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前世今生

德樱贺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编辑: 德樱贺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照片插图: 自拍+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背景音乐: 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中华,有一支不容小觑又独特的族群,他们主要居住在长江以南,但又是真正正统的北方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自秦汉以来,我国中原地区如: 山西、河南、等地,由于战乱,饥荒和自然灾害,共有规模较大的五次大迁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许多老百姓拖男带女,举家南迁,成年累月,朝行夜宿,于是在江南一带,就逐渐有了依山傍水而居的外乡人,俗称“客家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南宋时期的“宋室南渡”,以及明末清初,清末民初的不停战乱和饥荒,迫使人们不断避难南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大部分都定居于江西的赣州、赣南,福建的汀州、三明、龙岩、永定,和广东的梅州、韶关、惠州、深圳等地。再后来又飘洋过海足迹遍佈南洋,新加坡、台湾及东南亚各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客家人繁衍生息,不断壮大,据说世界上有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China man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而且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目前全世界约有8000万客家人,分佈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居住在中国广东的客家人就有2500万,就连新加坡的李氏家族,以及泰国的他信家族,都与客家人有渊缘。</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客家话有唐宋遗音,也是唐宋时候的官方用语;客家建筑有明显的防御和安全护卫的特征特点;(如客家人的土楼围屋等)客家人崇文重教,尊老爱幼,诚信经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客家妇女善良、贤惠、勤劳、聪明、能干。赞扬她们的说法是“四头四尾”,即:田头地尾,灶头镬尾,家头教尾,针头线尾。说她们不仅辛劳耕作不输男人,还会烹饪调味,缝补浆洗,相夫教子,侍奉长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客家人从中原带来较为先进的耕耘种植经验,和工艺制作技术。如纺纱织布、酿酒、磨豆腐、冶炼,锻造、烹饪、糕点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客家人由于勤奋好学,精明历练,因此拥现出不少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及著名的专家教授,如:孙中山、李光耀、朱德、叶剑英、丘逢甲、黄遵宪、林海音、罗香林、丘成桐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上文字是我对“客家人”的来历和特征的简介。由于水平之限,写得不够完美,敬请美友们见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