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悬一线”到“重启人生”——脑室出血患者的康复纪实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p class="ql-block">6 月 19 日,岳阳市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位病情极危重的患者。该患者于 6 月 9 日因 “脑室出血” 在我院接受侧脑室引流手术后转入 ICU,后因并发 “肺部感染、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支气管哮喘” 等病症,转入我科。转入时,患者处于昏睡状态,通过气管切开导管接受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患者脑出血后基础疾病较多,病情极为凶险,存在再出血、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血栓形成等多重风险。以林春龙主任、李论主任、廖时雨、葛启隆医生为核心的医疗团队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建多学科 MDT(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全力展开救治工作。</p> <p class="ql-block">住院期间,患者神志障碍进一步加重,陷入浅昏迷状态,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血压波动剧烈,多次出现病情恶化,医护人员紧急开展抢救。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医护团队于 6 月 27 日冒着巨大风险陪同患者进行 MRA 检查,结果显示:双侧枕叶、左侧小脑半球、右侧顶叶多发弥散受限,考虑为缺血 / 缺氧性急性脑梗塞。患者在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病情雪上加霜,RICU 全体医护人员时刻紧绷神经,一方面积极与家属沟通病情进展,另一方面日夜坚守在患者床边,多次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不断调整优化治疗方案。</p> <p class="ql-block">终于,治疗迎来转机。7 月 3 日,患者呼之能醒,可配合完成睁眼、摇头等动作,左右手恢复轻微肌力,下肢虽仅能肌肉收缩但无自主活动,生命体征也日渐平稳。在此情况下,医疗团队迅速组建康复治疗团队,于 7 月 5 日完成康复评定,正式开启与抢救生命同等重要的康复治疗。康复科会诊评估后进行了个体化康复治疗:体位管理锻炼患者心肺功能,促进拔管,改善患者各个体位下的整体控制力;吞咽训练刺激锻炼患者吞咽功能,防止误吸,促进经口进食早日拔除胃管;运动训练增加肌肉力量,维持关节活动,预防血栓,提高肢体稳定性与协调性,锻炼患者躯干力量及整体平衡控制力;针灸疗法刺激穴位经络,起到通经活络缓解患者不适感,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p> <p class="ql-block">时光在严谨的流逝中见证着生命的复苏,这位与死神顽强抗争的患者逐步迎来新生。7 月 7 日,医疗团队为患者实施气管导管间断脱机;7 月 11 日,患者成功完全脱离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复查各项指标显著改善,生命体征平稳,四肢肌力也明显提升;7 月 14 日,开始间断试行气管导管堵管,更换为金属气管切开导管后,患者可自主发音,实现正常交流,神志完全清醒;7 月 21 日,改为持续堵管;7 月 26 日,顺利拔除金属导管,改为持续经鼻吸氧,呼吸平稳,生命体征稳定,自主咳嗽咳痰能力良好。</p> <p class="ql-block">患者的康复进程从未停歇,在康复科<span style="font-size:18px;">双振宇主任、</span>殷雄总治疗长的指导下,康复医师戴映、李晓慧,黄豪帅、胥婷、徐雪翊、席志远等多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治疗师</span>协同配合,患者逐渐能够下床活动,经口进食无呛咳,发音正常且无认知障碍。7 月 29 日,患者病情稳定,因家属要求,办理出院。这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是多学科团队协作、精准治疗与早期康复介入的典范。从命悬一线到重获新生,每一步都凝聚了医护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也为类似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宝贵经验。<span style="font-size:18px;">医疗团队始终以追求患者预后最大化为目标,精益求精。</span>临床赋予患者生命,康复赋予生命以价值!</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