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百科》编者的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4年9月1日</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时光荏苒,《JS每日百科》到今天巳整三年了。非常开心有三百多万人次的读者与我俩一起通过美篇平台浏览大千世界,开拓眼界。澳大利亚原住民有一句美丽的谚语:"我们都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访客。我们只是路过。我们在这里的目的是观察,学习,成长,爱,然后我们回家。”(“We are all visitors to this time, this place.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 Our purpose here is to observe, to learn, to grow, to love, and then we return home.”)。我们很辛运处在这个信息时代,让我们即使足不出户还能欣赏无尽的自然和人文美。无论编者,还是读者,本质上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只要有乐意发现真善美的心灵,而且愿意在爱中分享。在这个意义上说,百科就是我们人生路上一起收获美好事物的手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感谢大家在评论和私信中给予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对我们身体的关心。的确,由于年龄和能力所限,百科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每天一期的安排,使得编辑上比较粗糙,内容也较零碎。故自本期起将《JS每日百科》改版为《JS百科》,不再每天一期,而为不定期发表。力求内容更系统翔实,並以期数编号,本期为1096期。期待美篇平台的读者继续相伴而行,也欢迎新朋友查阅往日的《JS每日百科》。</span></p> 开启今日百科之旅 <p class="ql-block">《JS百科》第1164期,2025年8月5日</p><p class="ql-block"> 闪电俯冲、水花四溅,北方塘鹅的自助餐,苏格兰</p> <p class="ql-block">英文音频</p> <p class="ql-block">Flash, splash, Northern gannets' Buffet, Shetland Islands, Scotland
</p><p class="ql-block">Graceful, powerful and impossible to miss—the northern gannet is the largest seabird on the waters of the North Atlantic. It spends most of its time gliding over open seas and returning to land only to breed. These seabirds, known for their vast and noisy breeding colonies, called gannetries, nest on steep cliffs, remote rocky islands and sea stacks that rise from the ocean.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Few birds hunt as dramatically as the northern gannet, which dives straight into the sea, as seen in today's image. Spotting prey from heights of up to 30 metres, the bird folds its wings and hits the water at speeds of over 97 kilometres per hour. Its streamlined body, reinforced skull and built-in shock absorbers, such as spongy bone plates and air sacs beneath the skin, make these high-impact dives both powerful and