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借用美篇网络,向大家介绍一位南洋华侨富商,在国家民族为难之时,弃商从戎的将军——南洋华侨翘楚抗日英雄林谋盛将军</p> 风雨知英雄 <p class="ql-block"> 清晨推开窗的一刻,我怔住了。浓云压顶,雨线如注。那不是润物无声的细雨,而是倾盆而至的磅礴,仿佛天幕破裂。我一时有些迟疑:这样的天气,是否还要前往滨海公园,去瞻仰那座早已在我心中耸立多年的英雄纪念塔?</p><p class="ql-block"> 可转念一想,也许这场大雨不是阻挡,而是一种昭示。老天似乎知晓了我的行程,用它自己的方式参与进来。一个为民族赴死的英魂,一个在刑场上坦然就义的身影,怎能只配晴空与和风?风雨中前行,正是对林谋盛将军最沉静的致敬。</p><p class="ql-block"> 我披上雨衣,撑伞走入雨幕,心中念着:今天,我是来见一位老朋友的,一位将热血洒在这片土地的民族英雄。</p> 铜塔巍巍,八角传心 <p class="ql-block"> 来到滨海公园后才知道,近期为了庆祝新加坡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英雄纪念塔被深色围栏围住,正在为纪念活动布置、装潢、搭建表演场地和购物场所,游客无法近距离瞻仰,我只好将手机伸进围栏里拍下英雄塔的照片和视频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林谋盛纪念塔矗立在新加坡滨海公园的东隅,周围草木繁茂,虽在都市繁华之地,却自有一股肃穆静谧之气。我站在碑前,雨丝从伞缘垂落,却遮不住铜塔映入眼帘时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这座由黄庆祥建筑师设计、华社于1954年集资建成的纪念塔,并非寻常的纪念性建筑。它通体为铜,塔身挺拔庄严,基座为八角形,既寓意八方来风、众志成城,也呼应中华文化中对“八”这一吉祥数的深厚情感。而塔尖则上扬如剑,仿佛一把直指苍穹的利刃,昭示着民族精神不屈不挠、破云而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塔身上清晰可见的“陆军少将”字样,是国民政府追授林将军的军衔。此刻,伫立于雨中,我仿佛看见他的英姿,眼中有光,眉宇如山。这不仅是一块石碑、一座铜塔,而是一个民族对于气节、忠诚与牺牲的永恒铭记。</p> 南安赤子,南洋英魂 <p class="ql-block"> 林谋盛将军,1909年出生于中国福建南安一个殷实之家。按理说,他本可以做一个富裕平顺的商人,一生在南洋从容过活。然而命运与时代将他推向了另一条路——一条布满荆棘却光芒万丈的民族之路。</p><p class="ql-block"> 16岁时,林谋盛只身赴新加坡求学,少年远行,早已锤炼其心志。数年后,他继承家业,并凭借才干与诚信迅速跻身为南洋知名商界人物。除了商业成就,他还担任建筑公会会长,积极参与华社事务,是当时新加坡华人中的翘楚。但他没有满足于此。在民族与祖国命运风雨飘摇之际,他选择了放下金算盘,穿上军装,挺身而出。火中取义,铁血抗战</p> 火中取义,铁血抗战 <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虽身处异域,林谋盛心中却燃烧着家国之痛。他曾主导丁加奴州铁矿工人的罢工行动,抗议日本侵略。他清楚地知道,这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民族存亡的较量。</p><p class="ql-block"> 1941年,日军南侵。林谋盛迅速组建华侨义勇军,团结起华人青年保家卫国。他们或训练备战,或搜集情报,为保卫马来半岛与祖籍国贡献良多。</p><p class="ql-block"> 不久之后,他加入由英国设立的“136部队”特工组织,在马来亚境内建立地下情报网。他一面行商掩护身份,一面收集日本军情,并将情报传回盟军总部。他不曾后退,也从未犹豫。</p><p class="ql-block"> 但命运终究无常。1944年,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他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酷刑,他宁死不屈,始终未透露情报与同志信息。最终在樟宜监狱英勇就义,年仅35岁。</p><p class="ql-block"> 临刑前,他面对刽子手毫无惧色,神情沉静。他留下一句令后人潸然泪下的话:“我死得其所,愿中国早日光复!”这一刻,他不仅是将军,更是民族精神的化身。</p> 血写春秋,忠魂不泯 <p class="ql-block"> 林将军之死震动了整个南洋华社。他的牺牲唤起无数华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与参与。在他之后,还有更多人走上抗战之路。</p><p class="ql-block"> 他的事迹在新加坡流传不衰。战后,华人社群自发筹款,建造了这座纪念塔,并将其命名为“林谋盛纪念塔”。这不仅仅是对一位英雄的缅怀,更是对所有为民族而牺牲者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塔下,我望着那写着“陆军少将”四字的铜牌,心潮难平。将军虽无军校背景,却凭着一腔热血,一颗忠心,登上历史的巅峰。他的军衔,来之不易,也当之无愧。</p> 铭记来路,仰望灯塔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恩赐。我们今日所享有的宁静生活,是无数像林谋盛将军那样的英雄,用生命铸就的。</p><p class="ql-block"> 走在回程的路上,我看见不远处有一群学生在雨中安静肃立,他们的老师正指着纪念塔,低声讲述着将军的事迹。我走近了一些,只听得那句:“他是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而牺牲的人。”</p><p class="ql-block"> 是的,记住他的名字,就是记住我们从哪里来,记住那些无法被湮灭的信仰与牺牲。林谋盛,不应仅是史书上的一页,更应是民族精神的灯塔,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p> 风雨碑前,心中长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隔着围栏仰视英雄塔,久久不愿离开塔前,闭着眼睛试想伸出双手,轻轻触碰那冷冽的铜面,仿佛触到了一位故人的掌心。风还在吹,雨还在落,可我心头却分外温热。</p><p class="ql-block"> 雨已渐歇,阳光从云后露出一线。铜塔在雨后泛着沉稳的光泽,仿佛英魂在向我点头,像是对来访者的安慰,又像是对后来人的托付。我默默地对将军说:您放心,我们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和平的时代,不应是遗忘的年代。正因我们身处安宁,才更应记住那些在烽火中倒下的人。风雨可以洗去尘埃,但洗不去一座民族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林谋盛将军,那位从南安走来、在南洋燃尽生命的英烈,将永远屹立于历史的高峰,也永远活在我们后代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