出文进士200余人,占云南省总数近五分之一,被誉为“滇南邹鲁”“文献名邦”​。</p><p class="ql-block"> 考棚不仅是选才之地,更是边疆与中原文化交融的见证,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特质​。</p> <p class="ql-block">  如今,建水学政考棚已辟为科举文化博物馆,设五大主题展馆​:</p><p class="ql-block"> 武举馆:展示武科考试制度与器械</p><p class="ql-block"> 蒙学馆:介绍古代启蒙教育与私塾文化</p><p class="ql-block"> 书院义学馆:展现建水本地庙学、义学系统</p><p class="ql-block"> 综合馆:科举制度通史与流程</p><p class="ql-block"> 乡土馆:临安府科举人物与地方文化</p><p class="ql-block"> 此外,馆内还展出3000余件文房清供(如古砚、墨锭、简书、拓片等),并设有虚拟成像、电子翻书、实景演出等互动体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  建水学政考棚不仅是一处古建筑群,更是一座活着的“科举文化博物馆”。它用青砖灰瓦、朱笔黄卷,讲述着西南边疆如何与中原文明同频共振,也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穿越千年,触摸“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古老梦想​。</p> 古城街景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是滇南红土高原上遗落的一枚古铜镜。日影斜照,镜面泛起温润醇厚的包浆,映出六百年前的晨钟暮鼓,也映出今日的烟火人间。古城虽以“建水”为名,却并非水波潋滟之城,而是“建在南诏之水滨”的古老记忆。</p><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大景区之外,古城里那些颇具历史底蕴的牌坊古井、旧居老宅更是多如牛毛、举目皆是……</p><p class="ql-block"> 古城中心的一段残垣上,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云南省美丽县城”和国家气象局命名的“中国天然氧吧”牌匾赫然在目,意在提升古城的整体形象。</p> <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显灵”牌坊,位于临安路与城隍庙街交叉口,相传旧时滇南苦旱,县令斋戒步祷,叩首城隍神像,顷刻甘霖滂沱。百姓感泣,遂建坊以纪,自此“显灵”之名不胫而走。之后每逢岁旱,仍有乡人拈香而来,以手抚石,默默祈雨。石面被摩挲得光可鉴人,像一面凝固的湖,盛满四百年前的雨水与泪水。</p> <p class="ql-block">  “两迤锁钥”牌坊,雄踞于临安路与翰林街交汇的十字通衢,四柱三门,檐牙高啄,像一把凝固在时空里的巨大铜锁,锁住了滇南六百年的风云与荣光。“两迤”一词,源自清雍正年间云南的行政划分——迤东道、迤西道、迤南道,合称“三迤”;而“两迤锁钥”专指迤东道与迤南道。建水正当两迤之咽喉,东控黔桂,南扼交趾(今越南),北接昆明,西连迤西,是名副其实的“大半个云南之门户”,故得此名​。</p> <p class="ql-block">  “翰林”牌坊,是一座以功名旌表的街衢之门,也是一条文脉的入口。它雄踞于今日“翰林街”南端,因明清两代临安城内几位学子高中进士,点入翰林而建坊命名。</p> <p class="ql-block">  “文武齐芳”石牌坊,位于古城核心——临安路与翰林街交汇的丁字口,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 因临安历史上文武人才辈出:文~先后诞生翰林、进士、举人逾千;武~临安府卫所林立,将才不绝。为此,石牌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方凝固的乡邦家谱,也是一座用石头雕刻的“功名榜”。</span></p> <p class="ql-block">  天君庙。古城中轴线上唯一的道教宫观,又称赤帝宫、火神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距今五百年。系免费参观之所。</p> <p class="ql-block">  普应寺。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 年),清代重修,距今五百五十余年​。名列建水古城“七寺八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中心的公园,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市民休闲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以下几幅为街头随拍,意在让观者从中感受古城韵味。</p> <p class="ql-block">  古城街景,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  值得推荐的是建水风味独特的各种小吃和美味菜肴。烧豆腐、汽锅鸡、过桥米线,让人大快朵颐。这个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临安饭店”仅是古城内林林总总的风味餐厅之一,诸如此类的餐馆饭店多如牛毛,是吃货们的美食天堂。</p> <p class="ql-block">  建水还是古井众多的地方,城内外保留有许许多多的古井,有的至今还在使用。</p> 双龙桥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又称“十七孔桥”,位于县城西约5公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因两河蜿蜒如龙而得名。