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志愿军老兵的回忆

山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根据潘志冲撰写“一位志愿军老兵的回忆”文章改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志愿军老兵杨宝忠近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1年5月,18岁的杨宝忠响应祖国的召唤,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他穿上军装,成了军人。当时太仓独立营是入朝前的训练基地,他们学会了列队,持枪,瞄准,射击……杨宝忠在射击训练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在独立营里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1952年1月底,独立营接到上级通知,命令全营战士奔赴抗美援朝的最前线。</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抗美援朝时期敌机炸毁的铁路大桥(资料照片)。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工兵战士们在朝鲜前线,克服种种困难修桥、筑路、构筑工事等,保证了运输线的畅通,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斗。 新华社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满载志愿军战士的的列车刚过鸭绿江大桥后,火车头被联合国军的飞机掷下的炸弹炸毀,刚入朝的战士目睦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个个义愤填膺,人人热血沸腾,在接新兵的政委的指挥下,走下火车,举起右手宣誓一一打败美帝侵略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398炮兵团政委的组织动员下,新战士开始了徒步行军。二月初的朝鲜,仍然是白雪封土,气温在零下十度以下,白天,战士在荫蔽的坑道里听政委讲自我伪装,防空袭等基本自保常识,下午,在坑道里和衣睡觉,休息好,养好精神。到晚上战士们身披白色风衣,冒着寒冷刺骨的北风,绕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向三八线挺进。这样白天休息,晚上行军到2月10凌晨,398团的政委把新战士带到了398炮兵营的坑道,与美帝联合国军的驻地仅隔一个小山头。当战士在坑道里看看脚上的鞋巳是有面无底,身上的棉军大衣布面上已凝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纱。但战士们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只有一颗狠狠打击侵略者的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杨宝忠分在同一连队的还有九曲广星村的沈炳贤。在炮兵团里,老兵带新兵,学会装弹,炮击,指导员提出《在实战中演练,在阵地上拼搏》的口号,一支新生的队伍在老兵的带管下,战斗力,适应性得到空前的提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作战意志及顽强精神把美帝掌控的联合国军牢牢地逼退到三八线以南。当时英国杂志上有这样的一段评论:中国军队的作战特色举世无双,在世界作战史上堪称一绝。不得不说,这段评论确实非常贴切。</span></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工兵战士们抢修被敌机炸毁的渡桥(资料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志愿军战士顽强抗敌的精神和坚韧的作战意志在老杨下面的口述中得到了彰显。那是1953年2月,杨宝忠班(当时杨宝忠已任班长)接到上级命令,要把一批加固坑道的木料运往前沿阵地,杨班长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了六名战士经过伪装穿越一百多米的开宽地,不巧的是一颗炮弹袭来,沈炳贤当场牺牲,还有二名战士也被炸伤,目见同乡的战友倒在血泊中,又见受伤的战士血流满面,杨宝忠的眼晴红了,他拼出全力把重伤的战士揹在肩上,把轻伤的战士挽在手里,并大声命令未受伤的战士必须把木材拉到不远的前沿坑道里,二位伤员在他的救护下,安全地到达隐蔽区。是的,沈炳贤烈士用鲜血换来了这次运输任务的胜利完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太仓藉的烈士。这次出色完成运输任务,杨宝忠荣获团部三等奖,五月四日,杨宝忠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同年七月一日,杨宝忠入了党。他说我是在战场上接受光的考验,在火线上入了党。今年七月一日,他带上了三等功的军功章,在胸前又都了一枚入党五十周年的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1952年3月1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火炮在战场上掩护坦克进攻。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 摄</p> <p class="ql-block"><b>156名浮桥籍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与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经历了冰天雪地零下30多度的千里行军;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坑道战;经历了一昼夜补充12批兵员最为惨烈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支援了朝鲜,同时也守护了祖国的安宁。57名浮桥籍战士壮烈牺牲,其中11名战士在渔隐山战役中英勇牺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场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战争,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板门店,中国、朝鲜、美国三方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历经二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凯旋回归的志愿军将士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继续谱写老兵新传,所以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功臣简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团通令嘉奖一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立三等功一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获奖勋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朝鲜战争结束,398团仍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中朝友谊牢不可破。到1955年,398团撤离朝鲜。当年,回国后的杨宝忠选派到昆明步校升造学习。但二个月后因患血丝虫病返回原部队医院治疗,1957年4月,病好后的杨宝忠复员回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老杨担任大队民兵营长,治保主任,后来当选大队长,在任职其间,这位老党员永葆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他正是魏巍笔下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结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人民志愿军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