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跟着闺蜜打卡内蒙古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路牌上同时有汉文和蒙文,真的好有异域感哦。踏上这片连风都更自由的土地,奶茶和牛羊肉的香味就这样悄悄勾住你前行的脚步。期待明天的草原之行。</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之旅第一天</p><p class="ql-block">今日旅程,从呼市街头那碗热辣鲜香的羊杂汤,和几屉油润饱满的牛羊肉烧卖开启。驱车近百公里,踏入广袤无垠的格根塔拉草原,特色建筑错落其间,与薄雾轻笼的青山相融,恰似一幅天然水墨长卷。时值旅游旺季,这般美景中游人却不多,反倒添了份独赏天地的静谧。</p><p class="ql-block">中午在草原浅浅吃了顿烧烤,我们再度启程,车子疾驰近50公里,仍在草原的怀抱里打转——今年雨水丰沛,草木疯长,目之所及尽是郁郁青青,一路车辆稀少,空气里弥漫着青草与自由的气息,天空高远,大地辽阔。</p><p class="ql-block">又经近百公里车程,终于抵达察右中旗县城。在小馆用完晚膳,步出店门,竟撞见一弯绚丽彩虹横跨天际,惊喜瞬间漫上心头,为这趟旅途添了抹梦幻色彩 。</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之行第二天</p><p class="ql-block">敕勒川:风吹草低处的千年诗意</p><p class="ql-block">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吟唱穿越千年,这片被北朝民歌镌刻进民族记忆的土地,依然在阴山南麓铺展着它的辽阔与苍茫。这里不是单纯的地理名词,而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草原意象——天如穹庐,地似绿毯,风吹过,便是流淌千年的诗。</p><p class="ql-block">站在敕勒川的腹地,抬眼便是阴山如黛的轮廓,像一道沉默的脊梁,守护着脚下这片平川。草原在视野里无限延伸,绿得漫不经心,却又带着惊心动魄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不知是幸运还是幸运。(哈哈)。在内蒙古几十年不遇的大雨天,我们一行五人来到敕勒川,乌云从山后涌来,雨丝斜斜地织过草原,给草原增添了一抹江南的灵动。</p><p class="ql-block">敕勒川的故事,藏在每一寸土地里。这里曾是游牧民族的家园,匈奴的铁骑、鲜卑的牧歌、突厥的炊烟,都曾在这片土地上交织。如今,草原上的蒙古包依然洁白如昔,奶茶的醇香从毡房里漫出来,牛羊悠闲的啃着嫩草,时光在这里仿佛放慢了脚步,古老与当下温柔地相拥。</p><p class="ql-block">走累了,就坐在草地上歇歇。看远处的风车慢悠悠地转,听风掠过草叶的沙沙声,恍惚间会觉得自己也成了诗里的一部分——天苍苍,野茫茫,而我们,都是这苍茫里最鲜活的注脚。</p><p class="ql-block">敕勒川从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它是你站在草原上时,风拂过脸颊的触感,是牛羊低头吃草的悠闲,是抬头望见的那片,和千年前一模一样的、能装下所有心事的天空。来这里吧,让心在草浪里舒展,让目光在天地间放远,毕竟,有些辽阔,总要亲身站过,才懂那首民歌里藏了多少深情。</p> <p class="ql-block">黄花窝:藏在山野里的金色梦境</p><p class="ql-block">若说世间真有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黄花窝定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同行的老王真是具备外交的天赋,在敕勒川和当地妇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了这处藏在群山褶皱里的小天地,它用漫山遍野的黄,在季节的轮回里写着自己的诗。它们不是精心栽培的名品,是山野里最泼辣的生命——蒲公英举着小伞,野菊舒展着花瓣,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小黄花,挤挤挨挨地铺满坡地,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香。沿着蜿蜒的小径往里走,脚下是松软的腐叶土,踩上去簌簌作响。两侧的山不高,却带着原生的野趣,岩石上爬着青苔,酸枣树伸出带刺的枝丫,偶尔有山雀扑棱棱飞起,惊起一串细碎的花雨。走在其中,像闯进了一幅动态的油画。由于天公不作美,景区交通停运,我们才走到半山腰的岔路口,就被守路的大爷拦了下来,说前面路段有落石风险,劝我们趁早折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持续在下,景区交通不知何时才能恢复,我们只能悻悻然返回车上,奔赴下一个目的地。虽然没看到黄花窝的核心景点,但或许不完美的旅途才更让人惦记,因为有这份遗憾,所以我们会有再来黄花窝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之行第三天</p><p class="ql-block">黄花沟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有一处令人称奇的自然胜地——黄花沟地质公园,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阴山北脉、大青山东段的广袤草原之上。</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的时候,暴雨如注,友人建议在门口拍几张照片就离开,但千里迢迢赶来,也许一生只来一次,我坚持要去景区深度游,非常幸运,我们买好票后景区就接到上级通知由于天气原因停止售票了。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作为从教三十七年的资深教师,第一次享受到了黄花沟给予教师的优待:凭教师资格证可以免90元的门票。