该桥建立于清乾隆年间,原为三孔石拱桥;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扩建为十七孔,全长约148米,宽3-8米,桥高9米​。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多孔连拱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  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中为“滇南大观楼”,两侧略小,楼阁层檐重叠、檐角交错,远望如楼船横波,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桥身用500余块平整石块砌成,桥栏雕刻龙凤、花卉等图案,工艺精湛,体现清代桥梁建筑的高超技艺​。1965年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列为全国十大古桥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得1994年我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桥下还是有少量流水的河流,我们还下到几近干涸的河床中仰望桥体。不知何时被蓄满了水,打造为不收门票的漂亮景区。</p> <p class="ql-block">  桥与周围湿地、垂柳、碧水相映,四季景色各异,尤以每年11-12月“金光穿洞”奇观最为动人,堪比颐和园十七孔桥​。</p> 团山古村 <p class="ql-block">  团山古村是位于建水县城西13公里处,是国家级AAAA景区,完整保存了19世纪滇南传统村落风貌。该村落以张氏家族聚居为主,明洪武年间由江西移民迁入形成,现存清代建筑20余座,包含四合院、寨门、寺庙等景观建筑,建筑群采用青瓦白墙形制,融合汉族青砖四合院与彝族土掌房元素,木雕、石雕、砖雕装饰精湛,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对象。景区内保留祭祖节、火把节等活态民俗,是一个值得去看看的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张家花园是团山古村的代表,与将军第、皇恩府、秀才府、保统府、司马第、太平府、营长府合称“八大院”。因为“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因此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张家花园含21个天井、119间房屋。一个小山村有这样规模的私家花园,也足够出类拔萃了。</p> <p class="ql-block">  秀才府。</p> <p class="ql-block">  司马第。</p> <p class="ql-block">  营长府。</p> <p class="ql-block">  团山古村现存清末民初汉族传统民居及公共建筑26处,格局囊括“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滇南典型样式,青砖、青瓦、木雕、砖雕、彩绘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团山古村先后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之一、云南省第一批50个旅游特色村建设项目之一、中国旅游特色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建水一个安静而未有太多人打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团山建筑的精美,因为世代有人居住,所以没有因为历史的久远而衰败;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余年,仍然不朽。因此,团山也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p> 临安火车站 <p class="ql-block">  临安火车站位于建水城内,既是尚在运行的建水~团山旅游小火车的起点,又是充满怀旧色彩的火车主题公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早的火车、古老的火车站、复古的车厢、邮局,还有铁路铁轨火车发展博物馆和铁路文化走廊。<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百年寸轨黄线,千年古城第一车”,</span>这些设施共同记录了云南铁路史上一段令人骄傲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建水的小火车目前运营路线为古城至团山。系国内唯一的米轨旅游线路,全程13公里,途径双龙桥、乡会桥站,终点是团山。每个景点都预留一段时间供乘客下车游览,旅游旺季,一票难求。</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站。</p> <p class="ql-block">  终点站团山站。据说这些站点还是法国人设计的呢。确实具有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上面介绍的传统景区景点之外,建水还有一些新建的特色旅游项目,譬如小桂湖、紫陶博物馆、蚁工坊等,同样吸引着不同审美的广大人群……</p><p class="ql-block"> 古迹遍地的古城,再加上众多的现代元素,让每一位到了建水的游客都获得了充分的满足感和体验感。我们惊叹建水在古迹保护和推陈出新方面所做的业绩,也为这座地处滇南一隅的旅游名城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 来吧!建水欢迎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