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我去美国探亲。波士顿秋高气爽,在表妹蒙惠(Liday Chen)精心安排下,我已闻到了哈佛大学的人文气息、感受麻省理工学院(MlT)的科技磁场,还欣赏了查尔斯河畔两岸的宁静、妍丽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20号上午,表妹蒙恵(Liday Chen)亲自开车陪我去波士顿郊区去参观一个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观看了霍桑家乡塞姆勒市光怪陆离“万圣节”游行后,万万没想到会在塞姆勒市错把他乡当故乡。</p> <p class="ql-block">造成我错觉是在波士顿塞姆勒博物馆内的中国徽派民居荫余堂。</p> <p class="ql-block">荫余堂的介绍资料是英文,为方便大家的了解,我觉得《美国ABC》yaoandyeyao的介绍倒言简意赅。</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令我最为惊讶的荫余堂过厅,时代痕迹在此处无声展露,算是荫余堂的灵魂和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述文字翻译同为上文介绍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保持当年凉晒的衣服和部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原黄家子孙在老屋天井的老照片挂在墙上,令人遐想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1993年,南希到中国安徽省休宁县黄村旅行考察时,一眼就喜欢上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古建筑,并且萌生把这座古建筑搬回到美国去展示的想法,初听起来,这真是一件荒谬之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其实不然。南希委托助手事先做过深入细致调查。助手先给她找了六百家这样的民居,南希从中挑选出六家,那已经是“百里挑一,”南希再从六家民居中最后选择荫余堂,南希她做足了功课,说南希想法荒唐,实在错怪她。</p> <p class="ql-block">上文提及的白铃安即南希女士;塞冷镇即今天的塞姆勒市。</p> <p class="ql-block">南希女士何许人也?她是美国波士顿塞姆勒市迪美博物馆的中国文化艺术部的负责人,曾经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中国艺术史,她会说一口非常流利的中国话🌹</p> <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在波士顿鳕鱼角 (Cape cod),表姐顾明开的热狗店(Hot deggity dog),吃只披萨我付钱给她,说自己人也要明算账,然后我大块朵颐。</p><p class="ql-block">顾明姐已经在2023年6月14日离我而去,她卵巢肿瘤多年,手术两次刚准备做化疗,就突然撒手西去,年仅69岁。她临终前5小时,给我微信最后一句话:毅丰,再见 。此时我在新疆旅游,正在去和田的路上..."天隔一方,天路遥遥,又走了个好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宁波潘火桥钱家曾经是我的外婆家,所有农村乡下的童年回忆均来自于钱家,我的外婆家,楼上楼下砖瓦房,前后庭院,积天落水的大水缸,烧稻垛柴火的炉灶,晚上煤油灯照明,一股油烟香味;前河埠头淘米洗衣、后河埠头刷马桶;出前门或后门便见一片绿油油的农田;远处四明山的日出和日落,夕阳西下美极。</span></p> <p class="ql-block">在赛姆勒荫余堂天井迈门槛,我差点绊倒,恍惚之间,地域国界荡然无存,"时光好过,乡愁难了。"显然我误以为在外婆家了。</p><p class="ql-block">热爱中国民居和徽派建筑的读者可以从网上搜寻到荫余堂更为祥尽内容和信息,恕我不再介绍。</p><p class="ql-block">荫余堂远涉重洋,完美移到美国波士顿的郊区,成为人们美谈。南希等有识之士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积善有余庆,积恶有余殃”文化在美国得到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原稿在新疆和田 约特干故城奶茶店创作,别人旅游我含泪完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谨以纪念我亲爱的顾明表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