</p><p class="ql-block">踏入黄花沟地质公园,仿佛走进了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这里是第四纪典型冰川地质遗存,见证了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曾经的汪洋大海,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海底上升,地层碰撞,经过漫长岁月的雕琢,形成了如今山势雄奇、奇石遍野的壮美景观。漫步其中,两侧悬崖峭壁高耸,奇石林立,有的如骆驼静卧,有的似佛手擎天,还有的像神龟盘踞,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倾盆大雨中的黄花沟,能见度依然很好。山泉在山谷间夹杂着浑浊的黑色泥浆,像一条巨龙轰然前行,气势磅礴,观景台的亭子四周,滚落的水珠连成线像一帘幽梦。1300米的木栈道我们大约走了三分之二,考虑安全因素,只能拾级而回,带着雨水打湿的裙摆与黄花沟恋恋不舍的道别,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黄花沟的美,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地质风貌,还在于它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这里是世界三大高山草甸鲜花草原之一,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内,丘峦叠嶂,鲜花遍野。上百种野花竞相绽放,黄花与淡蓝的胡麻、洁白的百合、嫩粉色的五彩石竹等交相辉映,织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花毯,将整个草原装点得如梦幻般美丽。润湿的空气中,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除了地质景观和自然风光,黄花沟地质公园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动人传说。远古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存,他们创造的阴山岩画,记录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为后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珍贵资料。而神鸟峰、望汗石、百寿朝峰等景点背后的传说,更是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p><p class="ql-block">来到黄花沟地质公园,如果天气好的话,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体验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你可以乘坐网红草原小火车,穿梭在草原与峡谷之间,慢悠悠地欣赏沿途的风景;也可以尝试滑草、滑索等刺激项目,感受风在耳边呼啸的快感;或者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尽情驰骋,享受自由奔放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p><p class="ql-block">在绵绵细雨中,我们一行五人走进了呼市大名鼎鼎的大召寺。</p><p class="ql-block">红墙黄瓦的大召寺在雨幕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寺内,酥油灯闪烁,经幡飘动,游人如织。</p><p class="ql-block">沿着中轴线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威严的四大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他们怒目圆睁,以千年不变的姿势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穿过天王殿,便是菩提过殿,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藏式和汉式建筑的特点,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大雄宝殿,这里是大召寺的核心建筑。殿内供奉着著名的银佛,高达3米的释迦牟尼像由3万两纯银铸成,为防止氧化,表面贴有金箔。佛内藏有经卷与舍利。在灯光的照耀下,银佛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面容慈祥,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银佛座前通天柱上的两条金色蟠龙雕像,是用黄泥和纸浆做成的,内部空心,表面涂抹金粉。它们盘踞在通天柱上,张牙舞爪,仿佛随时都会腾飞而起。殿内的壁画也是精美绝伦,题材丰富,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辩经、斗法图最为精美,画面生动,用天然石料上色的壁画,虽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依然鲜艳如新。但近来呼和浩特市连降大雨,大召寺内有多处漏水,接水的容器成了寺内特独的风景,漏下的水在盆里积得半满,晃悠悠映着梁上的彩绘,恍惚间,像是把天上的云、地上的水,还有这寺里的光阴,都盛在了一块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后,偶遇门前的小麻雀安静的啄食,遇人不躲闪,任脚步从旁边经过,仿佛这寺庙里的香火、经声、往来人影都是它们日子里的寻常背景,不必刻意迎合,也无须刻意回避。不追不赶,不慌不忙,我在想:这寺里的麻雀是否也沾了些佛门的禅意?