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个特展名字取得好,拙政园和莫奈花园,相隔万里,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园子,但认真起来,还真能找到共通之处。首先,它们都很有名;其次,它们都是园林,曾经的私家花园,现在都向公众开放;最后,它的名气不仅仅是因为自身景观优美,更来自于艺术大师的加持。</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建成,有其社会背景。明代中期,苏州涌现出一批顶级画家,人称“吴门画派”,这些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应该更着重于文人雅士,作画仅仅他们风雅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向往的是兰亭雅集,诗酒风流。雅集需要风雅的场所,此时明初制定的造园禁令亦已松动,画家群体投身于营建私家园林,依画理造园,以园林入画。园林、诗文、书画构建起明代文人艺术化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拙政园就是这一大批文人园林之一,之所以能从众多园林中脱颖而出,流传至今,得益于“吴门画派”宗师级人物文徵明。</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主人王献臣是小镇做题家,虽然进士出身,但考场得意已是极限,才华很平庸,也不是当官的料,屡遭贬职仕途失意,不得不“致官归吴”,从此把余生献给了园林营造事业。</p><p class="ql-block">王献臣买地时,苏州城还不象后来那样寸土寸金,他购买的元代大弘寺废弃遗址又地处偏僻的北园,所以他的拙政园占地很广,时至今日,规模仍是苏州园林之最,比第二名的留园大一倍。园名“拙政”,取自西晋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也是自嘲象他这样不善官场周旋的笨拙仕人,不如回归田园。</p><p class="ql-block">王献臣自己没有出色的天赋,为他的园林增添艺术光环。但他有个了不得的朋友文徵明。文徵明是个全才,画坛“明四家”有他,书法“明四家”也有他,诗词歌赋无一不是明代顶级的重量级大师。但这位天才,却是考场学渣,九次参加乡试(省统考),九次名落孙山,举人没考上,连进京考进士的资格都没有。古代的科举考试三年一次,九次科举落第,硬生生把一名少年才俊熬成了花白头发的老秀才。好在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天赋,使他名声鹊起,经友人推荐,终于当上了官:从九品小官“翰林院待诏”,相当于秘书处的众多小秘书之一,通常这种小官是由新科进士来干的,所以文徵明的同事多半比他年轻得多,而且个个比他学历过硬,这让他一个名满天下的小老头情何以堪。因此只做了三年,文徵明就辞官回家了,从此做个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的文人雅士,在诗文书画中渡过了九十年的人生旅程。</p> <p class="ql-block">王献臣建成拙政园后,请文徵明为拙政园画了三十一幅风景画,装裱成小册子,名为《文衡山拙政园诗画》册,又名《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文徵明以其清简萧疏的笔墨,描绘了拙政园内的三十一处景观,每张图配有诗文题咏,题咏的书法各不相同,集宋元名家之大成而参以已意,堪称诗书画三绝的艺术杰作。册页后附文徵明作《王氏拙政园记》一篇,小楷千余字,亦为精绝。</p><p class="ql-block">这套册页一经问世,就被收藏家们珍藏,寻常百姓是看不到的。直到清末西方技术传入中国,有一位藏家用珂罗版印刷技术,把这套册页印刷出来。印刷的好处,是让这套画作流传甚广;遗憾的是从此之后,原件失踪了。</p> <p class="ql-block">王献臣建成拙政园后仅一年就去世了,非常悲摧。在世界的另一端,另一位名园园主却在自己的花园里,享受了四十年,他就是克劳德莫奈,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以一幅“日出印象”,开创了印象派这一大名鼎鼎的绘画流派。莫奈认为光与影,分分钟都在变化,他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莫奈四十多岁时,旅行途中发现了烂漫花丛中的吉维尼小村,莫奈一见钟情,遂租赁了一所农舍,举家搬迁,七年后买下了这所房子。他在这所住宅里打造了著名的莫奈花园。先是布置了屋前的花园,讲解老师展示了一张种满了向日葵的花园照片,相当美丽。后来又买下周边的土地,建成水园。水园是一个人工湖,用来种植睡莲,其上搭建了一座日式小桥,灵感来源于莫奈所购的日本浮世绘。</p><p class="ql-block">莫奈在这所花园里度过后半生四十余年,创作了一百八十多幅《睡莲》,涉及睡莲题材的画作多达二百四十多幅。这些画作,使得莫奈花园和吉维尼这个法国最最普通的小村庄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培根说:“文明的起点,始于城堡的兴建。但更高一级的文明必然伴随着优美的园林”。拙政园和莫奈花园,在世界的两端,为哲人的话给出了实物诠释。</p> <p class="ql-block">2025.7.30苏博西馆《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参观记,感谢志愿者王年老师的精采讲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