safe. Once underwater, the gannet uses its wings and webbed feet to swim after fish, diving as deep as 21 metres and staying submerged for up to 30 seconds. Its forward-facing eyes provide excellent depth perception, while hidden nostrils prevent water from rushing in during those lightning-fast descents. Each dive offers a perfect shot for nature photographers.</p> <p class="ql-block">闪电俯冲、水花四溅,北方塘鹅的自助餐,苏格兰
</p><p class="ql-block">优雅、有力,且令人难以忽视的北方塘鹅(northern gannet,见译注)是北大西洋海域体型最大的海鸟之一。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辽阔的海面上滑翔,只有在繁殖季节才会返回陆地。这些海鸟以其庞大而喧嚣的繁殖群体著称,被称为“塘鹅群”,通常选择在陡峭悬崖、偏远岩岛,或突兀于海中的海蚀柱上筑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很少有鸟类能像北方塘鹅那样,以如此戏剧化的方式进行捕猎——如今日照片所示,它们会从高空径直俯冲入海。北方塘鹅能够在高达100英尺的空中发现猎物,然后迅速收拢双翼,以时速超过60英里的速度冲入水中。其流线型的体态、加固的头骨,以及海绵状骨板和皮下气囊等内置“减震系统”,确保了这类高强度俯冲既精准又安全。入水之后,塘鹅会借助翅膀与蹼足在水中追逐鱼群,潜水深度可达70英尺,并能在水下停留长达30秒。它们双眼朝前,具备出色的立体视觉与深度感知能力,同时隐藏式鼻孔设计防止高速俯冲时海水灌入。每一次俯冲捕猎,都是自然摄影师梦寐以求的绝佳瞬间。</p> <p class="ql-block">(译注:北方塘鹅(Northern Gannet)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大型海鸟,不仅体型壮观,而且它那“从天而降、直插海中”的捕猎方式,简直像一幕空中芭蕾与水中爆破的结合表演。下面简介这位“海上俯冲王者”。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北方塘鹅,学名:Morus bassanus;分类:鸟纲 > 鹈形目 > 塘鹅科;是塘鹅科苏利科最大的物种原产于大西洋沿岸,在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繁殖。它是北大西洋最大的海鸟。两性外观相似。成年北塘鹅的身体以白色为主,流线型,脖子长,翅膀细长。平均成年体长为87-100 厘米,翼展可达170-180 厘米。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成鸟羽毛呈白色,翅膀边缘有深棕黑色羽毛。头部和颈背呈浅黄色,头部略带金黄(尤其繁殖季时),在繁殖季节更为突出。喙长而结实,呈圆锥形,末端有轻微的下弯和锋利的切削刃。喙呈蓝灰色,边缘呈深灰色或黑色。下颌骨上有一个黑色的凹槽,融入眼睛周围的皮肤。一条黑色的裸露皮肤带还将前额和喉咙的苍白羽毛与喙分开,这使塘鹅具有独特的面部标记。蓝灰色的嘴和眼圈线条清晰,显得英俊非凡。幼鱼大多呈灰棕色,在成熟所需的五年内变得越来越白。</p> <p class="ql-block">北方塘鹅拥有适合高速跳水的流线型身体,包括强大的颈部肌肉和喙基部的海绵状骨板。鼻孔在喙内,可以关闭以防止进水;眼睛受到强大的瞬膜的保护。下半身和两侧有皮下气囊 。其他气囊位于胸骨和胸肌之间以及肋骨和肋间肌之间。这些囊与肺相连,当鸟儿吸气时充满空气。空气可以通过肌肉收缩返回肺部。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方塘鹅的羽毛是防水的,可以在水中长时间度过。皮脂腺产生的不透水分泌物覆盖在羽毛上,鸟类用喙或头将其涂抹在全身。有皮下脂肪层、致密的羽绒和紧密重叠的羽毛,有助于它们承受低温。在繁殖季节之外,脚上织带的血流量减少也有助于在鸟类游泳时保持体温。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北方塘鹅是一种叫声响亮刺耳的鸟类,尤其在到达栖息地或挑战其他塘鹅群时发出。起飞时则发出“ 呜 ”的声音。北方塘鹅可以识别它们的繁殖伙伴、雏鸟和邻近巢穴中的鸟类的叫声。