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美讲坛】讲述我的故事 传递东小精神(第22期)

东小

<p class="ql-block">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为师之本。师德师风关乎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更关系到教育在人民心中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全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本学期,东关小学开辟了师德师风专栏——师德讲坛。学校挖掘身边学习的榜样,以张玲玲、吕秋莹两位老师为师德典型,构建了东小本土化师德品牌——东小“双玉”精神,并围绕“双玉”精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老师们立德感悟、从教探索、成长砥砺、心灵收获、经验总结、知行提炼等激励广大教师不忘从教初心,担负起育人使命,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b>  本期“雅美讲坛”主人公是何新云老师</b></p> <p class="ql-block">  18岁,我从师范院校毕业,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与满腔热忱,踏上了三尺讲台。二十余载的小学教学历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一些教育真谛,收获了“静待花开”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b>  一、磨炼教学基本功</b></p><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句诗,正是我坚持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创新既需扎根学科功底的“深”,更需跨界吸纳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养分的“广”。我坚持每月研读一本教育教学杂志,从中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方法;积极参加教师学科培训和教师素养比赛,在实践中一点点迭代方法。我深知,只有不断给自己注入新的知识与思考,那方教育的渠水才能始终清澈,真正滋养学生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b>  二、打造高效课堂教学</b></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曾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依托我校“五步本元”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打造高效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知识魅力,在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分享。</p> <p class="ql-block"><b>  三、优化教学评价机制</b></p><p class="ql-block"> 在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我积极践行以“过程+成果”双轨记录:课堂奇思、协作表现、错题反思皆入评价维度。</p><p class="ql-block"> 从此,班级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思辨达人”、“解题能手”、“合作先锋”、“表达之星”等表现突出者。一封封的表扬信送到学生的手里,不但让每个学生在评价中看见闪光点,稳步成长,而且这些“表扬信”也成为了家校沟通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真谛,就藏在每一堂课的互动里,每一次自我更新的坚持里,每一个孩子眼中亮起的光里。这份事业,值得用一生去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