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基本概况</p><p class="ql-block"> • 地理位置:位于扬州市南河下174-2号,东与盐商汪鲁门住宅毗连,南临南河下古街,西与市育才小学为邻,北至木香巷。</p> <p class="ql-block"> • 文物古迹:会馆内的楠木大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厅木构架中的柱、梁、枋等大部分木构件均由楠木制作而成,用料粗硕,前轩棚中的月梁、轩梁、轩柱和要头等均施雕刻。晚清重臣张之洞手书“静观”石额及楹联“花影压阑星错落,树阴穿径月玲珑”,为建筑增添了厚重的人文底色。</p> <p class="ql-block"> • 布局规划</p><p class="ql-block"> ◦ 轴线对称:整体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呈现出对称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平衡、稳定的美学观念,给人以庄严、规整之感。</p> <p class="ql-block">串楼连通:保留了经典的“串楼连通”布局,楼上每个房间相互连通,形成串楼,这种布局既方便了人员的走动与交流,也增加了建筑内部空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p> <p class="ql-block">楹联题刻韵味十足:晚清重臣张之洞手书的“静观”石额及楹联“花影压阑星错落,树阴穿径月玲珑”,为建筑赋予了厚重的人文底色,彰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p> 湖北会馆重修记 <p class="ql-block"> • 空间营造</p><p class="ql-block"> ◦ 庭院精巧:会馆内设有多个庭院,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中心,四周房屋环绕,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采光和通风,还营造出一种宁静、私密的空间氛围,体现了扬州园林“壶中天地”的空间特色。</p> <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由湖北盐商同乡会筹资创建,占地千余平方米,后逐渐衰败。上世纪50年代初被扬州拉丝元钉厂占用,80年代后改为居民住房,2008年6月市文物局对其进行修缮,2024年城控集团再次对其进行修缮与改造,2025年7月27日开门纳客试运营。</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 整体布局:会馆坐北面南,主建筑分布在东西两个轴线上,现仅保留东轴线上的楠木大厅和串楼两组建筑。东轴线上原有房屋前后共五进,由门厅、大厅、串楼和后宅等建筑组成。</p> <p class="ql-block"> • 建筑风格:修复后的湖北会馆保留串楼连通的经典布局,既有荆楚大地的粗犷、大气,也融入了扬州园林的精巧雅致。月洞门旁“牡丹迎春”砖雕与船舫小品相映成趣,磨砖对缝的门楼与曲如弓的卷棚椽,尽显建筑之美。</p> <p class="ql-block"> • 空间营造</p><p class="ql-block"> ◦ 庭院精巧:会馆内设有多个庭院,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中心,四周房屋环绕,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采光和通风,还营造出一种宁静、私密的空间氛围,体现了扬州园林“壶中天地”的空间特色。</p> <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 历史价值:作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湖北会馆堪称建筑艺术瑰宝,更是一部立体的两淮盐业史,见证了扬州因盐业而繁荣的历史,是扬州城市交通史、物流史和商贸史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旅游价值:城控集团对湖北会馆和汪鲁门盐商住宅的文保古建进行修缮与改造,将其打造成湖北会馆沉浸式剧场及互动游览项目,成为展示运河文化、会馆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