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早醒来一睁眼,炽烈的阳光如熔金一般附着在墙面。身体被热浪裹挟,空调外机的轰鸣与知了奄奄一息的哀鸣混杂,让人窒息。这座城市自7月23日起,连续14天的高温肆虐。气象局预测,8月上旬仍将是酷暑难耐。怎一个“热”字了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热也少不得一日三餐——买菜是雷打不动的日常任务。我吃过早饭,穿戴好装备——遮阳帽、墨镜,骑着我那天天陪伴我的白色无名自行车,奔向刚投入运营不久的所住片区室内农贸市买菜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行马路上,尽管是早晨,就闻到一阵浓烈的沥青味道,持续的高温把沥青路面烤得冒烟,以致沥青味四溢。城市环卫部门的洒水车、雾炮车一天到晚在街上洒水、喷雾,竭力给滚烫的路面降温。环卫部门为市民如此用心良苦——而强烈的阳光仍如烙铁般炙烤着后背。过斑马线的等待,感觉是那么漫长,几十秒钟的红灯时间,得凭强大的意志力硬撑苦熬过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环顾街面,踩三轮车讨生活的男子,脖子上围上一根毛巾,上身赤裸,车上拉着客人飞快地行进,同时一手扶着把手, 一手攥着毛巾不时地擦着脸上不断渗出的汗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途所见行人,个个行色匆匆,似乎不愿在艳阳高照的天空下多待一分钟。火辣辣的太阳与我一路相随,尽管我骑着自行车,可兜起的风都是滚烫的,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黄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在眉梢悬而未坠。为了躲避太阳的“跟踪”,我一改往日的寻常路线,骑车钻入陌生的巷子、胡同里。遇到断头路又退回,另辟蹊径。我心里自嘲,为躲避烈日竟如此迂回,连自己都觉得煞费苦心。还别说,我的路走对了!这些城中的小巷子真比马路上凉快多了,在穿越一条狭窄得仅容两人错身的楼宇夹缝时,空气忽然清凉起来。行进在这夹缝中,给人一种久违的轻松感。夹缝中有三个赤膊乘凉的老者,想必是这附近的居民。其中一个年长的,嘴角叼着烟斗,安静地吸着叶子烟——看样子已经坐了多时了。我抬腕看了下手表,时间不到九点,他们或许是为躲避昨夜闷热,趁清晨稍凉时在此休憩。我小心翼翼地穿过“夹缝”,几个拐弯后,眼前豁然开朗,终于来到室内农贸市场前的马路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未进门,排风扇的轰鸣已先入耳。进侧门时,不经意间触摸到金属把手被晒得灼热,触碰瞬间本能缩手。虽然是室内,并不比室外凉快,只是没有了烈日的暴晒。由于没有安装冷气设备,迎面而来的是上百种气味搅拌在一起的混沌热浪——扇叶搅动着闷热的空气,把鱼腥味、熟食香、烂菜叶的酸腐炖煮成令人窒息的浊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首先来到底楼肉类、熟食、水果摊区,男性摊主除了穿背心的,好些上半身不挂一丝一缕,脖子上吊个长围裙,挥刀割肉、剁骨,砧板上的肉末与汗珠一起四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2度的高温下,鱼摊水盆里翻着白肚的鱼比平日多了不少,偶有挣扎的也只是无力地张合着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扫视水果摊,发现卖西瓜的摊主明显比往日多了很多。许多人正在选购西瓜,用以消减酷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楼蔬菜区的嬢嬢(川人唤阿姨的亲切称呼)们,有的人手握一把蒲扇,扇面在菜摊上方划出焦躁的弧线,既驱赶苍蝇也给自己制造些微风。放眼望去,不少男摊主都热得赤膊上阵,尽管头顶上的吊扇转个不停。我经过一个光头赤膊摊主前,看到此人油亮的头皮上布满密密麻麻的汗珠。此时我的T恤衫被汗水浸透,心慌意乱中,发现计划购买的青辣椒遗漏了,我随意停在一处摊位前,选了十个左右的辣椒,请摊主过秤,不料摊主大度地说道:“算了,不要钱,就算我送你,现在辣椒产得多,不值钱。”农民辛苦,又这么热的天,我过意不去,一定要付钱,对方再三推辞,我还是扫码把钱付出去了才离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辣椒摊主的善意让心头暑气稍减,返程时盘算着该买盐了。便利店的空调凉风刚拂过睫毛,就被四名推门而入的外国年轻游客搅散。他们的T恤后背湿透成深色地图,其中一人指着冰柜,“Ice!”这个词在热浪中炸开,又对同伴咕哝了几句。毕竟,42度的天气里,全人类都说着渴望清凉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踩着自行车回家时,后背已又湿透一片。路过小区公告栏,瞥见物业新贴的停电检修通知,明晃晃的A4纸上印着"高温预警持续"六个黑体大字。蓦地想起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倒想隔空斟一盏冰镇酸梅汤敬她——若来这二十一世纪的盛夏走一遭,怕是要将词牌改作《酷暑难》:“这天气,怎一个热字了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