</p><p class="ql-block">踏入佛门静地,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在青灯古佛和晨钟暮鼓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安稳。</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之行第六天</p><p class="ql-block">探秘老牛湾,邂逅山河奇景</p><p class="ql-block">从我们下榻的宾馆出发,驱车140公里前往老牛湾探险。一路上,车子穿行在雨雾笼罩的村镇间,车内光影朦胧,自成一方静谧天地。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满怀兴致地赶到老牛湾时,却被告知因天气原因景区临时关闭。</p><p class="ql-block">这时,我们的“外交天才”老王闪亮登场。他跟工作人员说明我们从南京远道而来,特意租了车千里迢迢赶到这里,一番恳切沟通后,工作人员终于为我们开了门,并且免去了每人45元的门票——这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内蒙古人的热情与淳朴。</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后,路上无车无人。空荡荡的景区在如注的暴雨中静候我们莅临,就像一桌丰盛的饭菜摆在餐桌上等待客人入席。我们的车子在老牛湾蜿蜒的山路上行驶。坐在车里的闺蜜看着曲折的路况,一直提心吊胆地劝着“别往前开了”,但沉稳的张总始终淡定地说“不要紧,不要紧”。驶过一段近30度的下坡路后,我们终于顺利抵达了老牛湾。</p><p class="ql-block">踏入老牛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河与长城的奇妙交汇。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奔腾而来,在老牛湾拐出一道雄浑的大弯,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于群山之间。河水清澈碧绿,与两岸的黄土高原形成鲜明对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古老的明长城,沿着山脊绵延至此,与黄河深情“握手” ,一边是波澜壮阔的大河,一边是雄伟沧桑的城墙,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站在高处俯瞰,黄河与长城相依相伴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文明共同谱写的史诗,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人的智慧与勇气。</p><p class="ql-block">老牛湾的地貌景观同样令人称奇。这里的石灰岩峭壁犬牙交错、怪石嶙峋,历经亿万年的流水侵蚀与地质变迁,造就了独特的风貌。其中,太极湾尤为惊艳,黄河在此转角近270°,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恰似大自然精心绘制的艺术杰作,呈现出扭转乾坤之势,站在观景台上眺望,那壮观的景象让人震撼不已。</p><p class="ql-block">老牛湾,是自然与历史的馈赠,是一处可以让心灵得到休憩与滋养的地方。无论是追寻自然奇观,还是探索历史文化,这里都能满足你的期待。来老牛湾赴一场山河之约吧,感受它独特的魅力,留下属于你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草原的美食</p><p class="ql-block">草原的风里总裹挟着牛羊肉的香气,内蒙古的美食是大地与火焰共同孕育的馈赠。</p><p class="ql-block">羊杂碎是内蒙古清晨的烟火气担当。羊的下水收拾得干干净净,心肝肺肠在老汤里咕嘟着,汤头是用羊骨熬了整夜的,泛着油花却不腻。盛一碗,撒上香菜、辣椒面,再滴几滴陈醋,热汤下肚,五脏六腑都会得到滋养。嚼一口煮得软烂的羊杂,带着脏器特有的鲜香,配着刚出炉的焙子,韧劲儿和热乎气混在一起,是最实在的慰藉。</p><p class="ql-block">稍麦(也作烧麦)是精致的讲究。面皮擀得比纸还薄,裹上剁得细碎的羊肉馅,掺点葱姜提鲜,捏出二十几道褶,顶端留个小口,像朵欲开的白菊。蒸好后,褶子间凝着晶莹的肉汁,得先咬个小口吸汤汁,鲜得舌尖发麻。我们五个人要了二两稍麦,居然有二大笼,正在疑惑内蒙古的计量单位,原来稍麦的重量是以稍麦皮计量的。油腻的稍麦再就着奶茶吃,茶香中和了肉腻,一口一个停不下来。</p><p class="ql-block">牛羊肉则是草原的硬核美味。手把肉最见功夫,带骨的羊肉清水煮熟,捞出来趁热啃,牙齿撕开肌理的瞬间,肉香直冲天灵盖,蘸点盐就足够鲜美。孜然和羊肉的香混着烟火气,得用手抓着吃才够味。炖牛肉则是慢工出细活,大块的肉在砂锅里炖到酥烂,筷子一戳就透,肉香混着土豆的绵甜,人间美味,就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在内蒙古的五天,胃里装下的牛、羊肉,竟比过去五十多年加起来还要厚实。起初还担心慢性胃炎的胃是否吃得消,事实证明:心情好了,人体的各个器官也会高效工作。到了这地方,本就该卸下所有顾虑——捧着奶白的羊汤暖手,看油花在碗沿轻轻晃,咬一口带骨的手把肉,让肉香混着草原的风往喉咙里钻。这一辈子,总得有几天这样的日子——让胃被最本真的滋味填满,让心被最辽阔的风景撑开,用味蕾记住每一寸土地的热情。</p><p class="ql-block">回去后大概要清淡饮食些时日,但只要一想起那口肉香,眼前准会浮现出草原的云,慢悠悠地,像极了此刻满足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7月23日~7月28日为期六天的内蒙古之行圆满结束,感谢一路同行陪伴的闺蜜及闺蜜的同学们,往后想起内蒙古,不会只记得蓝天草原,还会记得我们的友谊曾经温暖过的每一段行程。这份同行的美好比草原的蓝天白云更让人念念不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