</p> <p class="ql-block">二、北方塘鹅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两岸,包括欧洲的冰岛、挪威、英伦三岛沿岸;北美洲的加拿大东部(纽芬兰)和美国缅因州一带。栖息地大多位于有悬崖的近海岛屿上,因为鸟类更容易从那里飞向空中。大多数北方塘鹅为候鸟,进行季节性迁徙 ,冬季可南迁至墨西哥湾、北非甚至西非沿海。水要足够冷,适合大西洋鲭鱼和鲱鱼 ,它们是北方塘鹅的主要食物来源。北方塘鹅群落可以在最北端非常寒冷和暴风雨的地区找到,因为它们的体重和强大的喙,使它们能够捕获强壮的肌肉鱼类,以及潜入很深的地方并捕获远离悬崖的猎物的能力。它们的脂肪储备在潜水时充当体重,在长时间不进食时充当储备。</p> <p class="ql-block">三、北方塘鹅白天觅食,通常以高速潜入海中,被称为鸟中的“俯冲专家”、“空中导弹”,这就是北方塘鹅最著名、最戏剧化的特点之一!北塘鹅的翅膀又长又窄,位于身体前部,飞行时可以有效利用气流。平时,在风平浪静的天气里,它们能以55至65公里/小时的速度,远在距离巢穴 150-320公里的空中滑翔或盘旋,发现海面下方的鱼群,如鲱鱼、鲭鱼、小沙丁鱼等。它们用翅膀和尾巴控制俯冲方向,并在撞击前将翅膀折叠在身体上。[80] 鸟类可以以高达 100 公里/小时(30 m/s)的速度下水。[34] 这使得它们能够渗透到水面以下 11 m(36 英尺)处,[81] 并且它们会游到平均 19.7 m(60 英尺),有时比 25 m(80 英尺)更深。[82] 鸟的皮下气囊可能在控制其浮力方面发挥作用。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旦锁定目标,它们的身体变得笔直而僵硬,翅膀紧贴身体,向后倾斜,延伸到尾巴之外,然后像箭一样以惊人的角度(60-90度)直接从 40-70米高空俯冲入水,速度高达100公里/小时!它们用翅膀和尾巴控制俯冲方向,并在撞击前将翅膀折叠在身体上。这使它们能够冲刺到水面以下米 11米处,入水后,并未停止,而是靠强壮的翅膀继续水下“飞行”,可达25米,短距离追击鱼群。这是由于它们拥有的特殊进化优势,位于头部和胸部的气囊系统可像安全气囊一样保护它免受撞击。另外,它们有鼻孔关闭系统,防止海水冲入,并且,它们的双眼前视,使其精准判断水下位置和距离。最深可以潜入至60 米。</p> <p class="ql-block">当潜水成功时,它们会在浮出水面之前将鱼吞下水下,并且永远不会带着鱼在喙中飞行。较大的鱼头朝下吞下,较小的鱼侧向或尾巴朝下吞下。鱼储存在喉咙的分支袋中,在飞行时不会造成阻力。它们的白色有助于其他塘鹅识别同类,并且它们可以通过这种潜水行为推断出鱼群的存在;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群体觅食,从而更容易捕获猎物。这种颜色还使塘鹅不那么被下面的鱼看到。</p> <p class="ql-block">四、北方塘鹅喜欢在陡峭岩壁或海岛筑巢,通常以为数千计的大型鸟群。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出双入对:每年产一枚蛋,平均长约79 毫米,宽约50 毫米,重105 克。蛋壳最初呈淡蓝色且半透明,然后褪色为白垩色表面。父母轮流孵化约42至46天,在此期间,卵被育雏鸟温暖的蹼脚包围。就在孵化开始之前,育雏的塘鹅会将蛋从脚上释放出来,以防止蛋在雏鸟掰开时在它的重量下破裂。刚孵化的小鸡没有羽毛,颜色为深蓝色或黑色。在生命的第二周,它们被白色绒毛覆盖,在接下来的五周内被带有白色斑点的深棕色羽毛所取代。小鸟孵出后,亲鸟会喂它半消化的鱼糜,父母张大嘴让幼崽从喉咙后部取食物。幼鸟成长约3个月,首次飞行直接“跳崖”,飞入大海,开始独立生活!当它们的雏鸟离开巢穴时,这对夫妇会分开,但第二年它们再次结合在一起。如果一对中的一只死了,另一只鸟就会找到另一个配偶。</p> <p class="ql-block">五、保护现状与生态意义:北方塘鹅在凯尔特地区曾是吉祥物,因其捕鱼本领象征“好运与丰收”。英国北部居民曾将塘鹅蛋视为珍贵食材,但如今受法律保护。有些沿海民族称它为“海之守望者”——既象征希望,也象征自由。1992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估计这种鸟的数量约为526,000只;2004年将其全球种群数量修改为950,000至1,200,000只。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北方塘鹅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物种,因为它们分布广泛,而且由于繁殖成功率高,种群数量庞大,似乎正在增长,75%的蛋产下羽翼丰满的幼崽。它们作为顶级海鸟之一,控制鱼类种群平衡,并作为海洋健康的“指示器”。)</p>